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愁在心我自知 || 齐桂林

 作家平台 2020-08-11


    春。 

一年之开头,四季之首,万物皆始于春。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文人墨客能不钟情于春?他们走进自然,走进春天,与春亲密接触。他们观察春,品味春,书写春,为后人留下诸多“春”的文化。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里,以生动鲜活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致。而白居易则借助植物和动物表现春的生机盎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南宋的志南和尚的两句诗,更是把春的妩媚可人写得淋漓尽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试想一下,走在旷野,迎着杏花雨,拂着杨柳风,衣服似湿不湿,脸上似寒不寒,那该是多么地惬意! 

现代文学大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春》,脍炙人口,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甚至大凡读过这文章的人,虽不能背得滚瓜烂熟,也能随意吟诵几句。看,它描绘的春天:春草之调皮,春风之和煦,春雨之无声,春花之灿烂,迎春之勤早,无不令人身临其境,陶醉其中。再看结尾处的比喻,更是形象生动,妙不可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可见,春在人们眼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美! 


愁。 

就像人们喜欢春天一样,愁也总是不期而至。愁绪如一江春水,滚滚东去。 

愁,有游子远在天边思亲念家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愁,有彼此心仪却分居两地的离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有国土沦丧背井离乡而满怀的愁绪:“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丘逢甲痛定思痛,深切抒发爱国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现了诗圣的忧患意识。 

愁,有看到落花,触目惊心、伤感葬花的多情怨:晏殊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武元衡诵“何处最伤游客思,春风三月花落时”;崔橹吟“马上行人莫回首,断君肠是欲残时”。 

春愁。 

春愁是绵绵不尽的追思。 

无论你身处何种环境,总会突然感伤起来,为那永远不再复返的天伦之乐;多少个月黑风高的不眠之夜,望月慨叹,临窗落泪,是对古难全的深刻领会;每一个佳节,每一次祭祖,精心摆上香案,到坟头培土烧纸钱,看着香火的烟雾向上升腾,心中满是凄然:逝者不回,阴阳两隔,多么令人心痛! 

春愁是遥遥无望的相思。 

人说“景能移情”,是也。 

走进你们曾经散步的公园,坐上你们曾经坐过的石凳,站在你们曾经依偎亲吻的榕树下,登上你们曾经留影的亭台楼榭,久久注视你们荡着幸福笑容的相片……能不伤情吗? 

读着他曾经写给你的信,咀嚼着那些滚烫的文字,感受着他曾经对你的爱恋和拥抱的体温……孤独袭来,寂寞难以排遣。你怨,你恨,不知何时,竟已泪湿衣衫!

盯着QQ上不再跳动的他的头像,一遍一遍品味多次聊天的内容,进入空间寻找他踩过的痕迹,打开邮箱重温他的信件和贺卡,点击博客奢望他的留言,进入圈子搜索他流露的心迹……能不伤情吗? 

紧握他送你的手机,默念他的名字;熟练地拨一串他的那个号码,传来的是“爱已欠费,情已停机,缘分不在服务区”的提示,机械地、重复地播放,你已辨不清----是悲是喜。苦水向谁诉,心痛对谁说,不知何时,竟然泪流满面! 
春愁,来自于天涯处的断肠人之心;春愁,来自于难成眷属的有情人之腹;春愁,来自于郁郁不得志、报国无门的志士之胸;春愁,来自于花凋落泪、葬花惜春的善感者之腔。 

春愁,却也像一江春水,淙淙流淌,流过夏季,流进心底,唯有自知。


作者简介:齐桂林,女,1968年生,山西大同人。现为山西大同十九中语文教师。爱好诗词,崇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大同诗词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