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夫人设计司马昭,为何让司马伷与司马昭对立?司马府要变天么?

 四地闲夫 2020-08-11

“母亲大人,这是子将为预贺您六十七岁大寿而送来的礼物——‘玄碧双色青鸾玉璧’!”

司马亮恭恭敬敬地把一块乌沉沉的浑圆玉璧捧到伏太夫人眼前:“不过,孩儿真没看出这玉璧哪有什么‘玄碧双色’,就只有一团漆黑而已嘛!”

“孤陋寡闻!”伏太夫人瞥了他一眼,伸手拿起那块玉璧,凑到桌案上的灯台烛焰之前,唤他近来再看,“你现在再仔细瞅来。”

司马亮定睛瞧去,在明亮烛光的映照之下,但见那玉璧从一泓墨汁似的深黑之色中隐隐透出一抹晶莹的翠绿,形态浮凸玲珑,宛若一只引颈高吟的鸾鸟,活灵活现!

“真……真是这样的奇宝!也亏得子将对母亲大人您的一片纯孝之心!”司马亮瞧得又惊又喜,连话都说得有些结巴了。

伏太夫人用手掌缓缓摩挲着那块“玄碧双色青鸾玉璧”,深沉的目光朝司马亮徐徐掠来:“子翼,你看懂了么?”

司马亮沉思有顷,俯首而答:“禀告母亲大人,孩儿总算略有所悟了。”

“哦?说来让为娘听一听。”

“这玉璧质色之间难道没有‘看玄成碧、由表入里’的意味在么?它教会了孩儿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某些场合和背景下,你也许永远只能看到某些事物的表象;至于它的内里,如果没有外力相助,你也许永远洞察不到。”

伏夫人设计司马昭,为何让司马伷与司马昭对立?司马府要变天么?

司马亮

“唔。你总算还是悟了出来。”伏太夫人脸上现出了一丝欣慰之色,“为娘再来问你:近来京城内外涌起了一条流言,声称子将与子上之间暗有不和,所以子上才一直将子将远放在朔方……子翼,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司马亮大是惊愕:“母亲大人,难道这条流言不是您让人散播出去的吗?”

“胡说!”伏太夫人面色微沉,目光冷厉,“为娘会有这么不识大体吗?为娘用得着要把司马府的‘家丑’拿到外面乱搅和吗?——难道你忘了为娘常常教导你们要‘不为福始、不为祸先’的吗?”

司马亮慌忙把头一伏:“母亲大人,孩儿误会您了。实在是罪该万死。”

“不要再废话了。谈一谈你对这条流言事件的看法。”伏太夫人一心想着借这件事情来测试司马亮的见识水平。

司马亮偷偷咽了一口唾沫,娓娓说来:“这条流言会是谁散播出来的呢?如果不是诸葛将军他们散出的,那可就来得有些蹊跷了。依孩儿看来:这条流言表面上似是在为子将鸣冤叫屈,可能也会给子将带来一些好处,但实质上它是在挑拨离间我司马府的手足骨肉之情,会让子上对子将生出些许嫌隙的……”

伏夫人设计司马昭,为何让司马伷与司马昭对立?司马府要变天么?

伏夫人剧照

“今天清晨王元姬就和羊徽瑜一道过来了,向为娘谈起:子上将会明发诏书公开奖赏子将的训督‘铁甲骑’之功……她俩还暗示:子上将会为为娘大办六十七岁高寿之贺宴……”

司马亮脸色顿时一紧:“哎呀……子上果然对子将起疑心了……子将他应该马上呈进谢赏表,公开接受子上刻意安排的这个‘奖赏’,这样才会消除子上对子将的猜疑之心。”

“唔,为娘却有另外一种办法来化解此事。”伏太夫人掌心里慢慢转动着那只“玄碧双色青鸾玉璧”,让它流溢出一种暗沉而神秘的光泽,“其一,为娘准备接受他们大办为娘的六十七岁高寿贺宴,让外人看到司马府的‘一团和睦’;其二,为娘却要去函给子将,让子将公开表示放弃子上的那个‘溢赏’。子翼,你觉得如何?”

“这……这……母亲大人,您又何苦硬推子将出去做这个‘恶人’?”

“那条流言本就不是我们散布的,我们何须为它负责?但如何解决子将在司马府的待遇问题,本就是子元在世时留下的一个‘脓疮’。这个‘脓疮’现在不挤破,酿成重伤就更难收拾了。所以,为娘还会让人散出这样一条流言:子上极为倚重子将,有意调升子将回京担任他自己空出来的卫将军之职……”

伏夫人设计司马昭,为何让司马伷与司马昭对立?司马府要变天么?

司马伷(字:子将)

司马亮自是知道“卫将军”这个职位在司马府序列中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司马师、司马昭都先后担任过它,母亲这一次想把司马伷也推上卫将军之位,其目的可谓不言而喻。他暗暗咬了咬牙,还是忍不住向自己母亲提醒道:“母亲大人,以亲疏次第而言之,在众人心目中,下一个接任卫将军职位的,不应该是子良(司马干字“子良”)吗?”

