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棉花开映红益田村 || 周泉林 梁灵芝

 作家平台 2020-08-12

木棉花开映红益田村,

你可知道她是如何演绎人文精神的

周泉林 

梁灵芝

清明节前夕的3月10日星期五晚上,一位老友刘荣华先生从龙岗那边打电话给我说,他在朋友圈里看了《作家平台创作大赛》公众号发表的我写反映益田社区的几篇散文,要过来“微服私访”看个究竟,我在电话里说你坐地铁3号双龙线益田终点站A出口处等等我,我会去接你,而且“我们全家人夹道欢迎您前来指导!”电话里我与他调侃说,你是中共党员,我们在党内应称呼您荣华同志,您这样开门见山“通知”我,就不叫“微服私访”了。

第二天早上七时许,我预约来到出口处,虽然是双休日,但往来人仍然很多,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徐徐上升的扶手电梯,呆了好一会儿不见人影,我便拿出手机打他电话,而他在前面的草地上转过身来大声说“我在这里”,我看他正用手机在给木棉树拍照,便信步走过去,他说这木棉树开的红硕花朵,红彤彤的,漂亮极了,我说这棵是独立的一棵,我想象中给它起个名字,它是种植在福强小学球场旁边专门迎接你这个从地铁A出口来的贵客人的“迎宾树”。等他拍照完,我接着木棉树的话题聊起来,我说还有独立的一棵是种植在中心广场的小山坡上,它威风耸立,像战士,像巨人,像英雄,如钢叉铁戟直插云霄,那更多的是排列在益田村东西两边的大马路上显得更为壮观,正等待你去“检阅”呢。围绕木棉树这个话题,我们边走边聊,因为我们都是同龄人,你我都知道种植木棉树比较广泛是广州,有“花城”之称,到处都有木棉花,被定为广州市“市花”,聊着聊着不觉来到益田村东门,哇塞!整条益田路的半空中都是红艳艳红彤彤的,木棉树下车水马龙人来客往,木棉树长得高大挺拔,似巨人伸开双手在拥抱大地拥抱世界!也似巨人展开翅膀飞出深圳飞向蓝天!

漫步于木棉树下,金色的朝阳透过木棉花映照在我们的脸庞上,我们像遨游在红色的海洋里,那是多么惬意的一幕。这时我脑海里记忆起在舒婷的《致橡树》中描写木棉树开的是“红硕花朵”,象征“英雄的火炬”照亮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路,也昭示着我们益田村那些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思想的不断升华。我们边走边说,不知不觉从东门进来走近102栋楼旁,望着这栋楼我告诉荣华同志,这栋楼住着我们党委离退休第一党支部党员刘明同志,他可算是我们村里老革命的一个典范,他出生于1930年,1944年的他,十四岁就参加了八路军,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岗位上离休,离休证书是写着“红军抗战副厅级离休干部”。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一辈子谦虚好学,特别注重攻读政治学和医学两类书籍,去年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他不但通读党章,而且还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抄写党章。他是个老军医、老院长,离休不离岗,经常免费给大家看病,经常给大家讲授医疗保健知识。自从住进福田区福利中心养老院后,经常义务帮人看病,还经常有被刘老抢救突发病的人写来送给“救命恩人”的表扬信张贴在他们老人院的墙壁上。看见这个“老革命”(附照片)你会肃然起敬,因为在他身上散发着老革命者的精神风貌和迷人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每一个做晚辈的都感慨不已。

我和荣华同志边走边聊,不觉来到益强居,他看见“之”字型通道说,这很是体现人性化的建造,我说以前是没有的。我回忆介绍了社区党委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住在该栋1号楼的老党员谢英桂,他是当年中国革命井冈山根据地红军烈士的后代,他一辈子保持崇高的党性观念,一辈子关心公益事业,和居民群众一起看到益强居门前台阶较陡,发现许多老人和小孩抱怨上下不方便,特别是身患残疾的走起来更不方便。在党委书记陈沈华主持召开的“党居联合议事会”会上,他主动向会议提出该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的意见,陈书记当即表态马上跟进整改。过了不久,益强居的门口大变样,“之"字形的无障碍通道取代了之前的“天梯”,许多居民群众都拍手称快。像这样的事我如数家珍地给荣华同志介绍,如市第五幼儿园门口没有可以休息的地方,许多家长反映接孩子的时候没地方可去,社区党委在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后,便在幼儿园门口围绕大榕树修建了纳凉休息地。还有设在中心广场的儿童游乐场,楼栋之间空地上的晾衣场、中心广场周围的无障碍通道以及西楼三楼的乒乓球台增设等项目。为此,深圳晚报以《打造宜居社区,释放党建红利,福保街道争做党建高标准的排头兵》为题报道了我们益田社区党委致力于民生微实事的经验做法和先进事迹。

