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罗飞增散文集《回乡路有多远》|| 周里涛

 作家平台 2020-08-12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罗飞增散文集《回乡路有多远》

广西周里涛

 “我是一个从广东省化州市新安镇农村走出来的平凡人,我一生写不完的是故乡客家人的风俗回忆·······”这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罗飞增《回乡路有多远》散文集里《我和我的乡村》文章中的一段文字,透过这样的文字,我们会本能地想到自己的故乡,会翻寻旧时的记忆,会想起阳光下的那片乡土以及那些人、情、事。

事实上,当我们把这样的文字和罗飞增联系起来时,还会本能地想到广东苍茫的黄土地,会想到那张如黄土般富有质感的沟壑纵横的农人脸,这张脸就像一个标志性的符号,成为罗飞增最具特质的名片。对中国当代文学有所了解的人,可能记住了这张脸,也记住了作家罗飞增这个名字。

中国作家协会作家罗飞增与诺奖获得者莫言一样是一个离不开土地的作家,他对自己的家乡的眷恋之情,尤其是对土地深沉的爱,无时无刻不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从他的散文集《回乡路有多远》、《回乡的感觉》、《我的谋生笔记》等等,无不是围着他熟悉的“乡土”打转,他就像扎根在广东省化州市新安镇乌石头村上的一根大树,一生吸收着这片土地的各种养分,并催生出极富黄色土地本色的“文学之花”。

这本散文新著《回乡路有多远》,同样是一本描绘故乡的文学作品。作家通过对故乡的描绘,述写了关于故乡的人和事以及景几十年来的变化,从而提出中国人基因里的故乡概念。本书以感人的文字记录了故乡的点滴变化。从而对当今中国人口流动而带来的“空巢”想象,从乡土观念上给了最深的解读,给处于异乡打拼的男男女女找了一个心灵的归宿。

对中国人而言,想到故乡时首先想到的是土地,是曾经熟悉的泥土气息。从这个角度讲,罗飞增《回乡路有多远》一书中讲述的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故乡”,而是在讲述中国人的“故乡”。毫不夸张地讲,打开本书读上两行字,一股浓郁的故乡的泥土气息便扑面而来,让你倍感亲切、温暖。原因很简单,罗飞增始终脚踏土地,作品中蕴含的乡土气息,自然浓浓烈烈,沁人心脾,正是这个原因,他的散文也就消弭了离乡知识分子与乡土的隔膜疏远以及矫情造作的弊病,是真正的“乡土人”写“乡土散文”,让人听到的是真正富有质感的纯朴的乡音。

这样纯朴或者说纯正,源自他散文语言的质朴无华,就像黄土一样洁净。他熟练地将历经岁月磨洗而又容易被人接受的客家人涯话方言纳入散文叙述之中,如同一位智慧的老农,向你讲述岁月的变迁,虽土气,但透露出的却是历经岁月洗礼后的睿智与大气,内里强烈的广东地方色彩与地域特色,也让文章彰显了新鲜而浓郁的地方特色。

可以说,本书收录的每一篇散文,都是他丰富的“人生记忆”升华磨砺的记载,且始终贯穿了真、善、美的力道,并表现出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阅尽人世沧桑的宽厚仁义,读后让人心动。那就让我们借助这样的心动,去寻找我们自己的“故乡”,去寻找一个心灵的归宿。

周里涛,广西陆川县人。70后,爱好文学写作。2006年至2016连续11年荣获《玉林日报》先进通讯员荣誉称号。2017年开始写散文。在网络上发表散文《我的母亲》,《我的父亲》,《我的阿婆》,《三遇当代书法大家宋寿金》.



第二届“作家平台”创作大赛征文启事

第二届“作家平台”创作大赛自2017年11月1日起开展,体裁为散文、诗歌,内容不限,每篇文章字数在一万字内,每首诗在8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首发。可多篇文章参赛。

1、来稿请在文后附“作者简介+照片+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