分享

李一氓与他的收藏||王斌(胡彬供稿)

 一犁_书馆 2020-08-10

李一氓一生收藏众多,涉及到书籍字画、陶瓷等等,其中以书籍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李一氓收藏的书籍类有2000多种,近7000多册,绘画、书法、拓本330余件,陶瓷类100多种,古墨200多锭,还有其他类别的若干件。李一很收藏不以敛财为目的,更多的是一种爱好,一种责任。晚年,更是为了让这些收藏有个适合的落脚之处煞费苦心,最终把收藏品无偿捐给国家,为地方的文化事业发展做贡献,更是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崇高的境界。

少年时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李一氓前往上海游学,后来加入了共产党,从此走上了戎马倥偬的革命道路。在参加革命的早期,李一氓过着东奔西走的日子,无暇顾及其他,等到抗战胜利前后,我党革命事业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李一氓开始收藏却是很偶然,但究其收藏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 个人的兴趣爱好。文人墨客向来都有收藏古董字画的爱好,尽管李一氓自称并非书香门第家庭出身,但是,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无可置疑的。李一氓收藏是从1945年抗战胜利后开始,刚开始的时候,李一氓收藏很杂,涉及的东西很多,字画、古墨、陶瓷,到了后来,收藏的主要兴趣就转到购买古籍,因为宋元本市场已经很少出现,同时也因为价格的因素,李一氓的收藏书主要以明本为多,在这些书中又以“词”为主,光词类书籍就有2300余册。在收藏这些字画古籍的过程中,李一氓也发现了一些比较珍贵的字画,但因不是兴趣所在,往往也会主动放弃,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个人的爱好是李一氓的收藏主要原因之一。
2、 志趣相投的友人相互影响。因为工作缘故,李一氓和一大批文人相识,并和很多人有着良好的私人友谊。收藏和做其他事情一样,有志趣相投的朋友,可以激发更大的热情。刚开始收藏的时候,李一氓的藏品主要是字画,然而初入行的他对字画十分的生疏,除了自己翻查相关书籍外,便和钱杏邨等几个同好之士一起商量定夺。进京后,李一氓下班后常常是直奔琉璃厂,与郭沫若、郑振铎齐燕铭等一起,找个书店后堂交流收藏心得。
3、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战争过程中,很多古董收藏品下场十分悲惨,被无情的糟蹋。李一氓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一方面与熟识的指挥员联络,让们不要随意的糟蹋这些文物,另一方面替地方对这些文物加以妥善的保存,使得它们避免被损坏,对文物的保护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李一珉藏书印
李一氓藏品丰富,他家院落北面有并排三、四间平房,全摆着古旧书籍、古瓷器、古书画,收藏品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
1。个人购买。个人购买为李一氓收藏的主要来源。抗战胜利后,在两准地区人民因生活来源有限,所以每日都有小市,这些小市集买卖的物品十分繁杂,什么都卖,包括一些旧字画、旧瓷器、旧印章。当时李一氓担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闲暇之余喜欢逛逛小市,偶尔也能淘到一些好东西;北撤后,在哈尔滨也购买了些,但因“哈尔滨这个城市是汉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在旧书市场上完全没有什么孤本、善本,“只买了几本康德年间的历书”;在大连也购买了些比较好的字画,如元初陆行直的《碧梧苍石图》等;进京后李一氓购买的途径主要去琉璃厂,去的次数多了时间久了,便和一些古董店的店主、店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方也会给他推荐些精品,甚至可以帮着代买。李一氓每月都会从工资中拿出150元交到书店,碰到合适的东西,书店便代为买下,每年八月和年底结两次账,多退少补,日积月累,收藏日丰。在出差或者出访闲余之时,李一氓也没有忘记逛逛旧书摊,购买到过珍贵的马克思、列宁的手稿残页和书简。
2。军队缴获。李一氓的藏品最早的来源便是军队缴获。1945年抗战胜利后,苏北地区各地相继解放,这些城市是有旧文化传统的城市,出著作家、书画家、收藏家。在淮阴城时,李一氓发现有的部队在入宿时候,用字画屏幅铺在地上睡觉,转移的时候也无人收拾觉得可惜,便让警卫员替他收拾起来,并向熟识的指挥员通知打招呼,让他们遇见同样的情况,最好都收起来送给他。这些收藏品大多数来自淮阴、淮安、沭阳、宿迁苏北等地。1947年夏天,国民党进攻苏北解放区,这些东西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送到烟台,一部分就地存放,就地存放的那个部分没有了下落,运到烟台的部分辗转到大连,最后到了北京。在召开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时候,李一氓把这些藏品交给了苏北代表团,让他们带回本地区,只留下了很少的几件。
