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属自述】从未服药,但我和儿子正从黑暗、迷茫、无助走向曙光和希望!(下)

 wangly0611 2020-08-11

幸好,艾彬的妈妈及时自我反省,改变了过去对孩子的“高压式”的教育方式,对自己的错误向孩子真诚地道歉,积极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给予鼓励和认可。她努力地改善了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后,在从未服用过精神科药物的情况下,艾彬的情绪症状大有好转。

可是,艾彬上大学后,仍有情绪低落、手抖、紧张等症状,学习状态仍然不理想。于是,寒假时,妈妈带着艾彬到上海找一位精神科专家看病,希望让孩子彻底康复。

然而,他们等来的竟是“双相障碍”的诊断!艾彬的妈妈说:我觉得一下子又掉入了另外一个深渊!

下面继续分享艾彬妈妈的口述经历,分享她帮助孩子康复的过程。在文末,我会就艾彬的经历和病情进行分析,并提供实质性的建议。

——何日辉


(下文由艾彬的妈妈口述,由晴日心身医疗工作人员整理)


我刚才讲到我以前加了几个抑郁症群,里面有一个公益的医生,经常有些患者问他问题,他都非常有耐心地解答。

我实在是很想找到这么一个医生,能好好听孩子倾诉,听我们诉说,知道孩子的内心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个状态。寒假,我们就去了上海,去找这个专家。

见了面,医生确实挺好的,挺有耐心的,是非常好的人。

不过,他的问诊时间也不长。他问了一些情况,我也补充了一些我认为有用的信息,希望他能够听进去。不过,大概是因为医生的关注点和患者家属的并不同吧,所以我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医生不一定觉得有价值。

比如,我说孩子高四去补习班的第一个星期时,说自己状态回来了,记忆力很好,反应很快。他高兴得想哭了。我特理解儿子当时的心情。

但是医生是这么问的:你说你那个时候想哭?孩子说,是的。

接着,医生让孩子做了一套测试题。最后医生告诉我,怀疑孩子是双相。

我一下懵掉了。虽然我之前没有特别地了解过双相,但是在了解抑郁症的同时,也阅读过一些资料。当时我一下就懵掉了,问医生那怎么办?

医生给出了住院服药的治疗建议,还帮忙联系了另一位离我们家更近的医院的专家,我对医生心怀感激。

可是我心里对其诊断结果和服药治疗的建议还是排斥。我觉得一下子怎么又掉入了另外一个深渊!

本来我还想带儿子在上海好好玩玩,但那天我们回到酒店,我哪里都不想去,孩子也不想去。因为这个诊断,我心情很沉重。怎么办?我想,吃药很可能对大脑有很大副作用,孩子本来就很在意学习能力的,现在因能力下降还在焦虑和抑郁状态中,再吃那些药,适得其反啊。

我六神无主,打电话给他爸爸。我说怎么办?小孩子是不是真的是废掉了?他爸只能安慰我。

那段时间,我就在网上又开始搜索双相,不停地看。结果,突然就搜到了何主任的一篇文章。我就点进去看,看的时候我觉得有道理,然后找到何主任的个人信息,再找到了你们晴日心身医疗的公众号。 

这就是我开始接触晴日心身医疗公众号的原因,我看了你们很多文章。我觉得文章讲得非常有道理,很多东西讲到我心里了,解答了我不少困惑。何主任对病人病情的分析,还有我们作为家长的担心,真的完全就讲到我心里边。

有一篇文章我印象特别深,文章里说,有些孩子长期处于家庭环境的高压下,学习能力又上不去,或者是受挫了,然后就垮了。

像我儿子就是典型。他觉得自己应该是读好大学的人,但是他失败了,然后学习能力下降,怎么都挣扎不起来,他很绝望,精神就垮了。因为学习的问题、学习的障碍带来的问题,如果吃药,引起的副作用会导致更多的问题。

