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智力发展,请给孩子自由吧——“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体验日记(14)​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0-08-11

为了智力发展,请给孩子自由吧

——“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体验日记(14)

今天(2020年6月15日)读到一位妈妈写的亲子日记,内容是“给孩子创建独立的空间”,提到两位妈妈对“独立空间”的不同理解,感觉应该从“智力发展”的角度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先来欣赏这位妈妈的亲子日记:

======================================

空间(14)

前些天跟隔壁楼的宝妈聊天,说起来要培养娃的独立能力,尽量让娃自己呆着,不要总是陪她玩儿。虽然对她的理念并非完全同意,但也有可取之处。

娃不可不独立,但也不能缺少温情。在她正专心观察或者娱乐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打扰,但在她无聊甚至烦躁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力陪伴和安抚,让她感受到妈妈的爱和温暖。这就需要经常陪伴在娃身边,观察她的表现,揣摩她的需求,适时进行参与。蒙太梭利的教育理论认为,孩子最初是有独立探索的欲望的,他们渴望什么事情都自己完成,但由于没有适合他们的工具,以及大人们的不耐烦和过度付出,将她们的独立性消磨殆尽。

既然要独立,就应该有自己的小空间。所以,趁着周末,全家总动员,将家具重新摆放,给娃开辟出了自己的小领地,安放好爬行垫,让她可以自由地翻身和爬动。就好像我们在独处时总是希望有本书在手边,或者离不开手机一样,我们也不能指望几个月的娃娃无所事事地躺在垫子上,还要求人家不哭不闹。尤其听说隔壁家五个月的娃已经开始喜欢听故事了,更让我有了一种输在了起跑线的危机感,于是火速给娃下单了故事机,让她可以在独处的时候听故事、听儿歌、听英语。

后面呢,还会在墙上贴满认知图,弄一块小黑板,再帮娃把她的绘本架丰富起来,希望娃会喜欢她的专属空间!

2020-06-15 11:42:22 发布

========================================

关于“独立空间”,我对这位妈妈的看法非常认同。

前几天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文章在公众号贴出后,一位心理咨询专家评论说:“也不要只是让孩子独立去自己玩,妈妈可以坐在旁边,用目光注视孩子。妈妈的注视和一旁的鼓励性语言是婴幼儿自信的来源,适当的抚摸是婴幼儿安全感的来源。”

这条评论非常专业,与上面的那位妈妈理念是一致的。其实细究起来,亲子日记中写到的“隔壁楼的宝妈”的观点并没有错,她只是没有说清楚“如何自己呆着”和“为什么自己呆着”而已。

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呆着”?换句话说,为什么要给孩子创设自由的空间呢?有一则“翠鸟移巢”的寓言故事讲得非常好

一只翠鸟为了防备敌人的侵袭,把巢筑在高高的树梢上。后来她做了妈妈,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巢里向外探头探脑时,她担心小宝宝从这么高的地方摔下去会没命,于是就把巢往下挪了挪。过些天小宝宝长出了羽毛,常常在巢里展翅学飞,这时翠鸟妈妈更为小宝宝的安全担心,于是又把巢往下挪了挪。由于巢离地面很低,所以没过几天,巢中的小翠鸟被人轻而易举地掏走了。
       翠鸟妈妈把孩子完全置身于自己的保护之下,这份爱让我们感动,但爱的结果却不能不让我们反思:不给孩子独立自由的空间,表面是爱,其实是害!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只能成为“巨婴”,因为他们的身体得不到锻炼,能力得不到提高,智力得不到发展,好习惯无法养成,将来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甚至连自理都可能非常困难。

关于智力发展,蒙台梭利说得非常好。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一书中,蒙台梭利说:“只有我们对自己加以克制,不再对孩子指手画脚时;当我们将自身的影响力慢慢在孩子身边隐藏的时候,孩子才能够获得完全的解放。建立在这种自信的基础之上,他会对自己的智力信心倍增。”

所以,请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不要再对孩子过度保护和干涉,多给孩子们一些独立自由的空间,这样,孩子的智力才有机会得到发展。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