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渭区作家协会主席 | 王晓飞:缕缕哀思清明雨

 渭南文坛 2020-08-12
作者简介

王晓飞,渭南市临渭区作家协会主席。陕西教育学院毕业,高级教师,陕西省作协会员,曾在《散文》《中国校园文学》《陕西日报》《延安文学》等十余种报刊发表散文诗歌等,先后在“延安文艺杯”等大赛中获奖10余次,出版散文集《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等。现任陕西渭南市杜桥中学校刊《杜桥》执行主编。《渭南热点》、《光影渭南》特约作者。

《渭南青年网》特约主播:Leo  配 音  

丝丝缕缕绵绵密密的细雨,把不尽的哀思一次又一次的织浓了,三月的风,一个不经意就把嫩绿萌发在四月的枝头,渐渐逼近的潮湿,偶尔还夹杂着往昔那涩涩的老故事。清明时节雨纷纷,为什么清明斜斜的雨丝,总在轻洒,从杜牧一直洒到如今……

那不是雨丝,是情思,是情绪,是思念,也是无尽的哀思。去年清明,母亲去世三个多月,我手扶双拐勉强可以下床,清明雨里,我眼望南塬,把思念拧成一根带子,让儿女们带到母亲的坟前;把哀思凝成诗句,从我的窗前放飞。

露珠在叶尖上颤抖,这晶莹的小水珠会一滴一滴碎成两半吗,会弄疼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吗。干涸了太久的土地,在葱茏里开始有了生动的颜色,三月十六日,我有事回塬上,见到了久别的乡土,乡亲,稍早一点,我两次走渭玉高速到蓝田,到西安,看到水墨秦岭这幅山水画卷,格外亲切。

山塬最高处极目,广袤的 田野里,大自然展开五彩斑斓画卷,掩盖了所有的枯黄,就专等清明一场雨。可是这雨也浇湿逝去至亲的坟头,浇湿了我绵绵、切切的思念。在母亲离去的日子里,我有多么的无助又无奈,我是兄弟姐妹中的一座大山,我还有自己的儿女孙子,我要为他们遮挡住所有的雨……我孤独了太久,等待了太久……

当三月袅袅的青烟带着遥想,唤醒地下长眠的种子,与亲人隔时空里的相见,思念在坟前燃烧,燃烧的思念化作纸钱,一寸寸,在我的膝下牵出肝肠,无语哽咽。坟上的青草一岁一枯荣,哪些喊过我乳名的人,全在这松柏丛中,那些亲切的呼唤声遥远的传来,这声音又近在耳际,萦绕……

 丙申清明,我没有跪倒母亲坟前,一直到百天和周年忌日。当我能拄着短拐行走时,临渭区民政局我的一个学生拉我来到位于渭南城东的王尚德烈士陵园。一只归来的燕子啾啾着掠过,站在那许多烈士墓碑前,无限的哀思在空寂里蔓延。长眠在这里的英烈们,在黎明之前,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洒下了最后一滴热血,我们后来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继续继续前行呢。

 我们杜桥中学的志愿者,年年清明都来这里,祭扫烈士的陵园,寄托师生们的哀思,缅怀烈士的功德,学习烈士的精神,让烈士们在这里瞭望   ,看到他们当初的初心、梦,在发芽生根,在圆梦,让春天的种子,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清明的雨无法阻止,思念的弦,延伸到了世界的另一端,一些往事,填满了泪水,封存,无法抹去难言的痛,被浸在的雨丝纠结在心里,许许多多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积,就如同这漫天的雨丝,剪不断,理还乱,无法整理一篇美只有沉浸在斜斜的雨丝里,一任思绪被渐渐淋湿。

细雨丝丝,丝丝细雨纷纷,听不见檐前雨滴,雨帘中,只有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我多么愿意相信,这一声轻轻的呼唤,就是我最最熟悉的声音,我多么的希望,随着这呼唤声,母亲的容颜还能像以前那样,出现在雨帘中,出现在我的面前……

丁酉三月二十于渭南

欢迎大家  在下方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