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球巨星,什么时候也像NBA一样抱成团?

 FTV足球频道 2020-08-12

这段时间以来的NBA自由交易,大家都看到了,壕无人性,太疯狂了。

一大批NBA顶尖球星纷纷换了东家,还用一种对所有潜在对手极其残忍的方式:巨星抱团。北京时间7月1日早晨6点,今年的NBA自由贸易市场正式开市还不到5个小时,杜兰特和欧文宣布在相聚篮网。

然后接下来的几天,陆陆续续又有一些大新闻爆出,曾经在天使之城玩空接的小乔丹也加盟篮网,于是布鲁克林组成了三巨头,企图成为一股改变NBA格局的新势力。

虽然啊,这股势力的未来实在难测。当然了,这也不属于这篇足球文章的讨论范围。

这一波重磅交易热度还未褪去,紧接着,刚刚掀翻勇士的弑君者莱昂纳德功成名就后迅速逃离北境,与保罗·乔治联手,齐聚洛杉矶快船。

莱昂纳德和泡椒齐聚洛杉矶的球队,还不是湖人,交易隐秘又迅速,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紧接着,今年夏天NBA转会大剧最后一波高潮,来了。

著名NBA记者Woj像去年一脚踢爆詹姆斯转会洛杉矶湖人的消息一样,爆出火箭巨星保罗和雷霆巨星威斯布鲁克互换的大交易。

4千万换4千万,天雷终于勾上地火。哈登和威少这俩当年在雷霆搭过档的小伙伴,在分开后各自得了MVP,成为联盟超巨。看来没一起打痛快,于是再次联手了。

至此,NBA联盟里的超巨们基本上能抱团都抱上了,两个一伙,三个一群。杜兰特+欧文+小乔丹、哈登+威少、莱昂纳德+泡椒、詹皇+浓眉,还有雷打不动的水花兄弟。

这些年每当看到NBA这么热闹,作为一个关注足球更多的人,就不禁在想啊:足球界的巨星们,在交易中为什么不常听说抱团的事儿?

首先声明,这是一个开放性话题。我只负责一家之言,反方辩友若有更好的更合理的意见,可以说出你的想法。好了,接下来,我要开始进行陈述了。

要分析这事啊,先得看看足球明星到底有没有抱团取暖的现象。

其实,足球世界里球星扎堆在一个队里的现象是存在的。离现在近点的,曼联92班、皇马银河战舰、巴萨梦三、恒大七冠这些彪炳史册的王朝级别球队,都有一个星光璀璨的首发阵容,队内球星多到数不过来。

在七星连珠时代,弗洛伦蒂诺一口气买来齐达内、罗纳尔多、菲戈、贝克汉姆、欧文,加上队内已有的劳尔、卡洛斯、古蒂,还有日后成长起来的天王卡西利亚斯。那支皇家马德里,可谓老佛爷球星战略的巅峰之作了。

而更早一些的曼联,92班人才济济,开创了一个属于红色的黄金时代,吉格斯、小贝、内维尔兄弟、斯科尔斯这些球星井喷一般地横空出世。

还有斩获冠军无数的巴萨梦三,瓜迪奥拉在继承克鲁伊夫足球哲学的基础上,把传控打法踢到了极致,梅西、亨利、埃托奥、伊涅斯塔、哈维、图雷、皮克、阿尔维斯,这样横扫世界的阵容让他们拿冠军拿到手软。

但是你发现没有,不论是西甲还是英超,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些球星扎堆的球队中的球星,大部分有两种情况,要么是本队青训培养大的,要么是在资本、教练、老板各方力量主导下,买进队伍中的,球员本人几乎没有特别大的话语权。

当然了,球员一定是根据自己习惯的打法和特点挑选球队的。但像NBA那种,巨星话语权为主导,围绕一两个人建队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即便是C罗、梅西、内马尔,在球队中其他转会发生的过程中也没有太大的干预。

终究,这还是因为篮球和足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游戏。

足球在场上是11个人,篮球是5个人。而每增加一个人,个体在组织当中的化学反应组合就指数级增长。这么说吧,C罗身边站的是马塞洛、本泽马、贝尔,还是迪巴拉、曼朱基奇,他们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截然不同。

变量多了,整体的变化却小了。固定住一个打法的球队,你把谁摁在哪个位置上,变化都不会太大。踢传控的就是传控,打防反的就是防反,这是教练席上那个boss决定的。

比如,瓜迪奥拉去了拜仁之后,硬要打造一支传控流的德甲球队。

说白了,足球胜负更看体系,和某些能力超强的个人在比赛中的灵光一现,但没有体系,请来谁都是白扯。这也就解释了中超来过那么多前场大牌,阿内尔卡、德罗巴都来过,为什么就是踢不出成绩。

一个正面的例子,是2018世界杯上的日本队,淘汰赛碰上比利时队的他们,单拎出哪个球员都不如比利时队里的球星牌面大,但就是能整场把比利时队踢的服服帖帖,要不是运气欠佳,他们就是2018世界杯8强。

但篮球,可以选择体系,或超巨。有了詹姆斯、莱昂纳德这样的存在,一个人单场狂砍3、40分,就是能赢下比赛。

这样的表现就是,球员在场上拿球的净时间差距太大了。哈登在一场48分钟的比赛里能持球9分钟,威少也差不多。

90分钟的足球比赛,一个进攻和开火权多的球员拿球超过5分钟,射门超过5脚,那就不容易了,更多的是无球跑动去创造机会。

这就是足球明星与NBA球星相比,话语权没那么高的原因了,你在球队中作用有多大?有了你,咱们能预定明年联赛冠军吗?

广州富力有个中超金靴扎哈维,赛季进球20+,富力也打出过美丽足球,但成绩就是上不去,说白了,这和球队短板太短有直接关系。

关于两者间的区别,拿我之前和同事探讨关于内容工种生产方式之间的不同也许可以作为参考:一个好的作家,把自己关到深山野林里两年,也许能憋出一部好的作品。而一个电影导演,整天把自己关屋子里,能拍出啥?电影是个工业产品,工业化的最大特征是集体作业。

这是我从文字记者转行干电视之后,最深刻的体会。

当然了,NBA联盟相对封闭,好球员就那么几个,大家换来换去也不可能跑去别的联赛打球。足球世界里联赛太多,好球队也太多,外部人才涌入总是源源不断。

而像一些在联赛内部挑人,热衷于挖别的球队人才,壮大自己,就容易被冠以“挖掘机”称号,形成恶性竞争,最终也不利于自身发展。

于是,在足球队伍建设过程中,既然你没有能力把每个位置都买来90+能力值的球星,抱成团。那与集中力量买个别大牌球星比起来,打造一个优良的体系,是更应该考虑的事情。

不然的话,那些买来的大牌球星,就变成了行走的广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