孩子的痛苦其实在于无力改变现状。我儿子告诉我,其实他最大的焦虑就是来自学习,改变不了现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一篇讲的就是医生诊断的“泛双相化倾向”的文章。何主任很专业地解读,阐述的观点很有说服力,大大减缓了我对儿子状况的担忧,同时我内心滋生出感激庆幸的情愫。

对于抑郁症,真的需要医生必须是一个有临床业务能力的专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心理专家。这两个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把把病人治愈得比较彻底。

单纯的靠吃药,我觉得很可能有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至少我儿子的问题我觉得是难以解决的。

何主任的推文也弥补了我对一些医生诊断的误解。以前总觉得医生诊断比较轻率,现在明白是因为抑郁症和双相诊断属于症状学诊断,我对精神科医生也有了比较多的理解。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疾病的治疗、治愈对精神科医生的要求真的是很高。

看了何主任的文章,能感知到他的研究和治疗技术真是很专业、很先进。

不仅仅是医学上的知识,还包括我们患者的疑惑,他都能解释得很清楚,说得有理有据。对病人的心理也分析得很到位,而其他医生更多是从表面的症状去治疗的。

本来这个病就是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心理不解决,只是靠药去缓解症状,患者不发作了,言行正常了,是不是就是真的治愈了?

所以我和孩子比较排斥吃药。我一直想找一个有时间去了解患者的成长环境及家庭的医生,这应该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做的。我知道很多体制内的医生也有心去做,但是现实条件不允许。

我当时觉得,幸好看到了何医生的文章。

现在我们努力地营造比较轻松的家庭氛围,只想让他感受轻松,感受快乐,感受父母对他的全盘接受和没有附加条件的爱。

我们跟他聊好吃的、好玩的,聊聊学业、聊聊未来,虽然他流露出一些不够正确的观念和认知,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急切地想纠正他、说服他。我觉得,慢慢来吧。

儿子的整个寒假,从1月中到现在,我觉得他很正常,以前每个月有的手抖、紧张、手汗症状都没有了。至少,直到现在两个月没有过。他每天看看书,跟同学打打游戏,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正常的人。他在卫生间洗澡时还吹口哨,我和他爸感觉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时,我会跟他聊起高三那次考试给他带来的冲击。

他说,经历高三那一次重大事件后,他内心还是很后悔的。但是他说,也许不是坏事情,如果高中不经历一次这样,可能大学也会经历一次,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他回想起来的时候说,就是因为我们从小把他管的太严了,所以他那时特别想挣脱,一下子没人管了,他就放纵自己。

我也跟孩子讲,你以后要做爸爸的,有了这段经历,我相信你肯定做的比我们会好很多。

现在,我还不能说孩子完全好了。他还是记忆力回不到以前,学习效率低。他说其实他也焦虑,担心学业、就业,对自己以后要承担的责任没有信心。

所以,他的一些问题其实还存在。我一直疑惑一个问题,记忆力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器质性病变还是心理因素?记忆力低下真的让孩子很受挫,自信不足,自我评价低。

还有,虽然我们之间关系好多了,但通过交流,我感觉他心灵的创伤还是有,昨天依然说到我以前的不当方式和行为给他带来的伤害。看来,我还是要继续努力和提升。

最后还想说一下我作为家长的感受吧。我儿子现在好转了很多,但我有时还是会去那几个抑郁症患者、家属群跟群友聊一下。我把晴日心身医疗公众号的文章推给他们,希望也能帮助到他们。但他们实际上有没有感触,有没有学习,我也不知道。

我在抑郁症群里看了很多抑郁症患者,经常在里面絮絮叨叨地讲很多话,有些是针对父母的,带着怨恨的心理责怪甚至谩骂父母,历数父母对自己从小到大的种种伤害。看着这些,我心里很难受,很同情,也很希望那些父母能了解、能改变。