“子良虽然现在身任中护军,离卫将军之职靠得最近,但他有两大弱点导致自己不能升为卫将军:一是他立身行事缜密有余而恢宏不足,难以独当一面;二是他体质稍弱,难以胜繁耐剧,承担不起卫将军这个重任。”伏太夫人一边把玩着玉璧,一边幽幽道来。

“母亲,就算子良接不了这个卫将军,但子上还有两个争气的儿子啊!安世、大猷二人都是天资聪敏、勤学善思的青年俊杰,子上完全可以挑选他俩中任何一个来担此任!”

“子翼,亏得你父亲当年给你取了一个和诸葛亮相同的名字,不曾想你连诸葛亮百分之一的锐意进取都没有!”伏太夫人越是生气,声音便越是森冷,令人听了心底发寒,“子上这个时候会把安世、大猷这么小就推出来吗?你以为‘四方观瞻、天下清议’只是一句虚话?为娘料得没错——于名于实,可以接任卫将军的人选,唯有子将最为合适。”

司马亮深深一磕头:“子将曾向孩儿来信谈起,当日在许昌行营向子元探疾之时,他已无心再竞逐天下之鹿矣……母亲大人,您其实不必如此勉强……”

“砰”的一响,伏太夫人将那“玄碧双色青鸾玉璧”往桌案上重重一摔,双眼瞪了起来,冷冷然逼视着他,过了一会儿,沉沉吟道:“‘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这段铭言乃是出自哪部典籍?你可记得么?”

“禀告母亲:此言出自《尚书》之《尧典》一章。”

“很好。你去书架上取那一卷《尚书》来。”

司马亮满额是汗,急去取来那卷《尚书》献在伏太夫人手里。伏太夫人徐徐抚摩着那一片片光滑的书简,慨然问道:“为娘问你:如今大行于世的这二十八篇《尚书》,当初是谁传之天下的?”

“孩儿永远记得:暴秦年间,伪帝嬴政焚书坑儒,倒行逆施,名教之学危如一线。是母亲大人的先祖、一代鸿儒伏胜冒险密藏《尚书》于壁室而保护之。后来,汉文帝大兴儒学,伏胜乃出《尚书》二十余篇口授于晁错传入太学,天下诸生由此得承其泽而受学。伏胜于儒教之功,可谓伟矣!”

“很好。我山东伏氏一脉还有哪些英才高士名留青史?你且细细道来。”

“东汉初年,有母亲大人之高祖伏湛官拜大司徒,爵封不其县侯;其孙伏晨贵为国戚,子享帝婿之荣;其玄孙伏无忌自采史料,编成《伏氏古今注》,至今仍被太学院奉为华典;其曾孙伏完晋为国丈、伏质列为九卿。伏完之女伏寿系汉献帝之正宫皇后,大义殉国,流芳史册。”

司马亮讲到这里,便说不下去了——此刻,伏太夫人已是泪流满面,哽咽不止:伏寿正是伏太夫人的姑母。

过了许久,伏太夫人渐渐止住了哭泣,仰起面庞望向那高高的屋顶:“我伏氏一脉如此清贵高华,难道就不可以承托历代祖先之荫泽而使子将更上一层楼吗?”

伏夫人设计司马昭,为何让司马伷与司马昭对立?司马府要变天么?

司马昭

司马亮无话可说,只是伏在地板上连连磕头。

“你以为为娘真是急功近利、贪大图远的狂人吗?”伏太夫人的语气忽然来得沉缓而又凝重,“而今我司马府如日中天,内外无敌,子上都被诸公众卿推为高都郡公、加享九锡了!待到他们名分已定、大势已成之际,为娘和子将向他们周旋的余地就会越来越小了!所以,在这个关头为娘必须出手逼迫子上把我们这一房该给的东西都要给到位!”

司马亮的泪水一下夺眶而出:“母亲大人,您对孩儿们真是恩如东海之深……但、但您一定要慎思而行啊!”

“谣言嘛,就是一柄无形的利刀。别人是看不出它究竟是握在谁的手上的。”伏太夫人的言外之意便是:她一定会做得天衣无缝的。

“但是,子上真的会答应您的这个条件吗?”

“从高都公这个爵号来看,子上念念在心的是成就‘上承汉统、下受魏基、比隆周室’的不朽伟业。可是,‘汉之正统’的名分而今便掌握在我伏氏一脉手里!我伏氏一脉投向谁,汉室遗忠们便会随影而至,谁就是汉统之所在!子上不会不权衡一下这其中的利弊得失的。”伏太夫人又拿起那块“玄碧双色青鸾玉璧”在手心里细细拂拭着,使它变得愈发光亮照人。

“那么,诸葛将军那里……”司马亮试探着问了一句。

伏太夫人眉梢都没有晃一下:“诸葛诞近来骄气逼人、太过自负,加上他隐有拥兵自重之迹象,只怕已然引起了子上的深深警惕。我们此刻要和他保持好适当的距离:既要结纳利用他,又要小心提防他。莫忘了,他自己府里也有一大堆孝子贤孙,什么诸葛铭啦、诸葛钊啦、诸葛锐啦、诸葛靓啦,多了去啦——子将说到底也终究是他的一个女婿……在关键时刻,他恐怕还是会把对自家子孙门户的考虑放在子将前面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