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中真正厉害的人,都在用这个思考方法,深度思考的三步流程法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8-11

文 | 罗sir

世上最艰难的工作是什么?是思考,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歌德

提到思考,我们会想到什么?

从幼童时代,我们就开始发出了对这个世界的一连串思考,我们喜欢问父母无数个“为什么”,但很多人在成年之后,我们反而越发的习惯了去只追寻事物的答案,而忽视了追寻答案的过程。

因为很多事情,往往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而我认为,思考的本质其实就是从众多经验总结和自身情况中去选择出一个“最佳”方法的一个过程。

但显然,很多人并不会这么做。

我们过分习惯了”快餐化“的思考模式,今天吃什么饭、明天去哪里玩、工作怎么还没做完等等,请注意,我们在思考以上问题的时候,我们聚焦的点是什么?

我们看到的是今天应该怎么样,明天应该怎么样,近期应该怎么样。浅析思考,是一种对当下或近期内的事物思考的方式。

尽管我们都在“假装的”很努力思考,但其实你的大脑往往并没有启动深度思考的思维模型,其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浅显的观点、亦或者是不足以用以实战的好点子。

假装思考是好事,但结果却不会陪你演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思考?

我们通常的思维模型是,“因为怎么样,所以怎么样”;但深度思考需要让我们学会的是,“为什么它会这样,以及它未来应该是怎么样的”。

深度思考就是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我们大部分人往往都是只顾埋头走路,却很少抬头看路。习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事实上,我认为任何深度思考前的盲目勤奋,注定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徒劳。换句话说,那些真正工作中厉害的牛人,往往都是在每个决策行动之前就进行过深度思考的。

深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推演复盘工作可能出现的纰漏和瑕疵,在避免失败的同时,极大的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当下,在竞争激烈的高阶领域,决胜的关键不仅在于知识的多寡、勤奋的程度如何,更在于是否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工作中进行深度思考?

你和同事一起去公司楼下的饭店吃饭,这时候同事随口吐槽道:“现在这些写字楼旁边的饭店卖的菜也太贵了,实在是够黑心的。”

当你听到同事的这句吐槽,你会想到什么?

你可能会顺着同事的思路,“的确,写字楼旁的饭店确实很贵。”但如果我们运用深度思考看问题的方法,我们其实应该首先想到的问题是,为什么写字楼旁的饭店会这么贵?

顺着这个思路延伸下去,你可能会想是因为这里的租金太贵了;那么为什么租金又这么贵呢?是因为这个地段的人流量和上班族众多,那么为什么这里的上班族和人流量又巨多呢?

这就是深度思考的第一步流程:要想更多,不要想当然。

我们常常会选择用乐高积木搭建形状。乐高的原理很简单:将三块积木叠加起来。就是三分的高度,这是基于“物的叠加”状态。相比之下,我们思考的路径也与搭建乐高相似,找到众多的线索并拼凑叠加,得出最终的结论,而非单单依靠某一个“积木”就轻易得出结论。

为了佐证我们深度思考的方向尽可能正确,我们可能还需要借助更多的“证据”来为我们的思考提供更多依据。这样才能保证深度思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许多看似合理的答案和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原理机制并非一蹴而就。多问为什么,而非想当然的认为答案就是如此,这是帮助我们培养深度思考路径的有效方法。

怀疑精神,是建立深度思考模型的又一核心机制。

在生活中,尽管有许多结论是天然抱有正确性的,但这依然不妨碍我们拥有合理的怀疑事物的天性。大胆怀疑,小心求证,这是深度思考的核心点。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被前辈们纠正或者给予我们合适正确的理论或观点。“你应该这样,也应该那样,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

这些附加的观点是否正确呢?合理的怀疑和杠精精神显然无法同一而论。

我们几乎无法找到一条“保证成功”的道路。阿里巴巴的马云也曾说过,如果现在有人去盲目学习阿里巴巴,结果就是“死路一条”。

我们需要去做的是,有哪些是真正可以去实现或者借鉴的东西,又有哪些是我们自己真正适用的东西?

没有统一的工作方式,只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

我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和我一同加入公司的还有一个新人。当时公司要求我们主打电销模式,尽力用电话来提高筛选客户的效率。

但和我一同进入公司那位新人,坚持用陌拜的方式去挖掘客户。他私下告诉我,自己不善于打电话,但对陌生拜访很有心得。

这个行为在公司领导的眼里自然是不受欢迎的。但最后的事实是,他每月的出单数和金额,在公司中都排进了前三。

对于自己的工作方式,显然他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怀疑公司的电销模式是否适用所有人,同时他也肯定自己的陌生拜访的效率。

扬长避短,是找到最优解的方法。

我的前辈,过去的上司也曾告诉过我这样一句话:“唯一普遍的原则就是普遍性原则是不存在的”。

所以,当你再听到“所有的”、“都是这样”的说辞时,一定要抱有怀疑的态度: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之所以需要怀疑,就是为了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试着去质疑,是我们开始深度思考的第二步。

所谓“怀疑”,就意味着必须要进行思考。但是,我们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什么,或者要对一切事物进行质疑。因为要想获得“百分百的确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但与此同时,我们为了让自己更加确信,需要一点点的质疑。

当上司说“采用这种工作方式更好”时,你最好不要马上就相信并表示“谢谢!我知道了”,而是要试着去怀疑。

合理的怀疑,并加以求证和思考,我们才能对这种工作方式的结果产生其正确的合理性。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追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问题的本质?

我时常会因为某个问题或现象陷入深度思考之中而无法自拔,但通常来说,思考的结果要么是越陷越深找到最优解,要么就是一番思考之后一无所获。

我大致把思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活中实用性个人的问题;一类是人类社会中的虚无大问题。

通常来说,工作模式、个人职业规划等小问题都能思考出一个结果;但对一些虚无的大问题来说,其思考常常是模糊且无解的。

当然,我也深知这个问题根源所在。对自己的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尝试,不断试错;但对一些大问题,并非个人的力量就可左右。

不断思考的问题给我所带来的习惯养成是,在看待任何问题上,我越来越能够一眼看到问题的本质和真相。

这是深度思考带给我的优势和独特性。

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找到问题的本质。深度思考,如何去找到问题的本质呢?

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会有那么多答案,而且每个答案的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我甚至觉得这是不同问题的答案。

本质,其实是看待问题的角度,而不是回答问题的结论,角度不一样,那我们得到的结论自然不同。

要想找到问题的本质,我们不仅需要去反推为什么它会这样,以及它未来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还需要看到,是什么导致的问题发生。

拿职业规划这个问题来举例。

深度思考第一步反问想更多:我们为什么需要思考职业规划这件事?职业规划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和优势?

第二步怀疑:职业规划,真的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吗?可不可以不做职业规划?它的必要性是什么?

第三步问题的本质:做职业规划,其目的是为了什么?抵抗未知的风险?尽早确立职业目标?还是为了不被职场所淘汰?

这是深度思考的三步流程法。

而其中的核心点,就在于找到思考路径下的问题本质。为什么会这样,当下是怎样的,以及未来又会如何。

类似于“用这个就能解决”这样便利性的快餐思考方式会削弱我们思考的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只要能够意识到“啊,此刻我正在思考”,就是你迈向深度思考的一个过程,这也是在信息化爆炸时代职场人必备的核心技能。

学会深度思考。当你从未来回头看现在的时候,一定会发现这其实是你所迈出的“一大步”。

没有想当然,没有应该如此,只有不断向下的思考延伸。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点击【关注】,每天为你带来更多职场洞察与新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