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遥》纪录片之惊蛰:生活要自己争取和奋斗!

 更丝路 2020-08-12

情怀丝路 · 以梦为马 | 第13期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人。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路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岁。

从今天开始,更丝路将为大家推出《路遥》纪录片系列稿件,谨以此献给路遥和喜欢路遥的人们。

《路遥》纪录片共分为8集,以路遥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为主线展开,讲述这位出身寒苦、命运多舛的人民作家短暂而又不凡的一生。片名分别是《惊蛰》、《谷雨》、《芒种》、《夏至》、《大暑》、《霜降》、《大寒》、《立春》。

系列纪录片《路遥》

第一集惊蛰

○ 饥饿的童年

在上个世界九十年代,温饱问题是生活提出的最大的命题。在有“十年九旱”之称的陕北一个农民家庭出生的路遥,身体的饥饿、精神的匮乏是他难以摆脱的桎梏。

生活难以为继,父母决定将作为长子的他过继给伯父。

1957年冬天,躲在树后的路遥含泪望着父亲像贼一样偷偷溜走,他清楚的知道,父亲一旦丢下他从伯父家走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那年,他七岁。

纪录片中童年路遥的扮演者 / 图源腾讯视频

可就算养父母家无子,贫穷年代生活家家相似。

伯父勉强供养他上到小学,砍柴、种地,伯父认为去劳动才是小路遥该做的事情。虽然他穿着屁股上烂着洞的破裤子,饱受羞辱。但他尝到知识甘甜后,不愿意屈从伯父的安排,扔掉绳和镢头、打赌般换来考试机会。

无疑,这场“战争”路遥胜利了,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延川县中学,毅然踏上了艰难的求学之路。

如影随形的饥饿,是饥荒年代每个人都深恶痛绝的字眼。

路遥靠着养母乞讨来的粮食,饥一顿饱一顿。这个时期的他疯狂地阅读课外读物,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肉体的饥饿姑且可以忍受、对知识的渴求才是路遥拼命争取的方向。

“劳动,固然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但是我们家祖祖辈辈要靠劳动改变生活方式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读书。就是读了书,哪怕当一个农民,都应该是清醒的。”这是他对五弟王天笑说的话。

失意的仕途

那个苦水般的岁月给路遥带来的折磨不仅是肉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摧残。

就这样,路遥迎来了生命的转机,1966年路遥被选为代表在天安门城楼下见到了毛主席。深受震撼的他决意将走出陕北,去往更广阔的世界闯荡。

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路遥达到了人生的一个峰点——在1968年以不满19岁的年龄担任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与此同时,路遥还迎来了他的爱情,那个北京姑娘林红。

但是好运总是转瞬即逝,乌纱帽还没戴正、感情的火花也未燎原之时,天意难测,在“清理阶级队伍”中,路遥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职位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人命难违,这位北京来的“林妹妹”拿着他送的招工指标,不久就和一位军队干部成了亲。

饱受生活折磨的路遥此时终于留下了泪水,穿一身白衣给自己“戴孝”。

这个时候,他也才十八岁。

纪录片中青年路遥照片 / 图源腾讯视频

但政途、情场的失意也无法将他打倒,收拾掉旧心情,路遥又重新振作起来。

此时,认识到社会发展的不可逆性的他,一腔无法施展的政治抱负悄悄地,转向了文学奋斗。

1972年他以“路遥”为笔名在《延安山花》公开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优胜红旗》。

从此,挣扎过苦难岁月,自诩“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路遥就这样向文坛走来。

走过那段艰难岁月,路遥在文坛崭露头角,结婚生女幸福美满,他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敬请期待系列纪录片《路遥》第二集《谷雨》。

作者:兜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