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寿塬 尚红卫作品《乡 情》

 渭南文坛 2020-08-12


作者简介

尚红卫,渭南长寿塬崇凝镇靳尚村人,生于1967年7月。现谋职于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兼任《中华铁道网》、《人民铁道网》特邀通讯员,二十局集团公司文联成员、集团子公司特邀记者。

代表作品

散文《乡韵》、《乡音》、《乡情》、《珍惜友谊》《彼此欣赏》;诗歌《懂你》《鏖战戈壁》等,擅长于新闻报道宣传。

上期精彩回顾

♨长寿塬 尚红卫作品《故乡的多彩四季》

乡 情

果没有过背上行囊远走他乡的经历,如果没有过恋恋不舍离开家乡的痛楚,那你就无法想象一个身处异乡游子对故乡的眷恋,更不能体会到“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笔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那种恋乡之情的感慨。


指一挥,因工作的缘故,离开故乡已有30余年了,久而久之,回故乡对我而言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向往和奢求。每当春节将至的时候,当他人都在追求“衣锦还乡”的荣耀时,我的脑海唯有一句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因为,故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邻里亲情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记忆在我灵魂的长河里,那是一种挥不去抹不掉的浓浓乡情。这种至深至爱的乡情不会因为我的贫瘠而拒我于回家的门外,她在敞开博大胸怀,盼望着游子的归来。唯有年关时节,我才将她小心翼翼的捧出来,嚼香回味。


家位于秦岭北麓,渭水以南的“米粮川”——长寿塬上,距离县城不算偏远的一座村落。一群勤劳、朴实、憨厚率真的农人世世代代在那里辛勤耕耘,繁衍生息。每当过年的时候,尽管没有城市里的霓虹炫目,流光溢彩,但浓浓的年味、至深的乡情要比城里厚重、喜庆的多。


了腊月已是农闲的时候,庄稼人几乎属于“休整”阶段,进入农历的腊月,村子里的年味就越来越浓。腊月初五开始老家人就已进入了过新年的程序,先是喝“五豆”稀饭,用红豆、白豆、绿豆、扁豆、大米熬成红红的稀饭,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就是吃“腊八面”,正宗的手工面擀好后,再煮上大半锅红豆汤,然后再将红白萝卜、大肉、豆腐、粉条等八种食材煎炒成臊子,把面条在红豆汤里煮熟,浇上美味的臊子,伴着油泼辣椒,一家人围在一起,端上大大的碗,筷尖挑起碗里的长面条,那种美味真的让人回味无穷。家里人也有一种说法就是“过一腊八,长一杈把”预示着来年有好的收成。


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家家户户又忙着“蒸花馍”,这时,村里手巧的媳妇就成了宝贝、“蒸花馍”的“高手”。她们每天都会忙绿与邻里间,成了村人们的座上宾,被东邀西请,忙的不亦乐乎。在她们的巧手下,各种形态的花馍便蒸熟出锅,飘散着满院的香味。


热闹的就是大年三十晚上,贴完对联后,各家门前挂起大大的红灯笼,一家人围坐在暖和的炕上,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临近零时,屋子外面已是鞭炮齐鸣,归乡的游子们这时候似乎忘记了节约,显得十分的“大方”,分分拿出各种样式的爆竹,欢笑着点燃,比试着谁家的声响,谁家的耀眼。


彩虹般的光彩伴随着声声脆响照亮了整个村庄,寂静漆黑的夜空瞬间被新年的气氛炫耀地缤纷灿烂。放完鞭炮,小孩们屁颠屁颠的走在长辈的面前行拜年大礼讨赏钱。于是,村子里各家各户不绝于耳的传出了“新年好!新年好!”和阵阵开心的笑声,这既是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又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更是村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企盼。整个正月都会在这种气幸福的氛渲染下愉快的渡过。


十多年一晃而过,尽管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奔波于繁忙的生计应酬,但总是割舍不了对家乡的那份眷恋,对亲人的丝丝牵挂。那些看着我长大的纯朴善良乡亲,那些曾经纯真无邪的儿时伙伴,那句句浓厚的乡音,那千丝万缕的不舍乡情,时不时的依旧缠绕在我的心梦里,这一切浓郁的乡情,每每想起,都无法满足一个游子的思念之情,也不能填充游子归回故里的强烈乡愁。


波于他乡都市留恋地依旧是故乡的热土,观望着异乡人情,永驻心间地依然是浓浓的、亲亲的、挥之不去的故乡情。

编辑:闵盼龙

作者:尚红卫


这些人刚刚关注了长寿塬

请在下面评论区 回复您的观后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