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城市实验中学 姚京辰​​//那一次,我感动了(点评:解西菱)

 后稷文苑 2020-08-11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那一次,我感动了

 
运城市实验中学 姚京辰

  (点评:解西菱)  

随着(删掉"随着")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地面腾起滚滚雄烟。一只(支)长箭拔地而起,划破了蔚蓝的天空。它怀(带)着全国人民的期望,上升,上升。

2020年7月14日,“天问一号”运抵文昌发射场。7月23日12时41分,“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怀着国人的期望,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问一号”送入太空,前往(飞向)火星的火星车展开了漫长的旅途。(第一二段叙述内容有些重复,可以合并为一段,内容要删减)

火箭起飞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思绪万千。那一刻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以及发展的(地)迅速……我忘不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压的日子;忘不了中国人民团结抵抗(奋起反抗)的日子(壮举);忘不了1949年天安门气壮山河的声音;忘不了70年来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忘不了全国人民(与前面的“中国人民重复了”,可改为“中华儿女”)努力奋进(拼搏)的身影……(排比句增强气势,写出了历史的发展,祖国的腾飞,有些地方遣词造句还有待修改)

70年,不多也不少,然而中国人却完成了令世界瞩目地(的)壮举。70年来,中国从被列强国家压迫,(删掉逗号)到如今的全球第二大强国,经历了风风雨雨,然而再多的困难也挡不住祖国的发展。中国人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精神是不会因挫折而倒下的……

长征五号跨跃天际,身后只留下了一道红黄色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我仿佛看到了屈原仰天发问,大胆猜疑的背影。(可例举中国最早发射火箭的明朝人:万户的事情)几千年后,中国科研人员承载着屈原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向火星“提出”天问。(改为!)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这里应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我愣住了,眼前那令人骄傲、自豪的“长箭”是无数科学家夜以继日的工作,不求回报的努力设计出来的。我的双眼模糊了,眼前出现了科学家、工人的身影,他们忙忙碌碌,身上淌满了汗水,正在为火箭的研发拼命设计。(这一段是关键段落,是我国火箭发射成果的原因所在,所以应该写具体一些,可以例举几位科学家的典型事例,更有说服力。)

这艘火箭凝聚了汗水、期望、努力,火箭的成功发射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困难正在等着我们。希望2021年能听到“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的好消息!(祖国的腾飞,结尾一段应该写一写作为一名中学生为该怎么做?)

点评:生活中感动的事例不胜枚举,本文作者抓住了“地动山摇,震撼人心”的一幕,选材经典,表达出作者的爱国之情。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引人入胜。文中有些词句不够精炼,表达重复。第六自然段是核心段落,是中国火箭发射成功的原因,应该叙述的再详尽一些。祖国的腾飞离不开每一位中国人的奋斗,作为一名中学更不能袖手旁观,结尾一段还得好好斟酌一下。希望本文作者多读多写,多积累素材,书写人生佳作。     

《后稷文苑》阅读习作工作室即日起开始组建:
组长:焦云竹
成员:解西菱  薛文法  尹今瑾  董丽  薛前发
(成员添加中)
《后稷文苑》阅读习作工作室为了更好地扶持小作者成长,竭诚欢迎爱心人士加入、奉献才华和爱心点评指导小作者文章。
《后稷文苑》竭诚期待各位关注关心小作者成长,分享小作者文章给小作者留言指导支持。
《后稷文苑》阅读习作工作室初步设想将把推送过的作文及点评、修改稿、并精选有价值的留言结集成《文苑撷英》第三辑,向2021献礼。
——《后稷文苑》阅读习作工作室。

《后稷文苑》编辑团队欢迎小作者投稿,我们将耐心点评辅导,陪伴小作者成长!

投稿邮箱:653003869@qq.com






小作者定稿

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地面腾起滚滚雄烟。一支长箭拔地而起,划破了蔚蓝的天空。它带着全国人民的期望,上升,上升。一声捷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问一号”送入太空,飞向火星的火星车展开了漫长的旅途。

火箭起飞的那一刻,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以及发展地迅速……我忘不了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压的日子;忘不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壮举;忘不了1949年天安门气壮山河的声音;忘不了70年来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忘不了中华儿女努力拼搏的身影……

70年,不多也不少,然而中国人却完成了令世界瞩目的壮举。70年来,中国从被列强国家压迫到如今的全球第二大强国,经历了风风雨雨,然而再多的困难也挡不住祖国的发展。中国人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精神是不会因挫折而倒下的……

长征五号跨跃天际,身后只留下了一道红黄色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看!万户举起了手中的风筝,点燃了椅上的火箭,冲向了天空。虽然他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但却为后人闯出了一条探索天空的道路!几百年后,中国科研人员承载着万户敢于探索未知的精神,向火星“提出”天问!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我愣住了,眼前那令人骄傲、自豪的“长箭”是无数科学家夜以继日的工作,不求回报的努力设计出来的。我的双眼模糊了,眼前出现了科学家、工人的身影,他们忙忙碌碌,身上淌满了汗水,正在为火箭的研发奉献自己的力量。1962年,我国“东风二号”成功诞生,但在导弹试射时发生严重偏差。钱学森连夜赶到现场进行勘察,寻找原因、总结经验、继续研发。他以身作则,常常鼓励大家继续研究,并发现导弹隐患,通过不懈的努力解决问题,为“东风家族”以及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这艘火箭凝聚了汗水、期望、努力,火箭的成功发射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困难正在等着大家,而身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刻苦学习,努力探究,用知识让祖国成为腾飞在世界东方的巨龙。

点评老师简介:

解西菱,女,1962年6月出生,稷山县稷峰镇西街村人,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语文教学能手、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学科带头人、运城市优秀辅导员、河津市拔尖人才、河津市“空中课堂”优秀教师,河津市十佳教师、模范教师等,现在河津市第四小学任教。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教科研论文《“四步读书法”预习课文,“学法指导式”阅读课文》《〈一夜的工作〉的教学》、《指点学法、培养能力的尝试》《学写导游词》《寄情·感悟·表达》《〈走向生活〉教学设计》《根植于教材,创新于课堂》《一次快乐的磨课经历》《感悟一代师表霍懋征老师》《怎样写读后感》《创建智慧校园,我们在行动》等多篇论文分别获国家、省、地优秀论文奖,同时公开发表多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