经历这几年,如今的我深刻领悟:孩子都是灵慧又脆弱敏感的,只有给予心灵的滋养,才会健康长大。所以家长需要学习成为智慧的家长。做到这点真的不容易。

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加强学习,请教自己的孩子,多倾听,请教专业的人,专业的医生,收获专业的信息,以重塑自己的观念意识,改变自己的行为并最终惠及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认为,家长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光通过外力、光靠行为强迫孩子去做改变,是很难的。即便是遇到晴日心身医疗如此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的治疗方案,如果家属不认可、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配合的话,也无济于事。

大家在观念意识上,都要对事情有共同的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做进一步的沟通和相处。而且意识层面一定要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否则很容易回到原来的思维模式,又对孩子造成新的创伤。

庆幸读到晴日心身医疗公众号的文章,让我受益匪浅,以后会继续拜读和关注,也很敬佩何主任作为一名医者的纯粹和对青少年心身障碍康复事业的执着,衷心希望何主任能创办更多、更大规模的医院,让他的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治疗,让更多的家庭回归祥和安宁。

现在,孩子的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我和他还需要一起去面对。我也希望得到何主任的一些指点,怎么可以把孩子的学习状态调整好,找回信心,我该在什么方向继续进行提升,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口述全文完)


写在最后:

十分感谢艾彬妈妈的真诚分享!相信各位读者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这位母亲的真挚感情和极深刻的感悟!

以下,根据艾彬妈妈的分享,我对艾彬的病情发展和后续康复的要点进行分析。不过,需说明的是,因为我们未能与艾彬和他的父母面对面交流,尤其是未能直接与艾彬深入沟通,所以我的分析和意见只能基于艾彬妈妈的描述以及我们的临床经验,可能会有一些不够客观和准确的地方。请大家谅解。

艾彬的病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来自于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不当教育,尤其是来自于他的妈妈。以往,艾彬的妈妈主要采取“高压式”教育,对孩子的期待值很高。家长望子成龙,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方法、方式有误。

艾彬从小在这种环境长大,心理压力一直很大。但孩子确实很聪明,不用花太多精力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由此我猜测,艾彬在成长过程中并未培养出对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高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可能属于过度相信自己的小聪明,比较依赖考试前“临阵磨枪”的孩子。

对此,艾彬的父母可能缺乏意识,更加未能正确地引导。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这个问题还没显露出来,因为依靠这种方式,孩子还能维持比较好的成绩,父母并未太担心。

但中考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艾彬中考失利,这对他的打击很大,对妈妈的打击也很大,对两个人都造成了心理创伤。我想,那时的艾彬已经对考试有一定焦虑和恐惧了。

幸好,后来他还是上了重点高中。而且,孩子这时已经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了,拼命地学习。艾彬确实很聪明,沉下心来好好学,成绩很迅速地就上去了。

可能个中还有一个因素。艾彬的妈妈曾说过,只要儿子考进年级前百,她就不再那么严厉地管束他了。艾彬特别想挣脱妈妈的管束,这也是他的学习动力之一。所以,艾彬考了年级第62名,母子都非常高兴。

然而,接下来的暑假,艾彬处于放纵而不是放松的状态,高三开学后考了个倒数第一。

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心理创伤。本来中考就对他造成轻度的心理创伤,但后来他基本克服了。但这次创伤对艾彬的打击非常大!

他的妈妈也难以接受这个现实,而且采取了非常不当的处理:不但没有缓解孩子的压力,反而在孩子非常痛苦、内疚的情况下严厉指责,这相当于“伤口上撒盐”,大大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创伤。

而且,因为艾彬的这次考试分数达不到上一年的二本线,妈妈无意中向他透露了那位中学校长说的话。这对艾彬来说犹如天打雷劈,他真的以为自己没有机会参加高考了!

