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是别才,非学而得,没有诗的生活俗不可耐

 小诗余味 2020-08-12


诗是别才,非学而得,没有诗的生活俗不可耐


作者:张利红


诗是别才,非学而得。


写诗需要灵性,没有灵性,努力也不成。


诗人的每一次顿悟的背后,必定藏着深厚的学养,感情,和长久的思而不得的痛苦,然而,这些都有也不一定就能写出好诗来。


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写诗靠的就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


写散文人人都会,写诗就不一定了。一个人可能是唠唠叨叨个没完没了,也可能是洋洋洒洒地写千字美文,却不一定能写出几行高质量的诗来。


诗不单是浓缩的精华。


如果把文学比成剑,诗是剑刃上的锋芒。



有些诗不看它的内容,单单是形式就让人叹为观止。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


戴望舒的《烦忧》,极尽回环往复之美。



雪落无声 


街衢睡了而路灯醒着


泥土睡了而树根醒着


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


寺庙睡了而钟声醒着


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


春天睡了而种籽醒着


肢体睡了而血液醒着


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


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


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


雪落无声


这是洛夫的《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极尽对仗整齐之美。



有些诗,是痛入骨髓的欲言又止;
有些诗,是灵魂乍现的闪光。
有些诗要咬着牙,迸着血来作;
有些诗是挥之不去的哀怨与迷惘。


诗,可遇而不可求。
有时候,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
有时候,心中已拥堵,笔尖却凝固。
有时候,写了几百字也化不成一首诗。
有时候,一首诗,只不过是散文的分行。


读不懂诗的人,说那是诗人的呓语;读懂的人,会豁然开朗,并久久不忘。读一读,诵一诵,不但口齿噙香,而且丰盈了思想。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这是席慕容的《七里香》。


年轻时像溪流一样急着要去闯荡,在大海里漂泊过后,又渴望着要回归家园。


年少时,不懂爱情,总以为来日方长会有更好的出现,轻易地分手。两人之间的距离犹如一道小小的篱笆,只需要轻轻一迈就跨过去了,但谁也没有挽留。


二十年后,才发现还是当初的绿树白花最美,最纯洁。当我们的魂魄夜夜回到最初,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微风拂过,曾经的美好都化作满园的郁香。


多么美妙的一首诗啊!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美不可言!



没有诗的生活俗不可耐,没有文字的日子,空虚、无聊、寂寞。


在这个不需要诗的年代,幸亏还有诗,可以让我长歌当哭,不至于哭得那么丑陋,歇斯底里;幸亏还有诗,让我的灵魂有所附丽;幸亏还有诗,让我的爱,我的思,我的惑,我的错,有办法表白。


一段岁月犹如一叶枯荷,


渐渐地,枯萎成被遗忘的颜色。


就在今天,酒杯轻轻相碰的时刻,


往事,在记忆里一一复活。


原来,荷的根,


一直都在,


都在深深的泥土里蓬勃!


这是我的一首诗《枯荷》。



《枯荷》一诗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获嘉诗词”



END -
作者简介:张利红 获嘉县教师进修学校中专高级讲师。喜欢把美与爱与憾写进文字,化成诗行。
微信号:13937305746 公众号:写作点亮生活
编辑微信:13937305746,欢迎投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