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尖子生进入高中后为何不再优秀?

 Chgg008 2020-08-11

文章分两次写完,前后文风不大一致,敬请谅解。

中考尖子生进入高中后为何不再优秀?

去年高考后的暑假,一个孩子高考成绩不佳,无奈只得选择复读。一天晚上,孩子妈妈与我聊起孩子高考失利的事情唏嘘不已,最后她在屏幕背后悠悠地说:“我孩子当初可是全县四十多名的成绩,让你们教了三年竟然给教成了这样。”孩子妈妈性格豪爽,为人真诚直率,与几位任课老师相处颇为融洽,几位任课老师也非常关心她孩子,所以她的话并不全是怨愤的责怪,而是和我的玩笑话。

这几年,我一直带学校的尖子班,所带的学生几乎全部都是全县前100名或者全200名的学生,每年高考成绩还算差强人意。但是,每次高考结束,我也常常去思考一个问题,学生们现在的高考成绩排名还能否与中考排名一致,答案是否定的。

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进入高中后对孩子成绩的认识和定位一直停留在中考成绩上,认为孩子会按照中考的成绩有条不紊地走下去,然后考上名牌大学。

可是,我们无奈地看到,我们原本优秀的孩子进入高中之后变得不再那么优秀,甚至出现了严重地退步,被原来不如他的孩子赶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孩子进入高中后为什么不再“优秀”。

中考尖子生进入高中后为何不再优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竞争和高下之分。无论你的孩子曾经是全班第一还是全校乃至全镇第一,只要把这些曾经第一名的孩子放在一个班级里,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出现各种差异。有人勤奋一点,有人懒惰一点;有人惜时如金,有人拖延磨蹭;有人大胆自信,有人怯懦自卑;有人说话字正腔圆,有人说话含糊不清······性格决定命运,不同的性格注定会产生不同的成绩。

你也许会说,可是我的孩子在初中学习很优秀啊。的确如此,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品质,你的孩子是不可能考入尖子班的。但是,高中与初中的学习内容、学习难度、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表现为内容更多更深,难度更大。惟其如此,高考才能体现出它选拔性考试的特点。所以,相当一部分孩子在进入高中后不能快速适应高中的学习,从而出现退步的情况。

关于初高中学习特点的不同,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篇不长的课文,让这些孩子用一天的时间背诵,这些孩子都可以完成任务,可能有的背得快一点,有的背得慢一点,但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是中考,我们都孩子都可以出色达成目标。因为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我们的孩子又比大多数孩子背得更快,所以我们错误地认为这些尖子生的智力、悟性、学习能力等都是相同的。但是现在让你就这篇课文做一次演讲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孩子们演讲稿的内容有好有坏,演讲时的声音有大有小,演讲的语言有流畅有磕巴,演讲的表现有从容自信有畏缩羞怯······孩子们的水平会高下立判,这是高中。

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尽管我们的孩子都进入了尖子班,但是尖子生和尖子生之间在认知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是有很大差距的。

中考尖子生进入高中后为何不再优秀?

这种差距首先表现在智力上。尽管很多所谓教育家并不认同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却是有的孩子学习数理化的领悟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同学,他们似乎没有其他同学那样勤奋,但是每次考试成绩都让其他同学望尘莫及。而有的学生有表现为具有较高的语文天赋,写出的文章每每让其他同学拍案叫绝。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差距,不要拿自己的孩子盲目攀比,我们当初上学的时候恐怕远远比不上孩子们现在的成绩?所以,不要是天赋问题上过于苛责孩子。

我说智力上存在差距并不是让大家听天由命,放任自流。因为后天的努力能够很大程度上缩小这种差距甚至逆袭。一个孩子智力超群,有可能在小学或者初中学习比较轻松,但是进入高中,如果依然按照初中边学边玩的方式应对高中的学习,一定不会学得太好达到顶尖水平。而一个智力不如他的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勤学善思,严格自律从而超过那个智力超群的孩子。

由于这次疫情而造成的这段为期137天居家学习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有几个同学,在平时看起来比较聪明,寒假前的期末考试数理化大都在优秀以上。但是,从网络授课以来,由于自律性不够,经常不听网课,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不做作业,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读书发音频,结果开学之后的这次考试退步很大,原本数学能考130多分学生现在竟然都没有及格。而反观成绩优秀的孩子,每天都认真听课做笔记,按时打卡完成作业,经常与老师保持良性互动。一天不学自己知道,三天不学课本知道,十天不学人尽皆知。

中考尖子生进入高中后为何不再优秀?

