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本是一种好教育 || 陶发成

 作家平台 2020-08-12

雨果说:“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海顿说:“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可见音乐对对于人生有多么地重要,又是多么地不可或缺。因为,没有鸟鸣的山林,是可怕的;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恐怖的,世界也就丧失了生命的力量。或许人们来到人世,第一声啼哭就是一首生命的诗歌,是一种跳动着的生命音符。因此,音乐就是充满生命韵律和节奏的艺术。音乐是人之心声的外泄,也是人之情感的流淌。英国诗人弥尔顿说:“歌与诗是一对天生和谐的姐妹。”即“诗是寄寓于文字中的音乐,而音乐则是声音中的诗(英国词典编辑家福勒)。”无论诗歌,还是音乐都是串起人之情感的珍珠。也就是诗是心灵之歌,歌是诗意之结晶。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诗歌与音乐的两种艺术的叠加将艺术表达的效果推向了空前绝后的巅峰。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简直出神入化,妙不可言。从诗人的字里行间的感知中,耳边水到渠成地转换出琵琶女那震撼人心,精湛艺术下的天籁之音,人间绝响。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这简直是一篇瑰丽的音乐绝唱,一幅诱人的写意诗画,一曲色彩斑烂的交响音画。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一切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这样写法,既在内容上使诗的意境内蕴丰富,变幻多样,而且使你体会出一种流动摇曳之美。从那箜篌弦上流出的乐音,就象令人欣慰的空谷佳音,是如此的美妙动人。音乐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倒不如说是充满神奇的一种魔力。是的,音乐是天使的演讲。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音乐和旋律,足以引导人们走进灵魂的秘境。”

贝多芬说:“音乐,有人将它比作花朵,因为它铺满在人生的道路上,散发出不绝的芬芳,把生活装饰得更美。”一九九三年盛夏我在西北师范大学参加美式英语口语培训,有一下午我去兰州西关十字逛街,看到西北部那家钢琴行的门前人头攒动,并且那里有非常悦耳而且清脆的钢琴声飘出,无意间挤到人群的前面,看到一个长鼻子外国人,表情诡异,似笑非笑,眼晴左右扫射,不断沟引听众,双手在钢琴上胡乱的弹压,时而左手轻压,时而右手重下,时而左手右上,时而右手左下。时而声音如小河流淌,时而又如万马奔腾,暴雨骤泻。时而如云雾散开,时而如泉流哽咽。时而如林鸟呜啭,时而又如怨妇泣诉,时而又若荷露滴在水面上,时而又如一阵狂风催起沖天的波浪。就在这高潮处,见那钢琴家端起那放在钢琴中央C处的水杯向后一抛,后面的滑稽的蓝眼晴用盘子一接,竟然没有一滴水洒落,人群中立刻露出一阵尖叫,半晌才暴出雷鸣般的掌声。音乐声在“两军混战”之后缓缓淡出。

人群散开,每一个人都长出一口气,仿佛大家都是屏住呼吸听完这段华丽的乐章。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震撼力。或许音乐就是通过这种诡异的力量激活人心,塑造人向善求真审美的灵魂。柏拉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这就充分说明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音乐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方式,通过人们实践的活动和音乐美感的启迪和熏陶,使人性不断释放善意的潜能,并且逐渐沉淀一种具有审美底蕴的人性情趣,让清醒的良知和无价的人格尊严成为成就幸福人生的敲门砖。

记得小时侯的课表上写着唱歌,每周两节,的确真是这样,在唱歌课上,老师用一张大白纸写上谱曲,一句一句教同学们唱。我非常喜欢上唱歌课,一唱歌,似乎忘记了饥饿,让人亢奋,让人快乐。特别是小学五年级时,何老师教唱了黑三角插曲《边彊的泉水清又纯》,一下课,整个校园到处都在飘荡着这首歌的音符,学校仿佛就是欢乐的海洋。快乐的童年,尽管此间时时因半菽不饱而饥肠辘辘。珍贵的童年,尽管总是因为囊中羞涩,买不上作业本而伤心劳神。无悔的童年,尽管我们就是用羊骨头,滚铁环,抗墩墩等简朴的方式走过了童年。但童年的天空中没有痛苦,没有沉重,没有无奈,只有音乐声中那快乐的生命律动。是的,至今,我们对童年念念不忘,魂驰梦想,其主要原因在于音乐教育为我们的快乐人生提供必不可少的生命养分。人生的幸福不仅在于人具有非凡的物质创造力,更在于当人们处在幸福中时的那种能够真正的体验幸福,认识幸福的能力和鉴赏幸福,品味人生价值的内在品质。人的幸福并非是形而下物质堆砌下的人性的彷徨和无聊,更多的是一种人的精神饱满和灵魂愉悦的状态。中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说:“大学的目的,不在于使大学生能赚得面包,而在于使他吃起面包来滋味能够特别好。”也就是说,真正的幸福是一种人生的审美实践活动。音乐教育正是孕育这种审美能力的不可等闲视之的绝佳的启迪方式之一。 

音乐其实就是通过刺激人们听觉感官,从而激发人们求善审美的积极愿望。它通过音乐的若干种固定结奏的巧妙组合在某一种或者几种音域内让音符跳舞,来表达人的某种情思,心怀,再反过来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人,净化人的灵魂内核。听音乐,欣赏音乐艺术魅力,复活灵魂中向真求善的审美渴望,练就清澈,澄亮的心灵。音乐教育,的确是教育中不可多得的教育手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精神的最奇妙、最精细的手段。”

