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说四年,四十年难得一见的足坛奇景——再谈德甲“50+1”

 FTV足球频道 2020-08-12

你见过比赛最后十几分钟,本来在场上争锋相对的两队队员却像逛街碰到熟人一样聊天打趣吗?你见过互为对手的两队球员相互传球的足球比赛吗?这一幕真实的发生了,北京时间昨日晚间进行的德甲第24轮比赛中,霍芬海姆主场0-6落后于领头羊拜仁慕尼黑,在比赛最后时刻,部分拜仁极端球迷打出侮辱霍芬海姆董事霍普的横幅,比赛也因此中断了十几分钟。虽然经过商议双方球员重新回到场内,但最后12分钟,双方球员早已无心恋战,在场上聊天至比赛结束。赛后,“50+1”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被再次提及,不仅因为这次事件源起于此,也因为这是德国乃至世界足球发展道路上一个重要并且无法回避的话题。


“霍村”老板为何被骂?


国内球迷喜欢形象的称呼霍芬海姆为“霍村”,其实并没有歧视的意思,因为作为德国西南部小镇辛斯海姆的一个村庄,霍芬海姆只有3000多人。3000多人的小镇能够拥有一支德国顶级联赛的球队,这在世界足坛也是极为少见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俱乐部大股东霍普多年的潜心经营。霍普年轻时曾在霍芬海姆踢球,退役后他在1972年与合作伙伴共同创立了SAP公司。SAP公司日后逐步发展成为了世界顶级的软件供应与制造企业,霍普也由此成为了顶级富商。事业有成后他开始投资曾经效力过的球队,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现在,霍芬海姆从低级别联赛一路冲到顶级联赛,甚至是冲击拜仁的联赛霸主地位以及争取到欧冠附加赛的资格。虽然为球队带来了巨大的提升,但霍普在除了霍芬海姆球迷以外的大多数德国球迷心中,却始终难以得到承认,甚至被冷眼相对。因为,他是打破游戏规则的人,在这个规则中,你取得的一切是“合法”的,被大多数球迷承认的,不在规则内的成功,则被认为是“非法”的。即使拿到了联赛冠军甚至登顶欧洲之巅,也不会得到太多的祝贺。这个规则就是“50+1”政策。


何为“50+1”?


 “50+1”指的是俱乐部表决权,与俱乐部控股权是两码事。通俗来讲,就是不论投资人或投资企业拥有多少俱乐部股份,但是他们在俱乐部事物的处理和运营上没有决定权,建立球队的母俱乐部拥有超过50%的表决权。所以也被称为50+1”政策。“50+1”并不就是单纯指51%,而是超过50%的决定权,也可以是50.1%,但这0.1%代表着俱乐部拥有比投资方更多的表决权。“50+1”政策的存在,本质上是将德国足球的核心权力交给了球迷而不是投资方,这项规则使得德国职业足球联赛不是纯粹的商业联赛。在德国,绝大多数球迷支持这项政策,毕竟这保证了他们的利益,但同时近年来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因为实际上“50+1”阻碍了投资人的商业投入热情,一定程度上限制影响了俱乐部的经济运作。当然也有例外,所谓“勒沃库森法规”规定,已经连续经营俱乐部与球队超过20年(此前规定须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即可不受“50+1”条款的限制,完全拥有球队,此前勒沃库森与沃尔夫斯堡满足条件。

回到昨天德甲的比赛中,“霍村”老板受到现场部分极端球迷侮辱性标语指责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存在和行为触动了德国球迷心中关于俱乐部表决权的那根敏感脆弱的神经。因为霍普本身是资本家的身份,他多年来的投资拥有了俱乐部超过90%的股权,此前仍只有49%的表决权。但是,按照勒沃库森法案,翟普已经连续投资球队20年,现在他可以不再受到50+1的约束。但是部分球迷把50+1看的太重,就算霍普现在合法掌握球队大权,他们的内心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其实,出现在今天比赛中的一幕并不少见,此前反对霍普及莱比锡(另一家利用规则漏洞躲避“50+1”的球队)的声音就一直存在。


“50+1”还有必要存在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得不提起最初设立这项举措的目的。最初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保护俱乐部的财政健康,为了俱乐部能够健康持久的发展下去。因为它限制了外来资本对球队运营的影响,只有俱乐部本身才能起到主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球队遭遇不良资产的入侵或者受过多的债务拖累而破产。事实也确实如此,有着德国国内良好经济局面的支撑,加上政策方面对俱乐部财政的严格把关(多年亏损达到一定数额的球队将被取消联赛准入资格),让德甲成为了欧洲财政最为健康的联赛。

