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人观影:1917、极速车王(2020-08-07)

 高人碟网 2020-08-11

电影之所以称为电影,是在其设计之初,就是专供“电影院”放映的,尤其是那些只有在电影院里才能窥其全貌的——大片!

鉴于新冠疫情导致的中外时间差,虽然目前在经历了6个月的停滞期后,内陆的影院已经复工了三周,但实际目前已上映的所谓“外国新片”都是清一色在国外早已公映过的,通常外国电影与正版影碟的“窗口期”是60~90天,即最快在影院上映的60天后就可以发行正版影碟、最晚也不超过90天……所以上周刚在内陆公映的《1917》、《极速车王》两部电影都在国外过了窗口期,正版影碟早已上市、且有阵子了。相信喜爱新片的碟友早就入了,既然有碟,“白嫖党”们自然也有了资源……但是,在下认为:这两部电影的“首刷”都更适合在电影院。不要小瞧首刷,它往往决定了你对一部电影的第一印象,很多时候,你觉得片子烂都是缘于第一印象不佳,而不佳未必都是片子本身的质量问题,片源和观影环境都会客观造成观影质量的下降。




1917


推荐指数(满分五颗星):★★

一句话影评:超级牛B的一镜到底、极度真实的战场还原、无与伦比的反战电影

了解我的同学都知道,在下很不擅长战争片,多数时候我都是硬着头皮看。“军迷”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的军服、武器、飞机、大炮等的型号俺啥也看不出来,不怕列位笑话,若不是片中有台词提示,我甚至连《1917》中的主角是英国兵还是美国兵都没搞清楚。但即使这样,我还是在“首刷”后的次日(星期六)晚就去二刷了“IMAX版”,能让一个对战争片不感兴趣的观影者次日二刷,足已证明本片的优秀。在今年(2020)第92届奥斯卡奖上,《1917》凭借高超的素质,获得了三项大奖(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混音)和七项提名,其中提名中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重量级奖项。也有影迷为其未获得“最佳影片”而鸣不平。还好,在同年的“第77届金球奖”上,《1917》摘得了电影类“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大奖。
《1917》的剧情特别简单,它讲的就是1917年4月6日、7日这两天的故事。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片中的对阵双方是“英军 vs 德军”。说是战争电影,但实际本片的展现更多着眼于“静态战场”和英军一方的后方与前线,并没有真正表现两军对垒的桥段,所以若您是奔着“看打仗”去的,可能会失望。故事说的是:英军后方发现德军突然撤军,根据英空军的战略分析,德军只是战略性撤退,目的是引诱英军追击并给予强力打击。如果此时英军真的乘胜追击则恰好着了德军的道。然而,由于德军破坏了英军后方与前线的电话线,想将后方“停止进攻”的命令传递到前线,只能靠人工。如果在指定时间内将命令传达到并立即执行,则可保住英军两个营、共1600名士兵的性命。为了确保任务的有效执行,后方派了两名“准下士”去传达信息。其中一名的哥哥恰好在接收信息的军营,所以于公于私,他都会认真执行任务。后方距前线约14公里,中间途经英德战场,顺利的话,8个小时可以走到,两人于4月6日出发,消息要在4月7日清晨前送到,否则冲锋打响,一切就太迟了……

本片采用了非常牛B的“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除了三处(爆炸、中枪、跳河)有明显“剪辑点”外,其余地方完全看不出剪辑痕迹,镜头始终跟拍,所以本片的叙事完全平铺直叙,没有回忆、没有闪回,非常直白和真实。当然,这么大的电影,不可能“真”一镜到底,它必然通过技术手段隐藏的剪辑点,但只要观众看不出来就可视其不存在,毕竟我们是去看电影的、不是搞技术分析的……在本片中,观众相当于全程跟随准下士完成任务的第三人,在摄影视角方面,本片很少采用上帝视角,基本都是平视或跟随视角,临场感十足。虽然镜头不断,但该“特写”的时候还是能让观众感受到导演(或摄像)想要呈现给观众的那个点。奥斯卡最佳摄影实至名归。无论从影片本身还是电影技术,这片都值得去电影院一观。


好的“战争”电影一定是“反战”的。如果你看完战争片后感觉很兴奋、更想投入战场杀敌,那便背离了战争电影的设计初衷。显然,我国的战争片就经常出现这种状况,所以很难说平时网络喷子们张口闭口的喊打喊杀,与我们的战争题材影视剧不无关联。战争是残酷的,只有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害怕战争,才能更有效的避免战争。以往的战争片多聚焦于指挥官或战斗英雄,以高端视角开展故事,他们在电影中有足够的主角光环、枪林弹雨也死不了,这是不真实的……而本片的切入点是通过两名大兵展现战场上英军一方的某军队从后方到前线的整体状态。片中的战场是肮脏、泥泞、遍地死尸的,为了还原真实战场,本片不惜被当地评为“R级”,而内陆公映版又“一刀未剪”,所以我只能提醒列位,按照美国的分级制度,本片不适合儿童观看,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监护陪伴才能观看。本片没有说教,只有客观还原的真实,如果看完这部电影你还觉得打仗很有趣,上了战场就能成为英雄,那智商也确实可以告别电影了……

