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村镇故事 | 三孝村的由来

 渭南文坛 2020-08-12

渭南孝村的由来

文 / 赵发民


在渭南东塬上,很多村名都是取村里人口占多数人的姓氏为名。取双姓的如有吴田、靳尚、田刘等;取单姓的有王村、丁村等。

但还有一些村的村名并不是这样。比如“孝(本字渭南古语、现时方言中均读‘号’音,平声)村”,就没有一个姓孝的。

蔡顺拾桑砖刻

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和村里一个孝子的故事有关。

孝村位于渭南市临渭区丰原镇东南角。南与原线王乡小官堡村接壤。朝东下坡四五公里就到了赤水河。

先前,村里出了一个有名的孝子。其母亲因终年劳累,重病在身,卧床不起。

孝子为报答母亲养育之恩,除了下地干活外,整日不出村,服伺在母亲身边,洗衣做饭,端茶倒水,擦洗身子,换洗尿布

天气晴好之日,便将母亲背到门外晒太阳。

若是母亲想吃什么好吃的,孝子便去集市上买。

久而久之,孝子的好名声便传遍了十里八乡。

桑葚熟了的季节,母亲提出想吃桑葚。

孝子提了馍笼便出门去了。

孝村南行约五六里,有一去华县(今华州)赤水的长坡,当地人叫“强”坡。

据说这里常有一种叫“强”的动物十分凶残,出入不定,经常伤人,人们常常谈“强”色变。

可是,孝子为了让母亲能吃上新鲜的桑葚,哪顾得了这些,还是决定前往。

孝子步行五六里,来到“强”坡,上到了一棵结着最好桑葚的大树上。采摘最红最大最好的桑葚。不一会便摘了满满一笼。孝子心满意足的下了树,提着满载的桑葚回家去了。

正当孝子满怀欢喜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想着母亲能够吃到自己亲手采摘的桑葚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哪料到,刚转过弯,一只凶残高大的“强”挡住了孝子的去路。

“强”对孝子说:“我要吃了你。”

孝子一看这阵势,想到自己身单力薄,赤手空拳,哪是“强”的对手。

心想:“也许自己的大限到了,命该至此。”只好听天由命。

想到家里还有卧病在床的老母亲,还有母亲想吃的桑葚没有送回家。

孝子不免伤心起来。便对“强”说道:“我家里还有生病的母亲,我为母亲采摘的桑葚还没有送回去。待我把这些桑葚送回去,给母亲吃了后,再回来让你吃,行不?”

“强”一听孝子说得有理,便应允了。

孝子回家给母亲洗食了桑葚,做好了可口的饭菜,便对母亲说了刚才见到“强”的遭遇,决心前去践约。

母亲虽然不舍,但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孝顺之人,又是一个诚实的说话算数的人,便流着长泪,同意了儿子的决定,依依不舍的目送儿子出了门。

孝子如约来到“强”坡,见到了“强”。对强说道:“好了。我母亲吃到了我摘的桑葚,我也为母亲做好了好吃的饭菜,心愿已了,你吃了我吧。”

“强”听了孝子一席话,被孝子的孝心所感动。便对孝子说道:“我看你是个孝子,又是一个诚实守约之人,我不能吃你。我吃了你,你妈就没人管了。你回去吧,你妈还在等着你。你回去好好孝敬你妈去。”

“强”说完后象飞了一样的离开了。

孝子也好如神助一般很快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回来了,犹如梦境,十分不解,便问儿子原由。

儿子便将自己的遭遇如此这般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母亲。

母亲告诉儿子这是天意。并教导儿子:做人一定要本分、诚实、勤劳、孝顺。

孝子跪在母亲床前对母亲说:“儿知道了。”

一时间,孝子遇到“强”的故事便在方圆四周传开了。人们纷纷赞扬孝子的作为。

从此以后,孝敬父母就成了孝村的一种风尚。

时间久了,人们也忘记了原来的村名,该村村名便被称为“孝村”了。

后来,大人们也常把“强”的故事吓唬那些不听话不懂事理不懂孝道的孩子,教育孩子们从小就要懂得孝顺的道理。

这就是孝村的来历。

9月24日中秋节写于办公室

作者简介

深谷空幽,原名赵发民,渭南临渭区人。60后文学爱好者,喜欢散步郊游。临渭区作协会员。《汗滴化雨伴笔耕》《渭南文坛》《优文网》等平台特约作者。

投稿微信

xiaolong5206

来源:渭南热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