懒惰,好逸恶劳,是我们每个人的本性,我们成年人什么道理都明白的情况下尚且难以做到高度自律,何况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们。但是,他们相对于我们,对外界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我们的要求正确与否,都将对他们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无论我们的孩子现在成绩如何,我们都要多点陪伴,多点督促,让孩子的高中阶段走稳走好,让孩子不留遗憾,同时也是让自己不留遗憾。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就中考尖子生进入高中后为何不再优秀的问题谈了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进入尖子班之后与更为优秀的尖子生对比所产生的客观差距,第二是尖子生之间本身的智力差距,第三是个人的勤奋和努力程度不同。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其他原因。为了条理很清晰一点,我们还是分点来陈述。

第一,学生听课能力有高下之分。一个高中生往往是上午一节早自习加四节正课,下午三节正课加一节自习,晚上三节晚自习。一天之中,他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那么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听课能力决定了他的成绩的高下。听课能力强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在课堂上听课比较专注,积极参与课堂建设,回答问题比较积极等特点。反观成绩下滑的孩子,他们大多在课堂上比较沉默,懒于回答或者羞于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消沉,上课长时间游离于课堂之外,成绩越来越差。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一个一直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成绩就好。很多同学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缺乏足够而深入的思考,往往老师提出问题后就脱口喊出,虽然大多数回答正确,但由于没有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所以容易出现平时做题不够严谨细致的毛病。最佳的听课状态应该是上课的时候将头高高抬起,目光紧盯老师,让老师感觉你是这个班级中听课最认真的孩子;耳朵不放过老师讲解的每个知识点,并适时做好笔记。我经常看到的情况却是,讲解一篇文言文,有的同学一节课之后,课本上记得密密麻麻,而有的同学课本却只有寥寥几个字。像语文、英语这类功课,听课时务必手勤,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趁老师板书、扯皮的时候把一些知识点在嘴里轻声读几篇,以加强记忆效果,减轻课下的记忆负担。上面之所以说适时做笔记,并不是要你听课时把老师讲的每个知识点都记录下来,在跟不上老师节奏的情况下,要停止做笔记,以听课为主。例如数理化这类功课,非常注重解题步骤的严密推进,一步跟不上,这道题目后面的解题过程就很难明白。所以,听课的时候一定要拿着笔,桌上放好笔记本或者草纸,能记住老师讲的关键步骤即可,课下再拿出时间去认真整理一遍。听课效果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学生课下完成作业的速度。所以,在众多学习环节之中,听课是重中之重。

第二,学生对待课下作业的态度不同。优秀的孩子大多比较听话,能够及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很多学生往往要写到很晚才能完成。但有的同学对老师的作业不够重视,在有限的时间里,只做自己擅长科目的作业,对于不擅长的作业,匆匆抄抄其他同学的作业应付了事。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偏科的问题,使总成绩难以提高。更有甚者,有些同学感觉某任课老师要求不够严厉,开始不交作业,从而蜕变为差生。一个真正优秀的尖子生,一定是一个按时完成老师作业的孩子,并且能在有余力的情况下,主动寻找作业去巩固和提高自己。几年前带的一届学生,当时是高二,我让学生课下做完一张试卷。后来由于讲课赶进度,我忘记了这个作业,等我再想起来检查时已经是一周之后,结果是两个重点班,只有一名男生完成,让我颇感意外。一年后,这名男生在高考中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第三,学生课下学习时间的分配不合理。高考要的是总分,一两门优秀科目无法提升一个学生的总体成绩。可是在平时学习中,有的同学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自己喜欢的科目,而留给自己不喜欢的科目的时间却少得可怜。而这是恶化偏科问题的主要原因。像数理化之类的科目,每道题分值较高,也是区分学生成绩优劣的核心科目,必须拿出相对较多的时间去练习巩固。而像英语、语文等文科性科目,由于知识点比较琐碎,很多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完成一些作业。有些同学学习存在畏难心理,自习课或者晚上回到家,仅仅完成一些比较容易完成的作业,看似非常勤奋地在书桌前坐了一个多小时,实则对自己的提升不大,很多时候是一种低水平重复建设。

