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王坚 城市大脑用1/10的资源就能维持城市运转

 CHIP中文版 2020-08-12

城市的未来是什么?资源紧张的城市还能依靠更多的投入获得发展吗?城市大脑反其道而行。

阿里云创始人、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发起人王坚博士在参加香港互联网经济峰会的杭州主题研讨会上表示,过去许多年来,人们总是期望使用技术力量加速城市发展,特别是智慧城市概念所选取的技术手段只是有限的几种,其结果都是令城市消耗更多的资源,这进一步加剧了本已资源不足的现象。如杭州、香港这样的沿海城市,人多、地少,道路等公共资源紧缺是常态,减少公共资源消耗,用效率换取城市发展而非更多的资源投入,是城市大脑最大的特点。具体以杭州为例,杭州的在册机动车有250万辆之多,但是造成交通拥堵的车辆数量,只是从低谷的20万辆基础上增加的9万辆而已,城市大脑要解决的问题是这多出的9万辆车辆造成的交通问题,而250万辆反而不是问题。聚焦问题所在,优化资源供给,如调配交通信号灯、停车场,而不是用修宽道路的方式投入更多资源,城市大脑甚至只需要当天10%的资源投入,就能满足当前体量城市运行需要。

城市大脑不是杭州独有的技术或趋势,如同地铁对城市的价值并非来自第一个提供地铁服务的城市伦敦。但是拥有科技优势的杭州,可以通过城市大脑的先行建设,将经验教训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城市。当前,要向规划电力供应一样来规划一个城市的算力供应,今天我们用的算力少,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个随时可得的东西,但是我相信等到真正的“城市大脑”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时候,马上会看见这个算力的不够。3年来,杭州很幸运,当GDP增长速度超过10%时电力消耗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过去大家想象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城市大脑起到了它的作用。经济的发展水平跟算力的使用量慢慢连在一起了,代表一个新的经济的开始,即所谓的数字经济的开始,“城市大脑”是为杭州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接受CHIP记者采访时王坚表示,今天在社会数字化过程中看似会出的问题,实际并不会发生,要用未来的观点看待今天的质疑。如隐私问题,并不等于大数据就要收集个人数据,交通路况、停车泊位就没有隐私风险,杭州“城市大脑”以建成的交通、旅行、警务、医疗等模块也是如此,这些领域完全可以先行而不是原地等待可能的问题被解决。以香港为例,香港也是土地资源非常紧缺的城市,城市大脑将用如何减少填海造田的思路解决土地问题,方向与用技术加速“科学”填海的智慧城市思路完全不同。

另外,城市大脑的主题是城市,不能依赖“买买买”的方式来一刀切地解决所有城市遇到的问题。每个城市都是不一样的,如同每个人的不同,不能依赖一样的培训课程来实现相同的成长过程,城市需要因地制宜,“城市大脑”也会呈现出各自的特性,杭州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给全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