他本来就对考试结果非常自责,又遭到妈妈的责骂,接着又以为自己这次的成绩令自己无法参加高考。这几个心理因素一叠加,他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下子对学习、尤其是考试建立起非常焦虑、甚至是恐惧的病理性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也是类似的道理。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他经历过这次事件后,学习能力几乎全面崩溃了。

艾彬内心其实是一个非常上进的孩子,非常想用功读书,但又一直无法恢复高效的学习状态,实际上这是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后残余的学习障碍。

所以我个人认为,艾彬的情况更类似于精神医学所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只不过,表面来看不是遭受了危及生命的重大创伤),并导致后续的抑郁发作。

而个体在重度抑郁和高焦虑的状态下,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是正常现象,也就是表现为“学习障碍”的症状,尤其在考试时更加明显。也有大夫会考虑诊断为“考试焦虑症”,这都在艾彬身上反映出来了。

而且,经过妈妈那次“大爆发”后,再加上艾彬找不回学习状态,情绪焦虑、低落,以前妈妈对他造成的伤害就一股脑地全都涌现出来了。导致他们亲子关系降到了冰点。

幸好,通过艾彬妈妈的改变,艾彬的症状已经大幅度地改善。虽然艾彬现在时不时还会抱怨妈妈过往对自己的伤害,创伤还没完全被抚平,但其实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疗愈了。艾彬妈妈做得真的非常好!希望继续保持!

可以说,艾彬没有服用过药物,能够康复到现在的状态,除了有他自己的努力之外,他的妈妈功劳很大!

所以,基于上述我对艾彬患病过程及心理变化的分析,再来谈一下他的诊断问题。

从艾彬的症状上看,那位上海的医生怀疑他是双相障碍,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艾彬复读期间曾有一段时间状态非常好,思维敏捷,记忆力好,内心非常开心。大多数精神科医生都会认为这是轻躁狂发作。再加上艾彬又有过重度抑郁发作,那么据此诊断双相障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那么这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到底为什么会突然变好,又突然回落呢?我没有跟艾彬交流过,我不能得知其中的真实原因,但我基于临床经验,我猜想他可能有如下的心理过程:

经历了第一次高考失利后,很多决定复读的孩子都会对复读产生很大的期待。在心理上,他们会觉得这是一次重来的机会,充满希冀。

而且,到了新的复读学校,离开了原来学校的环境(原来的学校实际上有很多能够唤起其学习障碍的病理性条件反射的线索),心里会开心一些。

面对新环境,孩子能感受到这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比较好的。换言之,孩子对复读后能考上一个好大学的希望是非常大的。他感到开心,有希望,情绪自然就比较好,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孩子有过学习学不进去的经历,特别痛苦,他特别想好好学习。那时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状态有点回来了,便特别开心甚至兴奋,越学越开心,越开心脑子转得越快。当时,艾彬可能形成了一个短暂的高效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表象来看,真的很符合轻躁狂的状态。

而为什么1个月后突然又没状态了呢?我猜测,经过这1个月的兴奋学习状态后,他的心身很疲惫,体力可能会有点跟不上。而且艾彬有个特点,妈妈从小对他管束多,但他不是安分守己的乖乖仔,他崇尚比较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但这个学校是军事化管理,所以早期的兴奋劲儿过了以后,军事化管理给艾彬带来了压力,这可能激活了妈妈以前对他的高压教育方式带来的负性情绪体验,负性情绪又冒出来了,学习状态也会下滑。

而学习状态的下滑,会导致艾彬更加焦虑甚至恐惧。因为他会感觉到以前的那种糟糕的状态好像又要回来了,于是形成恶性循环,结果高效学习的状态很快又没有了,再次陷入严重的学习障碍状态,而且情绪再次严重恶化。

所以,我认为这个所谓的轻躁狂发作,从精神科医生的角度来看争议并不大。但医生没意识到背后的逻辑和心理过程。

所以,我个人不会对艾彬下双相障碍的诊断。如果按照现行的精神医学标准,我比较倾向于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诊断,继发抑郁症、学习障碍。艾彬的情绪障碍明显是由重大的学业打击而来的。而且,艾彬有典型的学习障碍,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