3。友人赠送或交换获得。友人赠送和交换的部分是很少的一部分。徐海东在大连送给李一氓一个大溪石砚;金冬心的歙砚是在淮阴时候拿别的砚台换来的。
李一氓收藏不仅出于自身的爱好,还注重对收藏品的价值研究。他利用手中多个版本的《花间集》,亲手编写了《花间集校》,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出版了一本30幅的《西湖十景》版画集,其中明朝20幅,清朝10幅;还印制了《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和明刻的陈洪绶的《水浒叶子》,李一氓还乐意拿来共研究。一位研究扬州漆器的专家,曾四次到他家里观察拍照,对他的收藏品大加褒奖。认为博物馆也与其相比。因李一氓对收藏特出能力,还被国务院任命为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组长,为我国古箱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
现在李一氓的藏品主要在以下几个单位收藏:
1。北京图书馆。“文革”中,李一氓的收藏被当作“四旧”处理,其中书籍移交给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接受了其中好的他们尚缺的,其他的全部移交给了首都图书馆。李一氓平反后,国家文物局让北图全部退还,李一氓将其中涉及词类、带版画的书籍自己保留,涉及四川人的著作和有关四川的著作捐献给四川图书馆,最后剩下了582种1558册全部捐献给北京图书馆。
2、首都图书馆。被北京图书馆挑选剩下的都送给了首都图书馆。后来虽说还了2341本,但因没有清册可查,所以归还的不全,具体的多少本尚留在首都图书馆,就无法得知了。
3。故宫博物院。李一氓收藏的字画、陶瓷等其他收藏品,在“文革”中也难逃被没收的命运,被国务院外事办公室“造反派”移交给故宫博物院。1975年7 月,国家文物局让故宫博物院归还,李一氓将其中的陶瓷器小古董等收回自留,四川人的作品和与四川人有关的文物捐给四川博物馆外,最终捐给故宫博物院:陶瓷器11件,绘画、书房、拓本331件,明清墨18件,佛造像4件,外国文物2件,共计366件。
4四川图书馆。四川图书馆接受到的文物一共分了2批,第一批是北京图书馆返还的时候,有关四川的著作和四川人的著作,大概是72种243册;第二批是1987年的时候,四川图书馆共接受了词类总集、选集、专集2382册,明清善本为692册。
5。四川博物馆,现改名为四川博物院。四川博物馆和四川图书馆一样,接受了2批文物。第一次捐给四川博物馆到底有多少,李一氓在回忆录中没有详细的数目,但是其中有四川画家吕半隐的书画及其竹笔筒一个、大的灰陶汉狗一只;第二批是1987年,书画28件,其中有石涛的作品6件、清人书札6大册(约160人)。另有陶瓷器、漆器、砚台、铜漆器、竹木雕共计105件,古墨53锭。
6、其他的收藏单位。李一氓向扬州博物馆捐了清初名作家汪懋麟的一大幅诗;将珍贵的马克思、列宁的五份手稿原件捐给了中央档案馆;杜甫草堂收藏了李一氓杜诗本子30种,外来本40种,而且帮他们代购了近40种,其中多属孤本、善本。四川的三苏纪念馆等单位也有少量收藏李一氓的藏品。
李一氓在晚年处理自己心爱的收藏品时候,经过了充分的考虑。一方面考虑到要让他们能有好的落脚之处,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发挥它们的价值。李一氓“不想把这些东西再朝北京图书馆送,再朝故宫博物院送”,对他们做事的态度李一氓是有怨言的,所以他才说“北京图书馆收藏的中国线装书孤本、善本,总的来说,可算是世界第一,我再送去几百种,又没有宋、元版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只能是可有可无,增加不了他们多少收藏价值”,“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古陶瓷器,古漆器、古代手工艺美术品等,其数量之多,品级之高,也可算是世界第一,我再送几件汉狗唐驼,宣德青花,也增加不了他们多少收藏的光彩”。所以李一氓很自嘲的把“这两类不算怎么好”的收藏品,运送到成都,无偿的捐献给四川图书馆和博物馆在解乡思之情的同时,还为这些藏品找到一个比较妥当的落脚处,以结束自己藏书和藏古文物的生活。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而李一氓等一些有识之士,却反其道,克服困难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省吃俭用,将一些珍贵的文物从流离失所的市场上拯救了下来,让它们有了一个稳妥的落脚之处,使得它们得以幸存,最后将这些收藏无偿的捐献给国家,这种收藏为国家的行为,是值得让人尊敬的。

淮安市文物商店藏品


简介

胡彬,淮安著名收藏家
期荐读

▼▼▼


票证时代的记忆||一隅阁主人


运河人家


大家的运河,

 小家的故事,

 百姓的日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