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枕边桃花朵朵开 || 张合荣

 作家平台 2020-08-11


枕边书不少,但不离不弃的书有两种,一是《红楼梦》,一是沈复的《浮生六记》。

那本《红楼梦》还是上大学的时候买的,二十多年了,几乎没有离开过我的枕边。封皮早没了,最前边和最后边的几页也被撕破了,书页已经泛黄,书角翻卷,倒不是读得有多烂熟,毕竟二十多年了,它陪着我从青春步入不惑,想来也该是这副沧桑的模样了。这是简装本,字体很小,现在的视力下降,晚上来读已略显吃力,但从没想过把它丢掉或者换掉,二十多年,已经是老朋友了。

《浮生六记》应该是参加工作以后买的,但也感情笃深。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生悦儿时在D的营房休假待产,那天下午有了阵痛,我不懂得是孩子要降生了,以为是饮食不周引起的腹痛,当时就是读《浮生六记》,希望读书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生了孩子以后,就住在营房的宿舍里,条件简陋,没有电视可看,更没有手机可玩,每天等孩子睡着了,闲得无聊的时候,就只能看书打发时间,当时陪我最多的也就是《浮生六记》了。

其实枕边书也如同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友,诗词,史书,小说,散文,杂志,精装的,简装的,来来往往,有的有邂逅欣喜,有的也只是擦肩而过,但无论交情深浅,那些文字都是给过我欢娱和慰藉,给过我陪伴的。

最近,枕边多了一本小书,《一树一树桃花开》,作者王雪芳,一个绘画极棒的江南女子,现居喧喧攘攘的广州。她寄书过来的时候,我特地请她在扉页上画了一幅小画,一截短栏,几株嫩草,画极简,白纸墨线,倒也别有情致。


在网上看过她的画,胡杨虬劲,荷花清丽,也读过她的小诗,淡淡的诗句,不张扬,不粉饰,却很能入人心。

读她的《一树一树桃花开》,也和读她的诗一样,那种入心的感觉不是强势的震惊,不是霸道的敲击,而真是像那一树一树半绽半苞的桃花,静静地缀在枝头,幽幽的柔柔的淡淡的香,似有若无,时隐时显地浸洇心田,读着读着,会突然触动心底的某根弦,哦,这些故事,这些人,似曾相遇,似曾相识。

你不来,今晚的月亮还亮给谁看?

一瞬即永远!

那时她尚年轻!

我怕来不及!

那些深夜的歌!

翻开这本小书,瞄一眼目录,仅仅是这些题目,就足以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其实初读这些小文章的时候,我有过一点好奇猎奇的心理,因为相熟的缘故,总想在文章里读出她和她那位蛰居在巷子里的王先生的故事,等我读过几篇以后,我才恍悟,这些平淡却温暖的小故事中有她,却又不仅仅只有她,她把所遇到的那些人和故事,用温暖的文字装饰以后,馈赠给了有幸和这些故事相遇的人,比如我。

两个青梅竹马的孩子,在七八岁的年纪里,曾用山核桃琢成的小哨子让外婆家房后的那一片山坡都热闹过,快乐过,年长以后,小仙女飞到城里嫁为人妻,当重返故园时,他的山里妻代他送来一大包山核桃磨成的哨子,她"一惊,袋子里的桃核哗哗啦啦落了一地,恰似当年一树一树的桃花盛开"。

……

    “她是医生,他是工厂干事”,相濡以沫的日子过久了,过好了,也过厌了,他无情背叛,她毅然转身,多年以后在手术台上重逢,他胃癌,她亲自主刀,亲自护理,亲自送他出院,别人都不理解,以为她会借机报复他,至少不应该这样帮他,包括他们的儿子也不能原谅父亲,但她能懂得自己,"因为爱过,所以不舍得伤害,因为爱过,所以不舍得看彼此痛苦",只是《因为爱过》。

 ……

他是她的仰慕者,身家不菲,她用“行云流水的文字丰盈他年轻的岁月”,他给她送珍珠,送钻石,她却淡淡处之,把所有的馈赠全部还给他的时候留给他四个字——还君明珠。他恨极了她这种没有任何理由的拒绝,以为是轻视他,很多年以后,等他偶然一天听到女儿诵读“还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他才明白,她的四个字里面另有深意,而这时她早已因病离逝,而这恨着的一段时间有很久很久,久到他由当年的青丝变成了白发,其实这段时间里本来不应该有恨的,即使不该有爱,因为当年已嫁为人妻的她是来《还君明珠》的。

    ……


油画:古尔图的野兔乐园     作者:王雪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