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戏玩家有福了 革命性鼠标上手测试

 CHIP中文版 2020-08-12

鼠标是今天电脑上再平常不过的输入设备了,就算有着手写笔一类的光标定位设备出现,也不能改变其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就这样一类产品,自1981年以选配的身份出现在Xerox Star 8010电脑上以来,设计就基本没有改变过。

几十年来主要的革新主要出现在定位技术、接口和人体工程学设计几个方面,最早为GUI及办公应用而生的它,直到最近今年才真正开始为游戏优化,而这些产品着重提升“速度”和“手感”,在再提升无望的情况下,就成了新的光污染来源。

鼠标真的再无提升需要或可能了么?来自RightBoveTouch(RBT)的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鼠标的传统结构,为游戏玩家提供了更快点击的可能性。如果你是名微操高手,你一定乐见这样的改变。

在开始之前,先要说说每人都能拿出来比划一下的硬件配置和指标:HOLTEK(合泰)HT82F553标准游戏鼠标解决方案,提供USB 2.0接口控制和可编程的发光方案;Pixart(原相)新款PAW3327DB光学引擎,比常见的PAW3325DB进一步提升最大分辨率至6200dpi,但仍为分离式红外线LED光学引擎。按键方面,RBT鼠标提供包括两个侧键、常规(左右中)鼠标按键和位于滚轮下方的分辨率切换(可编程)按键,并且考虑到成本因素,使用频度高的左右按键使用了OMRON(欧姆龙)D2FC-F-7N一千万次寿命的白点微动,而其余几个按键则使用了HUANO(华诺)一百万次寿命的红点产品。由于CHIP测试产品为开发初期样品,上市销售时更换更长寿命型号也在情理之中,不然怎么对得起150美元左右的标价。

除了可见的性能,RBT最大的价值来自其设计,这也是对鼠标数十年来基本结构的大胆突破。

从外形来看,RBT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莫过于其远高于鼠标本体的左右按键位置,这一特殊的造型,将传统上指尖按动按键的传统彻底推翻。RBT被升高的左右按键,与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根更为接近,只要微微上下移动手指,就能更快地激发按键。RBT发明人,美籍华人Koten表示,这样的设计改进,可以让职业玩家的点击速度,此前的设计限制下,按键点击速度最高只有200/分,而RBT让这一指标提升到500/分,几乎等于没有上限。正因为这样的“快”,Koten把RBT称为“兔标”,其标志也是一直飞奔的兔子,其实叫它“兔飚”也不为过。

别看说起来简单,要实现与手指接触点的改变,RBT还进行了非常多的优化。其中最关键,也是相对隐蔽的改变是按键的杠杆结构。通常鼠标的按键结构与外壳连接位置位于外壳的中间位置,即靠近指根的位置,而理想的微动位置则是指尖按压位置的正下方。但是,由于使用鼠标的习惯和手大小的不同,不同人手指的实际按压位置有别,按键就像一个巨大的翘板,手指向下的运动推动它通向下移并触发微动。通常来说,即使指尖按动位置并不在微动开关的正上方,但也不会偏差太大,因此理论上由此所造成的点击速度及手指移动距离不会有太多变化。然而,实际上,手鼠标按键并非刚性不形变,甚至因为薄且无加强筋设计,形变非常厉害,对点击速度和手指移动距离都有负面影响。此前不少着力提升点击速度的游戏鼠标,多采用了增加按键刚性的设计,如改进材料、按键造型或增加结构强度,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按键速度受限的格局。

RBT鼠标有着非常复杂的顶盖注塑结构,虽然没有标注材料,但根据硬度表现,应为PC等强化塑料,再加上内部各种加强筋结构,整个客体结构非常加固。其两个大大的左右按键,也是非常特殊的分离式结构,如果磨损了或者为用户手形优化,甚至可以自行更换。远厚于传统鼠标按键的设计,也让RBT按键具有天然的高刚性,把形变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减到最小。

另外,这两个按键采用了革新性的固定方式,从传统的根部固定改进为端部固定,配合手指接触点从指尖变为指根。这样掉转了180度的跷跷板,活动端更为接近激发按键的指根,只需要小幅的手指上下运动就能激发接触点“下方”的微动开关。虽然看起来RBT是左右对称设计的,但是它的确是一只右手鼠标,除去只有右手拇指可以操控到鼠标左侧的两个按键的原因之外,其两侧的橡胶防滑条造型设计也有差别,分别满足右手拇指与无名指/小指配合夹住鼠标,确保食指和无名指指根接近鼠标按键的端部。无论使用者手型大小,RBT按键端部的弧形都能很好地贴合手指,同时确保用力方向穿过接触点直指微动开关顶部,这样的设计能保证让手指移动距离最小、触发力度最小。

一般来说,鼠标按键的回弹里,除了微动开关复位的40g~60g力量之外,更多的是依靠按键形变的恢复力量,低端鼠标按键与顶壳一体,很难实现弹性、耐磨/防滑喷涂与触感多重因素的平衡。少好一些的产品会使用单独的按键模块,使用卡扣或螺钉与主题固定,回弹力同样来自材料本身,不可调整但好在塑料材料这个力度变化不会太大。配合可单独拆卸的左右按键,RBT设计有非常特别的按键回弹力产生装置,首先是其转动轴为金属材质、涂有润滑脂,旋转更为润滑、规则且无噪音;与按键使用超长螺丝刚性固定的另一侧轴瓦的突起,跷在坚硬的外壳上形成特殊的弹簧结构,产生垂直旋转轴向的回弹力,理论上来说可以更换该模块以获得不同的按键手感。与按键本身一样,这个模块也完全有条件根据使用者需求个性化配置。

没有华丽的外观,没有高人一筹的规格,RBT“快”的价值需要使用者亲身的体验,当然也就会涉及到“习惯”的问题。在试用该鼠标的一个月时间里,CHIP编辑对它可谓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其特殊的外观和结构设计,对点击速度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只是要求使用习惯,特别是手型所有改变;而恨的是其为游戏优化,对日常办公来说不是很友好,好不容易习惯了其指根激发的使用方式,使用滚轮时则要被打回原形,这个手型切换的过程相当耗费耐性。

好在RBT目前尚未最终定型出货,如果你是骨灰级游戏玩家,特别是对微操速度有高的要求,那么可以把你对产品的想法发给Koten,在最终产品上烙上你的痕迹。

CHIP编辑在CES 2018采访RBT发明人Koten


RBT兔标操作时的姿势


普通鼠标的操作姿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