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症】孩子经历了创伤后,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父母该如何帮孩子摆脱心里的刺?

 晴日心理 2021-07-22

上周的抑郁症文章分析了为什么有些孩子的学习状态突然下滑,自信心遭到严重打击,最终导致抑郁症,学业难题和情绪波动又互相影响。文中还提供了家长的应对方法,可通过6个主要的步骤打破恶性循环。

(回看这篇文章可点击:【抑郁症】孩子学习成绩急剧下滑,还得了抑郁症!这6个步骤有助于打破恶性循环

可是,还有很多孩子的抑郁症属于另一种情况:他们的学习状态本来没有大问题,但经历了一些别的创伤事件,心里受到刺激,情绪不稳定,然后影响了学习状态,出现学习障碍。这种情况可简单总结为“先出现情绪障碍,再导致学习障碍”。

这一类孩子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情绪平稳时,他们对以前受过的创伤有一定理性认知,比较理智。但一旦受到一点点刺激,比如没睡好、想学学不进去、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就发脾气,接着反复说起以往受到伤害的事,把现状都归咎到那些事、那些人上面。

父母能明显地感觉到孩子的心里有根刺,但无论怎么解释、劝说都无法化解。他们想帮孩子摆脱痛苦,又束手无策。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父母要去了解相关的科学精神心理知识,知道所谓的抑郁症、双相障碍、学习障碍到底是怎么回事。上周的抑郁症文章里讲过,在此不再展开。

还有,父母的反省和改变,改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也是必须的。不然孩子可能根本不想跟父母沟通,那具体做法就无从谈起了。

有了以上这两个前提,再来谈具体的方法。

第一,要明确孩子是不是“先出现情绪障碍,再导致学习障碍”,如果是,再找到主要的心理创伤事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文章说过了,“先出现情绪障碍,再导致学习障碍”和“先出现学习障碍,再导致情绪障碍”这两种情况的应对方法是不同的。这一步类似于临床中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绝大部分先出现情绪障碍的孩子都是因为遭受了具体的创伤性事件,相对来说比较好鉴别。

他们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多次提及过往受到伤害的经历,一再强调就是因为那些事自己才会变成这样。比如父母过去的暴力对待、辱骂和漠视,在学校里面遭到同学的欺负、嘲笑,受到老师的体罚、羞辱等等。

我刚刚面诊的一个孩子就特别典型。

他的爸爸、妈妈和哥哥以往对他造成过很多伤害,比如砸破了他的电脑,蛮横地把他赶出家门;他被别人痛打的时候不但不阻止、还抱着“让他接受教训”的心理;病急乱投医时,找人把他关在房间里,然后强制送进精神病院,绑了2天(保护性约束措施)……

当然,在这些事件中,这个孩子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但家人的错误做法确实对他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

面诊时这个孩子告诉我,现在,在理智上他虽然能理解家人的做法是为了他好,但又忍不住频繁地翻账、埋怨、指责。他的哥哥和妈妈甚至已经按照他的要求,向他下跪、叩头,但他还是无法真正从创伤中走出去。

这一家人都非常痛苦,陷在困局中。这个孩子的主要创伤明显就是来自原生家庭。

还有的孩子是在学校里经历了较大的负性事件。比如来自同学多次的殴打、嘲弄,或者老师的体罚、羞辱,内心产生极大的愤怒,但不知道如何反击,父母又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日积月累便出现情绪障碍。

对于这些事件,父母都要尽力都找出来。如果是家庭导致的创伤,这方面以前讲过很多了,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父母深刻地反省,持续地付出和改变,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激活孩子的创伤点。

(关于父母的反省、改变的具体建议,可点击回看:【双相障碍】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就真的需要终身服药吗?

第二,对于在校园中或人际关系中遭受的心理创伤,家长不要总劝孩子“要放下”。

最常见的情况是孩子在学校里被欺负了,遭到老师的不公平对待了,他们感到非常愤怒和屈辱,一直走不出来。

在这种情况里,家长先共情后倾听是必须的。而且要注意,一定不能做两件事,一是“和稀泥”,二是“走极端”。

家长不要做“和事佬”,不能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必须跟相关人员沟通,了解事实背后的真相。如果孩子真的受到伤害和侵害了,必须伸张正义,保护孩子。说得通俗一些,该讨说法的要讨说法,该投诉要投诉,甚至必要时,可报警处理。

但伸张正义的时候一定不要走极端。冲到学校打人、打老师,这种行为只会让情况雪上加霜。前两年发生的浙江男童遇害案中,凶手林建厦因女儿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竟然持刀捅死了女儿的同学。这样的悲剧给两个家庭蒙上了不可磨灭的悲痛,大家引以为戒!(点击回看:男子杀害女儿9岁男同学案二审开庭:残忍行凶的背后,可能是叠加性心理创伤被激活!

