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忻思璇《 诗中的“月”》 指导老师:徐水萍

 中外作家网654 2020-08-11

少年如画,下笔成诗 

                      诗中的“月” 

    鄞州中心小学中山校区 601 忻思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小时候妈妈经常教我吟诵的古诗。儿时的我还不知道诗人李白复杂的心情,只是单纯地理解他想家了。这些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像一首首歌谣,不知不觉之间,读着读着,我就会念会背了几首古诗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妈妈给我买来的唐诗三百首中,许多我都是看不懂,唯独这句诗我却深有体会。“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在这句诗中,我也好像找到了知音,与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就像诗中所描绘生活中的月亮,又大又圆,还散发着淡淡的银光,就像是一个用玉做成的大盘子呀! 但小时候的我更觉得这个散发着光芒的月亮,更像是我最爱吃的大饼,又香又脆,勾得我肚子里的馋虫直往外冒。                              渐渐地,渐渐地,我品读了许多描写月亮的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忍不住让我浮想联翩,一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画面呈现在我的眼前:早晨诗人早早地走出了家中,来到后院的豆田里,清理着荒秽的天地;晚上,他扛起了锄头,独自一人走在窄窄的小道,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只有一轮明月陪伴着他向前。每当读完这首诗,我的心情也会随之而然被诗中美妙、祥和的画面虽感染,心情变得宁静安然。         

在读诗品诗过程中,我也认识了一位对月亮有着莫大喜爱的诗人---“诗仙”李白。尤其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句诗,小时候的我始终没有弄明白明明只有李白他一人,为什么他却说有三人呢?直到后来,我才读出了味道,读出了诗的意境,原来李白把明月当成了他的朋友,把自己的影子也当成是故友,再加上诗人自己不就成了三个人了吗? 李白这种豁达、乐观的情怀也让我这个黄毛丫头大为惊叹呐!也使我对“婵娟”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两两对照,不都把海外游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我常常读着这些诗,也会被诗中忧伤的气氛所感染,为诗人们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        

      月亮,生活中再也平常不过的事物,可在诗人的眼中,它是自己心中思念的故乡,能与他一同共饮的老友,是一名亭亭玉立的少女,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者……在诗人的启迪下,我也随之而然爱上了月亮,爱上了写诗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