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霓喜的连环套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8-10

周 丽

这几日紧赶慢赶,终于将《连环套》又读了一遍。年纪大了,很多情节已经全忘记了。只读了几页,快要以为作者只是写一个肥胖臃肿的赛姆生太太的后半生时,小说提到了几张旧的像生命的碎壳一样的照片,一个年轻女子的大半生被拉开了序幕。

这个女子就是赛姆生太太,她的小名叫霓喜,十四岁以前一直长在广东一个偏僻的村镇里。她终日穿着黑土布,是那种让人抑郁的黑色,一不小心就会被养母打得死去活来——霓喜一辈子对于黑色有一种忌讳,因为它代表贫穷与磨折。

好在霓喜长得有几分颜色,有“一种流动的美”,她被一个叫雅赫雅的印度生意人看中了,在一番赤裸裸的讨价还价之后,梳着两个丫髻的霓喜终于得以离开那个连做梦也不愿意梦见的村庄,过上了她自认为是的富太太生活。

物质上的乍然改变促使着霓喜的性格往泼辣、刻薄、轻浮、虚荣那一面延伸,虽然一连生了两个儿女,霓喜心里打着的划算却是一点也没有把握的。终于在别人一再的挑唆之下,她被雅赫雅赶了出去,还拖着一双儿女。

接下来的霓喜不仅得让自个儿活下去——最好能体面地活下去,而且还得管着一双儿女。这时她的几分颜色又起了作用,同春堂的老板窦尧芳——那个大了她几十岁的干瘦老头看中了她,霓喜认为的好日子又开始了。就在她正要以为好日子就会一直这样过下去时——老头子病死了,霓喜不仅没有拿到一分钱,反而弄得个心力憔悴,带着孩子逃也似的跑了。

至于霓喜遇到的第三个男人,仍然只是贪图她仅存的那点美貌,终归还是没有维系太久,用一张五千元的支票算是了结了霓喜的洋太太美梦。

所谓连环套,顾名思义,一个套一个的圆环,这是霓喜自己的连环套。

为了活下去,她只得用自己的美貌去套住一个又一个男人,然而终究一个个男人都离她而去——她跌得很惨。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张爱玲其他作品中,《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这些女性被困在命运的罅隙中,一辈子不管怎么抗争也无济于事,因此《连环套》与其说是对霓喜这个女子的嘲讽和同情,不如说是张爱玲用苍凉的笔触概括了那个时期很多女性的形象和命运。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张爱玲的出现可以用”惊艳”一词来形容,有人为她叫好:“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傅雷先生也说张爱玲的出现,是让人始料不及的“奇花异卉”,特别是《金锁记》,“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然而他对于《连环套》却断言“逃不过刚下地就夭折的命运”。他认为张爱玲太醉心于玩技巧,太过于炫技,在题材方面,也仅限于男女,而没有关注男女之外的辽阔的世界。

作为一个文艺批评家,傅雷先生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力让人佩服。但年轻的张爱玲对傅雷的批评是很不以为然的,她在《自己的文章》为自己作了一番辩解,在她看来,她的小说里大都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他们只是“时代的广大负荷者而已”,“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张爱玲不会料到,三十多年以后,她对自己当年写的《连环套》,提出了比傅雷更为苛刻的自我批评。

我也不否认小说内容贫乏,故事拼凑痕迹明显,且繁琐拖沓,可我却认为一个作家若能写好某个时期的世俗男女,能写出点烟火味来,已经是功莫大焉。

不过我又希望霓喜在离开那个偏僻的乡村后,能够读点书,长点见识,让自己成长为一个自立自强自爱的女性,像《半生缘》里的曼桢那样,即便是跌落至谷底,也能够重新爬起来,带着满身伤痛,靠自己继续活下去。

当然,这个想法也许不合作者的初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