无论我怎样语言表达,都无法还原我对本片的敬仰之情,这是近年来我看过的最好的战争片,它真的震撼到我,所以果断给了五星好评!希望您也能在观影过程中引发思考、并更多获取创作团队想要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本片的故事缘自导演“萨姆·门德斯”(曾执导过《007:大破天幕危机》、《007:幽灵党》)的祖父,他曾亲自参加过一战……本片的最佳观影版本是“IMAX”版,因为IMAX有独占的“1.9:1”画幅,比普通影院的“2.39:1”多了26%的画面内容(上下两条)。


极速车王


推荐指数(满分五颗星):★★★★☆

一句话影评:当美国“福特”杠上意大利“法拉利”,比赛一触即发!有个性的角色、带悬念的赛事,一切都更适合在影院呈现!

与《1917》一样,《极速车王》也是本年度奥斯卡获奖者,它获得了两项大奖“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和两项提名“最佳影片、最佳混音”。本片的演员咖位要比《1917》大(《1917》中也有咖,但咖都仅是客串,主角貌似在电影圈中没啥名气),两位男主分别是:“马特·达蒙”(《谍影重重》系列、《火星救援》等)和“克里斯蒂安·贝尔”(《黑暗骑士》系列)。而导演“詹姆斯·曼高德”则执导过《金刚狼2 & 3》。

本片的英文原名是《Ford v Ferrari》,直译是《福特大战法拉利》,译成《极速车王》确实比大白话直译要文雅的多,也避了个别不了解汽车品牌的影迷对片名的误解。本片故事也很简单:上世纪60年代,美国“福特”汽车的销量大幅骤减,经常被雪佛兰(美国通用汽车旗下品牌)吊打。福特的当家人“亨利·福特二世”要求各部门经理提出解决方案,否则就卷铺盖回家。于是副总裁“艾柯卡”提出建议:通过赛车提升品牌定位,而福特虽然一直参加各大赛事但却鲜有佳绩,于是他们考虑收购专注制造赛车的意大利小公司“法拉利”。本来谈判还算顺利,可关键时刻同为意大利汽车品牌的“菲亚特”横插一脚,搅黄了福特的收购。本来,买卖不成仁意在,做不成合作伙伴也没必要成为敌人,可法拉利的当家人“恩佐·法拉利”是个毒舌君,他当着艾柯卡的面把福特二世臭骂了一顿,并要求艾柯卡原话转答。在得知法拉利的恶语相向之后,福特二世怒了:他决定不计成本的要在法拉利成绩最好的赛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世界三大赛事之一)中干掉它,于是福特开始招兵买马,而此时距当年的赛事也仅剩90天时间……

在观影过程中,我并未在片头、片尾字幕中看到明确标识“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但片尾处出现了片中两位男主角的“真实原型”,所以人肯定是真人,至于电影中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多少是虚构就不得而知了。“马特·达蒙”饰演的“卡罗尔”原是名赛车手,也是美国选手中唯一赢过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人,他因心脏原因不得不停止赛车生涯,转行去卖车兼做汽车设计师。福特公司就是聘他来做赛车项目的负责人。“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迈尔斯”是位个性古怪的天才赛车手,同时还是位技艺高超的机械师。只有二人联手才有可能从法拉利手中夺回冠军。而二人的阻力并非来自法拉力,而是源自福特公司的内部企业政治,虽然福特二世一心想赢,但副总裁艾柯卡却总想指手划脚,外行指挥内行,所以初期的进展和成绩并不理想……至于后来如何,您还是自己去电影院看吧。总之,很精彩就是了。本片中的比赛、赛车、赛道都是——实拍的,并不是用CG特效后期制作的呦~~~

这部电影不像《1917》那样沉重,“贝尔”为了饰演时年46岁的机械师兼车手,再一次成功减肥,这就是好演员的标竿!本片情节紧凑、故事流畅,还时不时的给点轻松幽默的桥段,最后的比赛一幕更是高潮迭起、紧张刺激。既然能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质量肯定没得说——看就得了。



上周新上的两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都比较高,《1917》是8.5分、《极速车王》有8.6分,若是推荐的话,我必然两部都推荐,喜欢反思战争的看《1917》、喜欢赛车的看《极速车王》。但若非让我二选一,我优先选择《1917》。

本周末的国产片方面,有老片《悲伤逆流成河》的重映,也有一部新片上映,名为《通往春天的列车》,后者的女主角由“任素汐”饰演,她是我本家(我也姓任),实力派女演员,演啥像啥,我有点想看……外片方面,《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4K 3D版重映较受瞩目,我还没想好是否再去影院重刷一遍,毕竟这片当年我也是在电影院里看的,所以并不欠它电影票。另外,目前北美票房冠军的《绝地战警:疾速追击》(系列第三部)也将在本周五公映,这个我是铁定要看的,毕竟为了观看本片,我大上周就在家里把同为“威尔·史密斯 & 马丁·劳伦斯”主演的前两部都刷了一遍,现在去看《3》肯定能做到无缝连接,虽然此片的评分不高,但看票房,肯定是部极爽的爆米花电影,这种火爆打斗的片子是我媳妇儿的最爱,当然我也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