但遗憾的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常常是可有可无的机动课,动辄被其他课所替代,高烧不退的应试教育眼中永远只有分数,从不在乎对人的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这样的教育,本质上是对人的一种变相体罚,对人性是一种蔑视,对灵魂是一种冷讽。常言道,地狱里住满了好人。诚然,正是这种充满“善意”“ 爱心”的教育剥夺了人们应有的人生快乐和生活的审美情趣。也就是以取得智慧为名义,从而堂而皇之地举起血腥的屠刀来无情地摧残人性。这种教育就是一种异化的教育,因为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性力量的支撑,或者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最符合人性的教育。最符合人性教育就是首先必须尊重人性,而不是惩罚人性。其原因在于最可怕的刑罚后果不是人的肉体遍体鳞伤,血肉模糊,而是人的灵魂失去了张力,精神丧失了审美的的意志,思想缺乏思维的能力,人性匮乏激情和冲动。因此,人性呻吟的教育就一定没有智慧的大放异彩。卡夫卡对他所受的教育弥漫着一种切肤的诅咒:“我所受的教育力图将我塑造成另外一个人,而不是我自己。”“把一个人塑造为另一个人”,就是在扭曲人的人性。因为人性既有同类的共性,又有个体特殊性。这种个特殊性就是每一个人的人性特质。也是一种人性独一无二的个体价值所在。教育就是在人的共性之下,呼唤人性特殊性的呈现,从而使人性独一无二价值最大化。这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因此,教育的鹄的历来是在求异,而不是在求同。人有口,就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人性欲望。那么人有耳,就有倾听绕梁三日,丝竹管弦音乐审美的人性需求。教育就是在尊重人性的共性中追求个体差异的价值。不言而喻,音乐就是用诗一般的语言,最美妙的旋律唤醒人性中不同感受下的人生善意和点燃人的智慧之光。学者黄晓星说:“懂得欣赏音乐的人更幸福。音乐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一生中的贴心良伴,在生活中,在不同的境况下,总有适合当时心情的歌曲让人抒发情感,让我们体会到爱和伟大的情感,让我们发现身边所有的美,感受着心灵的振奋与丰富。旋律优美清新的乐曲,使人听了有一种清雅平静的感觉,陶冶身心、肢体放松、心情较平静;节奏较强烈的音乐,让我们心跳加快,感到活力,有时慷慨激昂、忘却痛苦;节奏较低且慢的音乐,容易使人唤起对亲人的依戀,启发内心隐藏的情感,甚至有歇斯底里反应。这是音乐进入我们的心灵世界,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灵魂,让我们感觉幸福快乐。”

医学上证明,人们之所以感受一首乐曲好听,被它带动情绪,是因为音乐改变了脑波,也因此改变了我们的情绪和生理功能。 快速的音频振动具有强烈的神经兴奋或紧张的作用。 缓慢的音频振动则具有松弛神经与肌肉的作用。 洪亮与高昂的力度给人以鼓舞前进、强壮有力的感觉。柔和的力度则使人感到亲切友好和温馨。摇篮曲的轻慢节奏给人以平静和安详的感觉。而进行曲明快坚定的节奏使人精神振奋等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诚然,教育就是滋养心灵,健全人格,练就自由思想的能力,博得独立的精神。求知是为了让自我精神的更加自由,并通过思想的力量,人格魅力和人性的厚重使人生更加容易地走向诗意的人生,人生的远方。因此,音乐是一种立体的诗歌,一种流动思想,一种灵魂的呼唤,一种人性的审美趣味。正如中国作曲家洗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有人把110只大鼠分成4组,每组20或30只。一组从宫内到生后60天听莫扎特奏鸣曲,一组听格拉斯音乐,一组听白色噪音,另一组养在沉静环境中。动物行为测定结果发现,第一组大鼠在完成空间迷津能力上明显快于其他3组,错误也较少,这有力证明了听莫扎特奏鸣曲的功效。(节选一鸣的博客)这就意味着,音乐不但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育形式,而且常常成为人们创新思维与智慧的催产婆和灵感的启迪剂。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写道:“正是音乐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使我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方法”。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老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是多么有福气啊!他甚至总想对人们高呼一声:“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

 美国加州大学学者最近开展了一项实验,证明聆听音乐可以使人的空间理解力增强。他们说“听莫扎特音乐,的确能使人聪明”。有一项研究指出,在发育阶段的孩子,如能接触适当的音乐训练,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对于空间数理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印度的顶尖数学家和科学家多半出生于南印度,有人相信这是印度传统音乐造就的。很多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喜欢音乐,如爱因斯坦酷爱音乐,自己也会演奏小提琴。他甚至还说:“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由此,蔑视音乐的教育力量,其实就是在肢解人性的力量,本质就是在关闭人生善意,审美情趣,思维,智慧的一种通道。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个不完整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尼采说:“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为受教育者的人生导航,并非只是狭隘的就业岗前培训。因此,忽视音乐教育的力量,正是我国当下基础教育的一个致命缺憾。而我困惑的是,问题虽已被提出,却依旧只能在风中飘荡……

2017年9月2日

陶发成,50岁,汉族,甘肃民勤一中英语教师,喜欢文学,尤其擅长杂文写作,试图以批评的笔调揭露社会不良现象,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呼唤文明进步。



作家平台(微信公众号:zjptzjpt  )欢迎大家来稿,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题材内容不限,来稿请附200字内作者简介、相片、微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