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花烂漫 || 谢子娟

 作家平台 2020-08-12

山花烂漫

——追忆我的外婆

坚韧是温柔结的茧

美善是磨难写的诗

——代题记 

乡野的夜,是万籁寂寂中的一片漆黑海!这种时刻,心头的任何小情绪都会在被放大后疯长!

我想用我愚钝的秃笔写尽外婆95年的风雨兼程路……

写着写着,笔管里尽是客家乡野的景象……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季流转,我那眉间锁着倔强,衣襟沾满晨光的外婆,在山花烂漫间安然于尘世的静处,听风、沐雨、与光电共舞,在时空之中传递着生机与祥和,藏暗香于不息的流转……

苍耳

苍耳在客家山野极为常见,童年时只知道这种植物的果实像刺猬一样会粘到裤管上,直到在语文课本《植物妈妈有办法》里才知道这种植物的名字叫做苍耳:“苍耳妈妈有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苍耳除了它的生存智慧让人称奇,它全身是宝的特点同样让人点赞。它的茎皮制成的纤维可作麻袋、麻绳,苍耳子油可作油漆、油墨及肥皂硬化油等,苍耳子可做猪的精饲料,苍耳根可用于治疗疔疮、高血压、痢疾等。

外婆的一生像极了粗生易长、具有生存智慧且全身是宝的苍耳。

外婆出生于1323年,即民国11年。像当时苦难中国的大多数女性一样,外婆是童养媳,还没满月时就远嫁他乡,在婆家成长为比男人还能干的劳动力,婆家家道中落被迫把童养媳转嫁,外婆24岁结束童养媳生涯,嫁入我外公家。

我想,“被童养媳”是1923年的客家乡村大多数女孩的集体命运,出生即被抛入买卖婚姻,幼小在婆家承担繁重的劳作,形同奴婢。

我的外公斯文瘦弱……外婆的到来受到了家族的欢迎。正如郭沫若先生对客家女性的赞誉诗所说:“健妇把犁同铁汉,山歌日夜颂丰收”外婆童养媳时代经历磨练,在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中练就了矫健壮实的身板和娴熟的家务处理技巧。客家地区把儿媳妇称为“薪臼”(客家话发音),表示既要会伐薪砍柴,又要会掌臼椿米。外婆是外公娶回家的宝,其作用远远超出了“薪臼”的功能,除了“灶头镬尾、针头线尾、田头地尾、家头教尾”,像上山砍柴,长途肩挑,以及操作犁耙辘轴等繁重农具都是外婆的强项。

外婆43岁开始守寡,外公在长途挑担(旧中国的运输靠人力挑担)中脚被蛇骨刺中,因脚疾不治逝世,留下7个小孩和一位老母亲。当时最大的舅舅16岁,最小的舅舅还不足周岁,婆太(外婆的家婆)年迈无劳动能力,外婆担心孩子们无人照顾一直没有想过改嫁。外婆曾说她年轻时力气很大,可以挑起一百四十多斤的柴担子,腰特别地硬朗。外婆就这样以男人的脊梁充当着家庭的中坚,一肩挑尽了柴米油盐和苦难饥荒。

外婆的婚嫁故事和生活磨难,应该只能算是二三十年代苦难中国里面客家女性的一个小小的生活样本,但是,它正如苍耳一样,物力维艰、处境窘迫但丝毫不影响其蓬勃生长;考验不断、磨难重重但无法夺去其多难兴邦的生存智慧;出身平凡、生存艰难但淹没不了其周身是宝的生命价值。

正如那一句话:“推动摇篮的双手必将推动整个世界”,外婆就是智慧的苍耳妈妈,为家庭为家族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同时更用自己的坚韧和美善让五个儿女穿上了铠甲,让儿女们有能力对抗风雨,健康成长,奉献自己,服务社会!


 

布惊

在客家人居住地,村道路尾,屋前屋后随处可见一种四季常青的灌木,其味道独特,生命力极强。因其有布散风惊,治头痛风湿,被客家人称为布惊树;又因其能驱赶蚊子,亦被称为蚊惊树。

外婆将晒干的布惊籽缝制成枕头,让我枕着睡觉。至今记得外婆用猩红的大花土布缝制的枕头,一睡上去小小的布惊籽在枕头里窸窸窣窣地移动摩擦,布惊籽独特的味道随之弥漫满屋。那个枕头,那种味道,一直占据着当年那个体弱多病孩童的敏感内心,因为它就像外婆的体味一样让我有安全感——“不惊”不怕,一觉醒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外公去世时外婆43岁,她单独挑起赡养年迈的家婆、抚养7位子女的重任。面对考验、饥荒、疾病和离乱,以不变应万变,以“不惊”直面生活。

“你小舅出生那天我正挺着大肚子在田里插秧,突然一阵肚子痛,不等我洗脚上田就发现羊水已破,回到家还没开门就感觉小孩子的头正欲滑出……我是自己给自己接生的!”