当然,学业上的打击并不符合传统精神医学对“重大创伤”的定义。但从艾彬的主观体验上,这些打击都是非常大的。

所以,如果按照我们晴日心身医疗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我会诊断为“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这是我提出的病因学诊断。

分析了疾病发展过程和诊断的争议,那接下来艾彬和他的妈妈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艾彬和父母要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我觉得艾彬的妈妈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希望艾彬的父母看到我的分析后,不但要免于恐惧,还要更加理性、深入地明白孩子的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并继续改变和提升。

希望艾彬能够明白,他的考试焦虑、记忆力低下都是源于以往的一系列创伤事件导致的高度焦虑状态,并不是他学习能力不行,更加不是大脑器质性问题。

随着情绪的恢复,即使不经过治疗,他的学习能力也会慢慢回归。保持良好的情绪对记忆力的恢复很有帮助。而且他没有服用过精神科药物,不存在药物对记忆力的影响。

所以,艾彬和父母都必须对这个问题有客观的理解,不要产生不必要的焦虑。

第二,纠正一些可能存在的、对学习状态的不良认知。

艾彬和父母不能对“以往的学习状态”抱有过高的期待。不能奢求回到孩子复读时那一个月的“兴奋学习”状态。那种状态是非正常的,不可持续的,是会透支精神和体力的。

更加理性和可行的学习状态是:学习时情绪是平静的,或者有一点愉悦感,注意力是集中的,知识能学进去。不要盲目追求“学神”的状态,而是“学霸”的状态。

而我们塑造的高效学习状态类似于“学神”,只是在学习相关的情景下是情绪开心甚至兴奋的,比如自学、上课和考试。但平时的生活状态下时,人的情绪一般是平静的,也会有正常的喜怒哀乐。

所以,我不明确艾彬和父母的目标是否会定得过高,是否有相关错误认知,如果定错目标那肯定是很麻烦的。所以作出以上说明。

还有,大学的模式与初中、高中不一样,希望艾彬和父母对分数不要太在意,要回归学习的本质,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想变优秀是要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付出的,而一时的优秀只能代表当下。

第三,尽量在情绪好的时候学习,情绪不好的时候尽量不要学。有意识地将正性情绪和学习情境、学习行为相结合。

要懂得何时抓紧时间和状态去学习,也要懂得何时应该理性停止,并懂得自我肯定。

而且,艾彬要把自己现在的状态与自己曾经最糟糕的时候相比,而不是与自己理想中的状态相比。看到自己有一点进步和改变,要学会及时自我肯定,父母也是如此,这样容易形成良性循环,慢慢回归状态。

第四,要有比较清晰的人生规划,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我没跟孩子深入谈过,但就目前的了解,我认为随着学习状态不断好转,艾彬可以考虑考研究生,或者到国外读研究生。艾彬内心深处是积极努力向上的,对自己现在的大学不太满意,如果大学毕业后直接去参加工作,可能又会带来较大的心理落差和压力。

如果能成功考取名校研究生,获得自己满意的学历,也有一定的眼界和高度,更加容易适应这个社会。有了清晰的人生规划,就有了用力的方向,找到突破点,对眼下困难的焦虑和压力就会小一些。比如想出国,就可以去找一些好的语言班、预读班,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第五,注意一些风险和隐患,提高自己的短板。

我个人感觉,艾彬是个崇尚自由、不愿意受到约束的孩子,对约束有较大的负性情绪,比较适合较宽松的、活泼的学习环境,如果相应的创伤不处理,其实可以考虑出国留学。这样,约束会少一些,学习状态的发挥可能会更好,这是有利的一面。