还有,很多孩子会产生报复的念头,家长不要否定,甚至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给予支持,但一定要正确地引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受到了伤害,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这时不能用“宽容”“放下”这一套理念去说服他们。而是要理解,甚至肯定他们的想法。

既然可以报复,那什么时候?什么方法?这才是引导的重点。

首先是时间,要么是第一时间“趁热打铁”,要么是“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家长和孩子可以沟通。

还有报复方式,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报复是可以的,但不能采用伤害自己和家人的方式(比如违法。否则这个报复就是自我伤害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而且“冤有头债有主”,要报复就只针对那些伤害他的人,其他人并没有责任。很多青少年的病情发展到后面会由偏执型人格改变演变成反社会型人格改变,愤怒的对象泛化,父母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一点。

只要引导孩子接受上面的前提,那所谓的报复行为肯定就不会走极端。很多成年人对“报复”的理解非常负面,以为就是暴力、阴险等不道德之事。其实在孩子看来,及时的曝光、维权和报警,也是一种报复。

在临床中,我也会用这种方法引导青少年患者。曾经有一个女孩子,在深度催眠下,我们发现她的初中老师曾反复对她辱骂、体罚,她甚至愤怒得从教学楼上跳下去了。幸好没伤及生命。

我们正准备处理这个创伤,可是她的极力抵触,不愿意接受催眠治疗师的引导,立马就从深度催眠状态下醒过来,治疗进行不下去了。

她说:“如果这个创伤修复了,我不恨那个老师了,我不就不能报仇了吗?我绝对接受不了!”

我纠正她的想法:“创伤修复不是让你不报仇,只是让这件事不再继续对你造成伤害,不影响你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你只有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才有能力实施报复。而且,你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对这个伤害过你的老师实施报复的权利!但前提是,你的报复方式不能伤害自己!”

这个患者理解并认同了我们的意见,最后同意对这件创伤进行创伤修复。

我心里明白,其实这个创伤被修复了,情绪恢复平稳了,她也同意以后的报复方式不能再伤害自己,她基本就不会作出过激的行为,甚至可能利用“君子报仇,十年未晚”的报复心理奋发图强,等她长大以后真正自信了,反而可能自我释然了。

所以,只要家长和孩子对所谓“报复”的底线达成共识,完全可以一起商量什么时候报复、如何实施。给孩子选择权,甚至激发他们奋斗的动力。

第三,必要时可选择换学校,换城市,但一定要与孩子一起自我反省和提升,不再重蹈覆辙。

在现实中,很多创伤事件很复杂,涉及到多方现实因素,不是一下子就能通过维权、申诉来解决。而且,有的孩子报复、反击的意愿并不强烈,而是更希望避开应激源,离开曾受到伤害的环境。

所以,有必要时,家长要做好转学、搬家、甚至换一个城市定居的心理准备。当难题无法马上完全得到解决的时候,暂时的回避也是理性的选择。

与此同时,等到孩子的情绪平稳了,认知比较理性了,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自我反省,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别人。

家长的反省就不多说了,家庭教育方式一定要纠正,千万不要指责孩子遇到伤害为啥不告诉父母,反而要反省我们是否在之前从未真正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想法。甚至是不是在孩子发出求救的信号时,被父母忽视了,是不是反而对孩子责骂?

还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即使遭受了校园欺凌,主要的过错在于对方,那我们自己又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是不是身体素质不够好,缺乏还手之力?是不是面对欺压时过于软弱?是不是抗压能力有待增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换环境只是有助于打破恶性循环,并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家长和孩子都要从挫折中总结、反省,快速提升,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经过上面的调节后,如果孩子的情绪问题缓解了,学习障碍往往就会减轻。但确实,也有大量孩子的情绪症状比较严重,且不同的家庭其情况有千差万别,不同家长的改变程度和悟性也不一样,影响因素有很多。

如果上述方法效果不大,可寻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建议不要选择精神分析流派)。如果仍然不理想,那就有必要找精神科医生了。涉及到药物治疗时也有很多注意事项,后续的文章我们会具体分析。

简单做一下总结。最近这两篇抑郁症文章我们分析了“情绪障碍”和“学习障碍”的关系,两者先后出现的顺序和心理过程,以及不同的应对方式。

这些建议看起来似乎不难,但实际操作时对家长们仍是不小的挑战。成年人有很多固化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改变起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而且,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部分孩子的问题拖延时间太长,到底先出现学习难题,还是先出现其它创伤导致的情绪障碍,两者间的泾渭并不分明。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心结?有时孩子自己也说不清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