另外,不要沉溺于课外书。我们提倡阅读,可是很多时候有的同学把太多的时间放在了阅读上,自习课上读,上课的时候偷着读,回到家之后背着家长读,害怕家长发现偷偷地在被窝里用手电照着读,他把太多的时间留给了阅读,却忽视了其他功课的学习,整体成绩焉能提高。上届的一个学生,高一时全班前十名,酷爱阅读,写作能力远超其他同学,可是由于他总是在上课或者下课的时候读课外书,精力严重分散,每每上课都昏昏欲睡,成绩一落千丈,最后只能无奈复读。

中考尖子生进入高中后为何不再优秀?

学习时间的分配一定要权衡每门功课的比重,要知道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到底在哪里,对于自己的薄弱科目,必须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提高,要努力实现强科更强,弱科变强,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进入高中后,家长的关注度不同。很多学生家长,已经习惯了自己孩子的优秀,从小学到初中,孩子为他们赢得了太多的荣耀,于是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会一直如此优秀。或者,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很多家长可以利用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对孩子予以指导,可是到了高中,孩子的功课就只能望洋兴叹了。网上有这么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1到3年级的家长最为嚣张和暴躁,因为他们什么题都会;4到6年级就变得比较低调了,基本上不骂了,因为他们大部分的题都不会;到了初中就变得心平气和了,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因为他们所有题都不会了;到了高中之后就该被鄙视了,只能干一些做做饭煲煲汤的后勤工作。可是有些家长,从未放弃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自己既然没有办法辅导孩子功课,但是可以跟孩子谈心锲而不舍地鼓励孩子,每天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了解一下孩子一天的喜怒哀乐,或者分享或者开导,在细心的陪伴中精心呵护孩子。试想,一个家长从来不管不问或者过分苛责,他的孩子怎么比得上同等程度而被家长细心照顾的孩子。所以,敬请家长们在孩子最关键的高中阶段不要丢弃了自己的责任。

中考尖子生进入高中后为何不再优秀?

第五,进入高中后,老师的关注度不同。老师的关注度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孩子的学习动机。一个被老师喜爱,经常得到老师鼓励的孩子一定会有很强的学习动力。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高中,那时自己成绩极差,位列全班倒数,从来没有哪个老师和我谈过话或者象征性地鼓励我。当我偶尔良心发现想要努力改变自己,决定以后要痛改前非按时完成作业。可是当我认真做完一张试卷正想和同学一起上交时,站在讲台上的老师突然说了一句:“前十名的交上来就可以了!”我只能羞愧地按下自己的身子,从此消极懈怠任何考试。复读那年,进入新的班级,任课教师中大多是我以前的老师,可是有一个老师是新老师,他不了解我的成绩,他可能错误地以为我是一个好学生,每次上课他都会提问我,我第一次被老师喜欢和信任,这极大地激发我学习这门功课的热情和信心,这门功课原来三年我未曾及格,可是在复读那年,我只用了一个学期就能考到全班前五名的成绩。后来,我能够在那个时期考上大学,这门功课起了很大的作用。

初中的尖子生,或许在初中的时候备受老师垂青,可是到了高中,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在成绩下滑很多时候很难及时得到老师关心和鼓励,于是很容易失落沮丧,进而失去自信怀疑自我自暴自弃。这个时候,一个班主任或者老师能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思想动态显得极为重要。

中考尖子生进入高中后为何不再优秀?

第六,学习方法不当。在初中时,一个学生只要勤奋就能解决绝大多数学习问题,但是高中仅仅勤奋是不够的。高中知识内容庞杂而深奥,曾经听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感叹,高一一学年所学的知识几乎等于初中三年的总和。而如果一个学生仅仅停留在现在的勤奋而忽略对既往知识的复习,他就很难形成稳固的学习框架,所以经常出现单元测试优秀,但大考失利的情况。最佳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前进、复习、再前进、再复习,进而构建属于自己知识网络。可是,很多学生由于性格、习惯等因素,看似非常勤奋,可是却总是很难进入优秀之列。这种情况,多数存在于性格比较安静的学生身上。

以上,是我关于中考尖子生进入高中为何不再优秀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我想,尖子生下滑的原因还有很多,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区提出你的宝贵意见,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