但艾彬的父母要慢慢引导孩子明白,不管求学还是就业,不见得都能找到不受约束的环境,不一定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和工作。比如,如果以后在国内的政府机关或企业工作,肯定会有相应的约束,要引导孩子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否则,如果留学或者就业时,他发现所处环境或自己的状态与想象中的有较大落差,有可能引发激烈的内心冲突,情绪出现大波动,甚至复发。这是个隐患。

不过,这一点,现在干预的时机可能还不成熟,但后续艾彬的父母可找机会慢慢引导。

还有一点特别、特别重要的,是一定要提高“逆商”。

艾彬妈妈的叙述中提及,艾彬回想起高三的那次重大挫折时,已经能意识到那并不一定是坏事。而妈妈也认识到,正是因为儿子深刻地体会过错误家庭教育方式带来的痛苦,所以当他日后为人父亲时,他才更懂得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家长。

可以看出,她和儿子已经初步具备了“坏事变好事”、“在逆境中成长”的意识!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尤其是艾彬,一定要加强塑造越挫越勇的性格,加强自我反省能力。要懂得在挫折中迅速反省、提升,树立“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人生哲学。

我相信,如果艾彬和父母能够认真地做到以上几点,持续地努力,艾彬一定会找回学习状态和自信。整个家庭也会在这次经历中得到提升。

就算是在我们机构治疗,我认为艾彬的创伤已经大部分得到修复了,而且妈妈还在不断改变,相关的创伤如果不做修复,主要针对学习障碍塑造出高效学习状态,并对人生规划和逆商进行培养也是可以的选择。

花了较大篇幅对艾彬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结束之前,我还想谈几点感受。

我经常说,我们目前的临床深度心理干预技术尚无法复制,导致我们接诊的能力极其有限,真的能够接受我们治疗的是极少数,一些接受干预的家属形容“像中彩票一样的感觉”。

可绝大多数患者、家属对精神心理障碍的本质缺乏了解,十分恐惧。而大部分精神科医生因临床任务繁重,缺乏对心理干预的学习和实践,如果说了解,也多数局限于传统心理学流派比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CBT)等,比较低效。

所以我们不断地写文章、拍视频,分享我们的临床发现和思考,其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科普,就是想消除患者、家属由于无知带来的恐惧,并能促使家长们开始有意识地反省和改变。

我经常说一句话,可能有些家长都听出老茧了。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之上加强自我反省,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这个效果不亚于精神科药物治疗。

所以,希望把这篇宝贵的文章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更深刻认识到,绝大部分抑郁症、双相障碍和强迫症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心理根源是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创伤。

如果选择药物治疗,在用药方面,父母要相信医生,但不能把孩子的康复完全寄托在精神科医生的药物治疗上。精神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不同,不是只需吃药、开刀就好了。就算是躯体疾病,家人的安慰、陪伴、陪护也很重要。人的精神力量是很强大的。父母一定要有这个强烈的意识。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甚至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灵魂。父母一定要争取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这对家长的要求很高。

现在年轻人接触的信息非常发达,接触面广,父母更要不断学习,才有可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除了要懂得孩子的心理以外,父母还要了解很多新的信息和知识,比如人工智能、5G时代、第四次产业革命等等。

父母甚至要对国家、国际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形势都要有涉猎。比如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及其他因素,导致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会影响到我们每个家庭和孩子的未来。

只有不断提升知识储备和高度,父母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引导孩子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成为孩子理想的父母。

最后,感谢读者们能耐心地阅读完这两天的长文章。

对于艾彬的妈妈来说,儿子愉快的口哨声是世上最美好的声音。而对于我来说,患者和家属能通过阅读我们的文章,加快患者的康复,并给我们积极的回馈,这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

希望艾彬在自己的努力和反思下,在父亲、母亲的陪伴和引导下,最终彻底康复,迎来人生境界的飞跃!这段经历终将成为他们一家的人生财富!渡过磨难,晴日归来!

更希望能听到越来越多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反馈和好消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