阻碍投资商业就难以开发吗?数据证明,德国职业足球近年来在商业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最新的德国足球职业联盟发布的报告中显示:德甲联赛上赛季的收入突破4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过往数年时间,德国职业足球为德国带来的税收从2008/09赛季的6.83亿上升到2018/19赛季的13.97亿,涨幅足足高达104%。收入增长下是对青训的投入,德国地区低级别球队也拥有着较为完善的梯队系统,每年会参加相对应的锦标赛,这能为未来的德国足球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才。顶级联赛球队的高收入还吸引着低级别联赛球队闯入德甲,多数俱乐部普遍有着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周期的发展规划。

就业方面,德国足球从业人员(非球员)就2008/09赛季的36944人上升到2018/19赛季的56081人,涨幅高达52%,稳定健康发展的德国足球联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环境带来的好处不止于此,德甲上座率在全欧洲名列前茅,场均上座人数超过了40000人。竞技水准也在提升,仅本赛季上半赛季,德甲联赛的场均进球数为3.22球,这一数据领跑所有欧洲顶级联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顶级合作伙伴。除了本土企业,德甲也在努力吸收着来自其他地区的顶级企业,成为德甲赞助商的亚美500强企业每年都在递增。

如此巨大的经济、科技等全方位进步,甚至对投资吸引的大幅提升,不能作为单个事件来看,这是在德甲稳定健康发展的大环境下,联赛的综合提升。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作为前提,如果球队没有成功的经营和长远的目标,如果俱乐部的明天和未来说没就没,能够吸引如此多的投入吗?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青训系统吗?能够创造如此多的的就业岗位吗?能够取得越来越好的经济效益吗?

但是反过来,“50+1”政策的弊端又是如此明显,规定俱乐部开源节流,那么大手笔的投入就会变得极其稀少,但是在如今的转会市场上,世界顶级球员的身价与薪酬都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这对于绝大多数德国职业足球队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哪怕是拜仁、多特这样的国内豪门球队面对市场上很多心仪的目标,都望而却步,有心无力。而球队竞争力是靠优秀球员来支撑的,近年来德甲球队在欧战的乏力表现也使得“50+1”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拜仁主席明确表示:以前我拥护50+1政策,但现在我反对它。这又何尝不是迫于成绩和竞技水准下降的压力做出的改变。

当德布劳内、萨内、京多安、孙兴慜、科拉希纳茨、登贝莱、德拉克斯勒......或被英超,或被西甲乃至法甲等其他联赛球队用手中的巨额支票或高额报酬带走后,德甲球队的内心是多么无奈。一名顶级球员的成长需要时间,而在较长的成长周期后却迅速离队,让球队很难在成绩方面得到应有的收益,这样的事实是确实存在的。即使欧冠淘汰赛首回合德甲战队集体表现不俗,但是从综合实力来看德甲战队想要再次登顶欧洲还比较困难,起码长期来看确实如此。同时,虽然联赛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赞助商,但细化到各支球队,德甲各队的商业价值相较其他联赛球队还有不小的差距,随之而来的是转播费用及各队成绩收入水平的低微。鲁梅尼格曾表示:“我们是五大联赛中唯一有这样规定的联赛,而我们所面临的竞争不只是全国性的,更是全球性的。”他认为德甲必须紧随英超、西甲、意甲和法甲的脚步进行改革。


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


就整个俱乐部的长远发展和在欧洲足坛的竞争力来讲,“50+1”似乎显得陈旧了些,但就德国大多数球迷来说,他们认为“50+1”是最重要的。这就导致了两种声音的出现,一种希望彻底放开“50+1”政策的束缚,让资本力量涌入,快速提升整体实力,与欧陆其他顶级俱乐部“真正”的掰掰手腕儿。一种还是希望维持现状,对所有无论是正面或侧面试图取消或改变“50+1”政策的行为说不。从根本上讲这是两种理念、思维碰撞的结果。多数德国球迷认为:球队应该属于球迷,足球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应该是资本家手中的玩物,不应该是过度商业开发下的工具。如果没有这样的思维共性,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多人希望德甲能够像其他联赛一样放开限制,成为另一个“英超”的存在,但这就与德国大多数球迷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当然,无论是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是足球流氓得以逞凶的借口,昨日的德甲赛场,部分极端球迷使得比赛最后时刻成为一场“闹剧”,这样的行为无疑会受到指责和处罚。但类似的事件可能依旧会不断发生。此前,德甲部分极端球迷(Ultra)认为霍普这样的顶级富豪投资足球不属于德国传统足球文化,违反了“50+1”政策,在此前门兴与霍芬海姆的比赛中就出现过辱骂霍普的事件,还有数次球迷针对对RB莱比锡的抵制行为。“你们不必接受我们这样的措辞,但是我们别无他选。因为这是引起必要关注的唯一方式。”这是昨日比赛后极端球迷代表发布的声明,意味着事件不会就此结束。

“50+1”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正一反,一阴一阳。如何平衡利弊,找到其中的关键点,让两方能够适当的理解和让步,是德国足球管理层需要考虑的问题。而资本投入和“真正的足球”(德甲宣传语:足球,本应如此)孰优孰劣,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讨论的话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