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利红| 我教儿子写日记系列(7):比观察更重要的

 小诗余味 2020-08-12


张利红| 我教儿子写日记系列(7):比观察更重要的


在系列(5)(6)中,我们重点谈的是调动各种感官如何进行观察。其实在写作当中最初的睁大眼睛,张开耳朵的观察不是最重要的,它只不过是写作的低级阶段,闭上眼睛,关上耳朵,让所有的意识流进内心,感受和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不可能真正的去描写出一个人,我们只能描写出这个人给我们的印象。这个印象就是感受。


歌德认为,作家除了有眼耳鼻舌身五官外,还有一种“内在的感觉”。


作者的感受决定了作品的细腻、精彩、与独一无二。


作者的思考决定了作品的深度与高度。


每个人都有脑袋,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头脑;每个人都有眼睛,但是并不能说每个人都有眼光。


孩子的感受力和思考力好像无法训练,因为这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缥缈的东西,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


一个人的感受和思考常常是在无意中进行的,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它会不经意间落在花朵上,当你认真伸出手想努力地抓住它时,它却倏忽飞远了。


这就是为什么家长对于孩子的辅导往往无能为力,束手无策的原因。



我们不可能代替孩子去感受,去思考,我们只能给孩子提供感受与思考的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孤独与牵念。


(1)孤独


“孤独比交往更重要。”周国平说。


孤独是一种享受,只有孤独了,人才更容易回到人的内心,才能真正关注自己的内心,才更容易发现那些无意间印在心灵上的痕迹。


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让孩子享受孤独。


以前我常常困惑,作家路遥的早晨为什么要从中午开始?他为什么不晚上睡觉,白天写作?他为什么要打乱自己的生物钟,自折寿命呢?


现在我明白了,因为他需要孤独、静谧到能听到自己内心里流淌的声音。



(2)牵念


对音乐牵念的人,处处飘荡着音符,一滴雨,一颗星都是美妙的乐曲;


对美术牵念的人,处处渲染着色彩,即使是荒漠,是寒冬。


对写作有牵念的人,处处是素材,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心动。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灵感。所谓的偶得之一定是在“衣带渐宽终不悔”和“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后。


没有牵念,就是苹果砸头上一千次也成不了牛顿;


没有牵念,就算看了一万次水的沸腾顶开锅盖,也成不了瓦特。


列宾说过:“灵感不过是顽强劳动所获得的奖赏”。“得之在俄顷,积之在乎日”。


贾岛要有二句三年得的牵念,才能一吟双泪流;


卢延让要有捻断数茎须的牵念,才可吟安一个字。


对孩子而言,在写作中学习写作,要求孩子经常写日记(当然,天天写日记也很难做到。),孩子心中自然就有了写作的牵念。


日记是作文的源泉。学校的作文课一般一周一次,还是从三年级才开始,很难让孩子形成写作的牵念。


而记日记则可以从一年级就开始了,当然可以记的很简单。


切记,时间不会倒流,错过了将无法挽回。



微信公众号:写作点亮生活,是一个开放的写作平台,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欢迎各界投稿。目前的粉丝与日俱增,全国各地的都有。也就是说,你坐在家中,动动笔,全国的人都有可能看到。


一个人会走得很快,一群人会走得很远。


您还在等什么?一起加入我们吧,用笔尖书写灵动,用写作点亮生活!耶!


配图: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