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茶境 2020-08-10


文 | 李佳蔓 · 主播 | 素年锦时

十点读书邀约作者

钱钟书,也就是与杨绛走过风雨,一生结伴的丈夫,这样形容自己的妻子:他的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我们大概都觉得,从甜蜜的日子走过来的人,都不那么坚强,但杨绛却是可以让生活开出一朵花的人。

杨家有女初长成

杨绛降生在一个温暖的书香世家,父严母慈,杨绛原名杨季康。

她刚刚出生的时候,父亲的事业遭遇了一些事情,而后父亲的健康也微恙,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杨绛的童年生活。

父亲对母亲的好,母亲对父亲的爱,滋养了杨绛一生的心,原生家庭的友爱给了杨绛最温暖的胸怀。

一岁半的杨绛和母亲

杨绛回忆,她小的时候,父亲有一次风尘仆仆的归家途中,无意中看到了一对精致典雅的耳环,可是价格也不那么友好。

杨绛的父亲拿了放,放了拿,想给妻子买,又怕妻子责备乱花钱,一咬牙,就继续赶路,走到半路,又折回来,还是给妻子买了这对珍珠耳环。

杨绛母亲只在最重要的时刻佩戴这对耳环,确实是光彩夺目。

大约是这样的温情脉脉的家庭,让杨绛在遇到钱钟书以后,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温暖是一棵树、一朵花,她不止是生命的绽放,还可以吸引最耀眼的阳光。

1927年照于苏州老宅内的全家福,后排左二为杨绛。

杨绛不止有爱,还有才,随着杨绛年岁日增,她刚刚读完《左传》,就又投入阅读《劫后英雄传》,读了翻译版还不满足,又借着字典读完原文,生病了,手上还抱着《大卫.科波菲尔》。

有一次,杨绛的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会怎么样。”

杨绛回答:“不好过。”

父亲又问:“一星期都不让你读书,你会怎样?”

杨绛直接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家的温情像是送给杨绛一个长篙,这样多的书籍,仿佛给了她一根仙女棒。

长篙让杨绛在时间的长河与星空的斑斓中前行,在星辉斑斓里唱歌,而她的仙女棒,变出了与她相守相伴一生的妙人先生。

她的爱情,与“书”有关

1932年早春,钱钟书和杨绛在清华大学匆匆一见,随后,钱钟书就给杨绛写信,相约到工字厅见再见。 

一见面,钱钟书就焦急得说:“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

杨绛也回道:“ 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 之多, 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两人一言一语简单直接,而后一天一封鸿雁传书,二人纷纷陷入了爱河,杨绛在写给钱钟书的信中说:“ 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

因此,钱父大赞杨绛,说她是极聪明的人,就这样杨绛得到了钱家的认可。

1935年春,钱钟书获得了公费留学资格,杨绛害怕钱钟书生活难以自理,就下定决心跟他完婚后一起去英国。

1935年7月,名门闺秀杨绛嫁给了保守读书世家的钱钟书,随后开始了二人在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

结婚以后的日子,钱钟书没少给杨绛惹麻烦。

杨绛坐月子期间在医院休养,一天,钱钟书慌慌张张地到了医院,委屈地对杨绛说:“我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杨绛安慰说:“不要紧,我会洗。”

过了几天,钱钟书又来医院说:“我把台灯弄坏了。”

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

还没过几天,钱钟书又找杨绛哭诉说:“我把门轴上的手球弄丢了”。

杨绛依然笑着说:“不要紧,我会换。”

随后,杨绛出院,把钱钟书做的种种“坏事”一一处理了。

钱钟书虽然什么家务都不会做,但是却坚持为妻子做了一辈子早餐。

在英国牛津留学期间,每天杨绛还在睡梦中的时候,笨手笨脚的钱钟书已经早早起来做早餐了,有鸡蛋,面包,牛奶,还有黄油、果酱、蜂蜜和醇香的红茶,虽然做法简单,却样式丰富。

他把这些放在一个小桌上,然后把小桌子架在杨绛的身前。杨绛像小公主一样,享受着早餐的甜蜜幸福。

杨绛的才学不在钱钟书之下,甚至比钱钟书成名还早,她写的几个剧本很早都被搬到了舞台上,翻译的八卷本《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好的译本。

当钱钟书问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愿意支持我吗?”

杨绛斩钉截铁地说:“愿意!”

这句愿意意味着杨绛要放弃自己的文学事业,全力支持丈夫。

为了节约开支,她辞退了家里的女佣,包揽了全部家务,劈柴做饭,洗衣叠被,嘘寒问暖,照顾老小。

终于,在杨绛的全力支持下,钱钟书完成了著作《围城》,提起丈夫,杨绛是满满的崇拜与自豪。

我的余生,要守着爱的回忆好好过

经历了太多了颠沛流离,最后的岁月,钱钟书和杨绛伴着女儿钱瑗一家团聚地生活在了一起。

可这一次难能可贵的相守已经到了钱钟书和杨绛的晚年,杨绛身体已然不好,而钱钟书也有哮喘。

杨绛开着玩笑说:“我们已经是红木家具了,只是徒有其表,实则一碰就散,挪不动了。”

钱钟书的“时钟”大概快走到“停摆”的时候了,他已然“累”了,不想动了,可是杨绛却想着,自己要身体健康,自己要好好的,把钱钟书好好照顾,争取“夫前妻后”,自己要好好照顾缠绵病榻的钱钟书。

钱钟书因为膀胱癌住院,几次手术下来,钱钟书还是打起精神,还在修改《槐聚诗存》,杨绛也帮着他修改。

可是,这人世间的残酷就是不许恩爱伉俪到白头。

钱钟书再一次病倒,再次手术以后牙床萎缩,失去咀嚼功能,最后只能“鼻饲”。

杨绛不满意医院的匀浆,因为里面有钱钟书不适合吃的猪肝和豆粉,于是,杨绛自己打了鸡肉鱼肉等的食物泥,鸡胸肉要一根筋都没有,鱼肉一根刺都不能有。

钱钟书重病入院,体质虚弱,可以维持四年以上,与杨绛的辛苦密不可分。

残酷的是,杨绛与钱钟书的唯一女儿钱瑗得癌症去世,像是在杨绛的心上抽出了一管血,杨绛却只能缓缓对钱钟书说:“阿瑗现在没病了,她不咳嗽了,没痰了,不疼了,安稳睡觉了,她,去了。”


钱钟书其实从第一小句话都已经知道了,暮首的两人千言万语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最后,这样的三人行剩下了杨绛一人。

空荡荡的屋子,黑黑的吊灯,杨绛回到了家。

有一句话是:我不走,这世间上还有属于我们仨的回忆,如果我走了,从此这个世界就再也没有我们了。

钱钟书离开了,杨绛整理他的书稿、读书笔记,文物,仿佛这些东西还残存着关于钱钟书的痕迹。

最后,杨绛也离开了,她进到钱钟书的世界里,在他的世界,仿佛生命得到了延伸,仿佛他不曾走远。

作为妻子,杨绛为钱钟书建造了一个爱的城,只是这个城没有围着,是钱钟书甘之如饴的自愿留下。

这一生,她不愧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