“两个舅舅在闹粮荒那年饿死了,一个三岁,一个九岁……”

“人民公社化的时候,你外公为了记满公社要求的工分,星夜挑盐担去福建。草鞋已经走烂,你的外公赤脚走山路的时被刺到了蛇骨。后来由于找不到蛇骨(蛇骨透明无色),医生们都认为是无名肿毒,延误了病情……”

儿时听外婆说起往事,好像在听一段段遥远的故事。随着年岁增长,我才渐渐懂得外婆的故事包涵着无限的辛酸苦楚……星夜哭乳的儿郎、痛失爱人的眼泪、亲手掩埋骨肉的痛楚……许许多多一再隐忍却一再走近的伤心、失落和困顿裹狭着这位弱女,娇妻,慈母,无力抵挡,无处遁逃!

大学的假期,我回老家陪外婆到山上放牛,突然山雨急骤,外婆急忙跑去拗了两片大大的野香蕉叶子,和我一起躲在下面朝山下疾跑。我们在无边的冷雨里狂奔,豆大的雨点打在叶子上啪啪作响,香蕉叶子破了好多个大洞,而我们没有退路,权将烂叶子遮在头上脸上。跑,不停地跑……雨,无边的冷雨。我突然间觉得多年来其实外婆一直在无法更改的命运中奔跑,不停地奔跑,而那被雨打破的野香蕉叶子正如她在风雨飘摇中凭借着的孱弱的依附和最后的坚强……

儿时的一个夏夜,室内的电灯开着,很多蚊虫朝着光源飞进屋里。我拿着蒲扇打算把飞虫赶到窗外,可外婆坚持把蚊帐上的一只褐色大蚱蜢留在屋里。我们争执了很久,在一阵阵久久的沉默后,外婆才道出乡下的传说,死去的亲人如想回家看看就会化作褐色的蚱蜢飞到屋里来,而这只蚱蜢刚好少了一条腿(外公去世的时候跛脚)……那一夜,我整宿不眠,因为我怕那只蚱蜢,怕那种传说,甚至害怕我不曾见过面的跛脚的外公。长大后我才突然领悟到,其实那一夜,不,是无数个夜晚,外婆都会因为过往的人和事无法合眼。

蚱蜢,是停在外婆床头的感情,是朴素的信物,是爱,白发和眼泪!

听说,外公去世的第六年,全家去土葬的墓地“牵”(客家音,所指为客家地区的二次葬风俗,即土葬几年以后等肉身被虫疽蛀食后要将骨头装入陶罐保管并重新土葬)外公起来。当捡起外公的头骨时,外婆对着外公的脑门骨敲了两下,一边敲一边说:“这么早走了撒手不管,千斤重担让我挑!”一句简单的责怨包含了多少辛酸苦楚!

记得我曾经问过外婆:“外公早逝留下繁重的生活担子给你,你是不是很恨他?”外婆轻浅一笑,没有正面回答:“乖孙女,你的大舅三舅夭折其实就是从我肚子里路过而已,你外公也跟他们一样早早地在我身边路过,天地神明安排他们路过了就再见再不见了(客家人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而我还要带着眼前的一帮孩子赶路……”。

好一个“天地神明安排他路过了就再见再不见了”!我突然想起《庄子·知北游》里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一辈子乐观坚强的外婆,原来早已领悟: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人在宇宙本根面前只有虔敬赶路才是自己的本分,一切生息繁衍、生死荣枯都应顺应人生之势。外婆对世事的了悟是多么地通达剔透!

罗曼·罗兰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是的,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外婆就是那个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勇者!那个在风雨飘摇中初心不改坚韧前行的勇者!

布惊,不惊!

“布惊”这种植物,它的花它的籽它的味道,从此都成为我心头的精神图腾,“不惊”就是那种爱、责任、担当和勇气,“不惊”就是外婆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每临大事,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静气!

