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药历史悠久 药食两用 种植白芷不错的选择

 爱中药爱健康 2020-08-11

     白芷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白芷,一名芳香,一名茞,味辛,温,无毒。”被列为中品。有关白芷的药名,最早见于公元前278年屈原的《离骚》中,书中有辟芷、芳芷、白芷、白茞、芳香等记载。“芷”的本义是香味令人止步的草,又有“香草之恨”的说法;“白”则是表明其颜色性状。故而自古以来白芷。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以根入药。白芷分布在东北及华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主要生长在东北及华北的白芷也有变种。主要有:

台湾变种。该变种的不同在于果实和种子有毛,但分枝下部的子房和果实无毛或有很少的毛。特产于中国台湾北部。国内曾将称为浙独活,认为是中药杭白芷的原植物。

杭白芷。该种与白芷的植物形态基本一致,但植株高1-1.5米。茎及叶鞘多为黄绿色。根长圆锥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略排列成数纵行,质硬较重,断面白色,粉性大。栽培于四川、浙江、两湖、江西、江苏等南方一些省区,为著名常用中药,主产四川、浙江、销全国并出口。各地栽培的川白芷或杭白芷的种子多引自四川或杭州。

祁白芷。植物形态与杭白芷一致。根圆锥形,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散生,断面灰白色,粉性略差,油性较大。祁白芷主产河北安国,禹白芷主产河南长葛、禹县。

白芷芳香、性辛,温;入肺、脾、胃经。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g-1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阴虚血热者忌服。

白芷味香色白,为古老的美容中药之一,市场上以其为原料的化妆品和美容品层出不穷,而纯正的白芷,其美容效果更为显著:白芷对美白祛斑有显著的作用,并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让肌肤润泽光滑,滋润的容颜呈现出水一样的灵气。  

 白芷与不同食材(中药材)搭配具有不同的功效,而且效果也是相当的不错。

白芷荆芥茶。香白芷30克.荆芥穗、腊茶或茶叶各3克。用法:将香白芷、荆芥穗共为细末。服用时,用腊茶煎汤或用沸水冲茶叶,取茶汤送服,每日2次,每次6克。该茶剂具有:祛风散寒,解表止痛。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齿痛等症。

红枣白芷炖豆腐。红枣15颗,白芷5克,豆腐500克,盐、姜、葱、白 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适量。具有益气生滓,调营卫的功效。

白芷玉竹润肺汤。鸡500克、薏米20克、玉竹5克、白芷5克、食盐适量、葱适量、姜适量、料酒适量。白芷玉竹润肺汤具有很好的滋阴润肺功效。适合潮湿闷热的季节服用,当下这个季节喝上一碗白芷玉竹润肺汤绝对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白芷的种植:

白芷用种子繁殖,一般采用直播,不宜移栽。秋播一般于9-10月播种,条播按行距35厘米开浅沟播种;穴播按穴距(15-20)厘米×30厘米播种,播后盖薄土,压实,播后15-20天出苗。

播种时间的选择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播种早啦,冬前幼苗生长过旺,第2年部分植株会提前抽薹开花,根部木质化或腐烂,不能做药用,影响产量;过迟因气温下降,影响发芽出苗,幼苗易受冻害,幼苗生长差,产量低。隔年种子发芽率低,新鲜种子发芽率高,生产上选用当年收获的新鲜种子播种,一般以秋播为主,春播产量低,质量差。适宜的播种期因气候和土壤肥力而异。气温高迟播,气温低早播,土壤肥沃可适当迟播,相反则宜稍早。

采收和储藏:春播在当年10月中、下旬;秋播于翌年8月下旬叶枯萎时采收,抖去泥土,晒干或烘干。

白芷的传说:

白芷玉竹润肺汤据说北宋初年,南方有一富商的女儿,每逢行经腹痛剧烈,致形体日衰。富商带她欲往京都寻求名医,到汴梁时女儿经期适至,腹痛难忍。正遇一采药老人,仔细询问病情后,老人从药篓中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洗净水煎饮服。富商谢过,按法煎制,一煎服了痛缓,二煎服了痛止,再服几剂,来月行经安然无恙。从此,妇女行经不舒,煎服白芷,在民间广为使用。

种植药材遇到:品种选育、病虫害、土壤污染板结、采收加工、规范化种植、仓储保存和炮制等问题怎么办?是焦头烂额的东奔西走找答案还是南询北问找老师?这些都不用啦,你只要关注我们,加入我们,一流团队的专家团队就可以实地为你解决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