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孩的“坏”,为何比大人的“恶”更毛骨悚然?

 靠你了谭胖 2020-08-11

很多人看《隐秘的角落》,都是因为秦昊和岳父母那个急速转折的开头。

但最近关于秦昊的一个热搜,却很触动我。无关“一起爬山吗”、“您看我还有机会吗”的表情包,也无关“乘风破浪”的伊能静,而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听闻年幼女儿被幼儿园男同学欺负后,掩面而泣的样子。

南非世界杯前,我被CCTV5请去做一个叫“世界杯球迷”(记不得具体名字了,哈哈哈抱歉)之类活动的总决赛评委,目标是选出一男一女两球迷搭伴去南非看球。比赛中,秦昊穿着很清爽的足球衫作为选手蹦蹦跳跳出场了,我惊奇于那年月还没多少演员有所谓娱乐精神,当时可以说是“文艺片专业户”的秦昊跟一帮素人一起,该怎样怎样,很认真很投入,准备充分,不是玩票,几乎没人关注他身份。他最后被淘汰,并没去成南非,但他好像也挺开心,一点点窘迫、尴尬都见不到。

这样的一个洒脱男人,在《隐秘的角落》里为了一己私欲和三个小孩展开了一场真正的“battle”,同时,在生活里他也是一个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头疼心酸的父亲。


有一个叫“二分糖”的母亲因为看到这个视频给我发来了微信,她说她特别能理解看到自己孩子被欺负瞬间崩溃落泪的“秦老师”,她的女儿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理解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会经常吵架,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动起手来,打的太用力,或者用玩具打了对方,又或者把对方推倒导致外伤,那是不是就该另当别论了?我女儿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因为抢玩具起了争执,对方的小朋友用手里的电车玩具打了我家孩子的头,可能是碰到了角上,孩子头上流血了,幸好伤口不大,几天以后就可以愈合,可面对这样的‘坏小孩’,作为母亲我真的既心疼又无力,不知道该怎么办。”

还有更多的朋友问我:“秦昊和伊能静那样优秀的父母,已经尽可能给孩子最top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精心挑选了学校,选择了最适合的教育方式,但依然无法真真正正的完全保护好自己的孩子,那我们普通人又该怎么办呢?”

往往,孩童在书籍、音乐和影视作品里,从来是天使的化身,真善美的象征。他们是一张白纸,随着环境的侵染而着上不同颜色。

同样是讲“霸凌”,《少年的你》里有一句话,“挨打不重要,重要的是挨打我一定打回去”。虽然上映时台词已经被改过一次,这句话比原版显得温和了许多,却也颇有些掷地有声的意味。

我当然不鼓励说孩子被欺负一定要真动手打回去,对于幼儿园这些孩子们,“打”更像是迈向世界的途中与人互相交流试探的一个方式,一定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明确告诉对方这样不对,不管是“真刀真枪”的反抗也好,还是用其他的方式也好,甚至家长老师介入也好,很多成人世界的规则,就是从幼儿园开始树立起来的

不要以为幼儿园的孩子“什么都不懂”,《隐秘的角落》里和张东升battle的,也不过就是几个孩子。

很多网友看完《隐秘的角落》后给我发来留言,“爱追剧的小饭饭”为代表的朋友们,聊起了“小孩们”的“坏”。


她说,“起初,我们以为‘坏小孩’的定义就是:不好好学习,沉溺于网吧,抽烟、酗酒,甚至打架。后来,我们发现这样的小孩,其实不一定都真‘坏’,而霸凌同学和算计成人的,有可能是《少年的你》里学习成绩优秀故作乖巧的女孩,也有可能是《坏小孩》里看上去单纯无害却富有逻辑心机的男孩。影视剧的‘坏人’起码看上去还浅显易懂一些,生活中的人性丰富,让人防不胜防,真的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见证这样的世界。”

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现象,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会说:“我孩子之前学习一直很好的,慢慢变得不爱学习了,都是跟着身边‘坏孩子’学坏了。”

孩子们的世界起初都是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可一旦有了成年人的“入侵”,这张纸被涂抹成什么样,就不一定了。而这里面最“坏”的,并不是刘北山魏莱和朱朝阳普普们,而往往是给孩子这张白纸上递笔和水彩的成年人。

国外的影视作品里,动不动就会强调“原生家庭”和“童年阴影”等等的心理创伤——小时候被父母打过,上学时被老师当众批评,当兵时经历太多生死......他们都会在成年后寻找心理医生,因为这些PTSD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

可是奇怪又讽刺的是,在中国从来就不把这些当回事。

我的微博、微信都收到过很多朋友写的留言和私信,他们讲的故事林林总总,但很多问题,都能追溯到原生家庭的过往。在这些朋友的故事里,小时候被父母打貌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被老师当众批评甚至打骂似乎就不应该记在心里,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些在心里隐藏着的对成年人的无奈和痛,是多么恢弘和难以衡量

原生家庭和成人世界每天的耳濡目染,真的能把一个无力反抗的孩子生吞活剥。

《少年的你》里那些个霸凌别人的女孩,背后都有人设分崩离析的父母,《隐秘的角落》里,张东升身为成人对利益的考量,则像一把罪恶的钥匙,打开了这几个孩子的潘多拉魔盒。人性的善良和恶念往往就在一瞬间,导致这刹那间的滑铁卢往往是不分年龄和动机的,但因为他们尚是孩子,似乎看起来更扎眼,更为细思极恐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映射对象,如果一些问题无法处理好,就会导致下一个问题——大人犯的错,小孩子来买单。我们作为成年人都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时犹豫摇摆,那么抗压能力本来就在逐渐构建的孩子们,在和世界兴致盎然交手的过程中,就更加容易迷失和放弃了。

在孩子们迈向世界的旅途中,父母作为最长世界的陪伴和导航,确实肩负着最大的责任。不为生活而低头、不为交流皱眉头固然有些理想化,但除了抚养和陪伴,为人父母乃至所有成年人能做的,就是从自己开始,从自己对于的孩子关心和理解开始,极力让全世界的小孩都不要“变坏”。

不知道各位朋友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关于“坏小孩”们的故事,如果愿意和我们讲一讲,欢迎你留言或者微信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和世界相处,都能走在开满鲜花的道路上。

欢迎你在文章下留言

也可以打开“靠你了谭胖”

直接给我发微信。

除了这里,

还有以上方式可以找到谭胖

欢迎搜索并关注,

都可以给我留言。

在你能看到的任何地方,

我都愿意成为你

靠得住的谭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