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来到16栋南向小公园的榕树下,荣华同志触景生情地说你那榕树下的故事,我阅读后印象很深,我说我跟你讲文章里的故事引出的两个新故事,这两个新故事来自居住110栋的邓根同志,他是从广州那边党员领导干部岗位上退休后来益田村居住的,他为人谦虚,说退休了就是老百姓了,我发现他说话很有条理性,对党的政治理论功底很厚实。第一个说的是那天早晨我们在中心广场做保健操中间休息时,他对我说你写的《印象益田村……》里把益田村比喻是人们心灵里向往的香格里拉,而他见到一个老太太说的话比你写的上升了一个层面,说的是那老太太去美国跟儿子带小孩住了几个月就回来了,为什么呢?那老太太感觉语言不通、生活枯燥,很不习惯,一回到祖国,回到益田村,简直就像回到人间天堂。第二个说的是《益田社区版“朗读者”:感动的是自然与生活的细节》中描写猫咪、小鸟的那些事儿,邓根同志给我发来一段微信内容,我把全文念给你听:“周老师的散文记载着益田村身边的小事,但却影射处大海的一滴水,太阳的光辉,大妈的爱心养育着一群流浪猫,更有一位肇庆的大姐每天在阳台撒下一把米喂养着一群小鸟,每月她买50斤大米,定时招待益田村的百鸟,人们好奇地问她你懂鸟语吗?能唤着这么多鸟飞来你身旁!她说这是对动物的一种爱心对的鼓动,是的人间处处都有爱情!都是一种缘分,珍惜吧!心连着心,手拉着手在这祥和的益田村和谐的社区,共创辉煌!”后来,我把邓根同志的这段话转发给编辑部。荣华同志自言自语道:“真是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荣华同志说跟着我走到哪里,那里就有一串串故事,我先去你办公室喝喝茶吧,咱们喝着茶继续聊天。我告诉他,每星期的周一至周五,我们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偶尔跟着太太走出益田村西门,穿过那条种植生长着木棉树的街道去中和市场买菜,我们也成为木棉花下的常客。我对木棉花情有独钟,早在小时候就与它结下不解之缘,1964年我从五华县到梅县去读书,第二天一早就跑去东山中学找堂兄,远远地看见周溪河对面,一树树鲜红的花点亮眼眸。跨过状元桥就是东山书院,传说是叶剑英元帅当年创办的供革命同志联络活动的地方,在书院门口我驻足观赏木棉树,那几棵好大的树呀!粗壮,满怀抱不住;虬枝参天,高过近旁的三层楼。一树木棉花朵硕大,血一般红。一朵朵、一簇簇,挤挤挨挨,重重叠叠。一时间,《致橡树》中有关木棉的那些论述那些词语一下子跃入脑海。我脱口而出:“这就是木棉树,这就是木棉花”!这时我调整说话思路,很自然地返回到我们人文益田和谐社区的那些人和事,我告诉荣华同志,我们从宝安那边迁徙到益田村来居住,在与社区党委赵秋媚副书记聊天时她就跟我说,在我们益田村居住的有很多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老教师、老医师、老工程师……,有已经退休的,有退休了还在“发挥余热”上班的,有热衷于老年事业的,有人说益田村里人才济济,也有人说益田村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我听了肃然起敬。这不正是人文精神在益田村的真实写照嘛!这“人文益田,情暖万家”不正是体现了木棉花的精神所在嘛!

在那木棉花盛开的季节,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红艳艳的朝霞与木棉花相辉映;傍晚夕阳红,美丽的晚霞与木棉花相辉映;象征“英雄的火炬”的木棉花,映红皇岗山上的彩霞,映红新洲河里的浪花,映红益田村人的脸庞和心灵!

2017年5月24日

作者简介:周泉林,广东省五华县人,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与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