野葛藤

野葛藤粗生易长,只要环境适宜便迅速扩散,攀援灌木,抢占营养和光照导致其他植物生长受抑制,是外侵物种之一。

慢慢了解才知道野葛藤全身是宝,叶子可以饲用,藤条用于编织,根茎可制成清热解毒降血压的葛粉。最是难得的,竟然是这粗生易长的野葛藤竟然会开出非常美丽的蝴蝶状紫色花。紫色倒卵形花瓣拱卫沁黄的花心,层层叠叠垒出塔状花形,一支支一簇簇绽放于客家山野。记得我懂事之后,每当葛藤花开,我总被它浪漫的花色、独特的花形、雍容华贵的绽放气派所感动,进而领悟到大自然的法则:高贵典雅并非专属于金枝玉叶,出生轻贫依然会有华美的人生。

葛藤遍布乡野并非名贵,但其华美高贵的花儿让人钦佩,一如一生清贫一生劳碌的外婆,但她收获的却是生机勃勃,美丽丰富的人生。

我两次都是在省城最好的医院生宝宝,当我躺在手术台上接受妇产科教授做剖腹手术时都在想着我的外婆,想起她跟我说过她为自己接生的经过:“我开门的时候已经感觉你五舅的头就要滑出来了……我一边把之前准备好的干净的布铺好一边把蜡烛点亮,用火烧了烧备好的剪刀消毒,等孩子滑出来了我自己用剪刀剪断脐带并打结……”真无法想象毫无医学知识的外婆竟然是在那样的场景下用自己粗糙的双手去迎接新生儿!是啊,家境贫寒的外婆把舅舅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就如野葛藤开出华美高贵的花儿,带给世界一丛丛一簇簇蓬勃的生命!

客家地区崇文重教,晴耕雨读是穷乡僻壤的客家子弟仅有的成长道路。儿时外婆总把童谣《蟾蜍婆》唱给我们听:“蟾蜍婆,咯咯咯,唔读书,么老婆;山鹧鸪,咕咕咕,唔读书,太番薯。(童谣表达读书的重要性,不要像蟾蜍鹧鸪一样每天呵呵呵唱歌不去求学,到头来没有人看得上娶不到老婆,笨得像番薯)”鼓励我们要读书明理,哪怕是去山上放牛也要求我们带着书本去看,不能浪费时间。

除了对读书人要求严格,外婆也要求舅舅舅妈们不能放松农事和耕作。记得有一年,正月刚过,春雨拦门,倒春寒的天气让年轻人都眷恋被窝。外婆拿起扫把把庭院外边躲雨的鸡鸭赶过来赶过去弄得鸡飞狗跳一片喧闹,接着就听到外婆一边扫地一边骂院子里的鸡鸭:“只懂得吃谷、闲逛,不懂得出去刨食,养来有什么用?吃完等着被人宰杀。‘食唔穷,着唔穷,唔晓打算一世穷’,没有生活计划注定一辈子都没有出息!……”愚钝的鸡鸭在外婆的叫骂声中依然故我地昂首挺胸踱步,被惊醒的梦中人却从此改掉了雨天赖床的毛病,从那以后,哪怕是大雨倾盆,我的舅舅们依然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照常耕作。都说“女人是世界的希望”,外婆这一生就是通过言传身教改变孩子进而改变自己的世界!

外婆勤俭持家,诚德治家,忠厚传家,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外婆的嘴边:“父慈子孝家和丹,贤妻良母化气膏,兄宽弟忍消毒丸,妯娌和睦顺气散”,真诚对人,和睦友善被外婆视为人生的补药,多年来这个治家良方已经成为家族的传承,种植在每一个年轻后辈的为人处事当中。

外婆95岁离世之前,因为骨质疏松接连摔倒,接近两年卧床不起。外婆的久病床头,却有一大批孝顺儿孙承欢膝下,儿孙们想尽法子把各种好吃的好玩的逗乐的都送饭外婆床前,喂她吃东西逗她开心。孙媳妇哺乳期间每天抽出母乳端到外婆床头,骗着说是牛奶让外婆喝下去。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外婆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影响着后辈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她的敬重和感恩。

外婆的丧礼据说是村里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沾红避白是人之常理,前来治丧本是不吉利的事情,但外婆逝世后义务前来帮忙的人却络绎不绝:治礼的、点香的、帮厨的、敲锣的、迎送宾客的,林林总总各个关卡各个环节都有专人帮忙跟进。一生德行,事非功过完全可以在有序、庄重的丧礼上找到答案。因为治丧的过程既是对逝者一世家业一生德行的作结,更是对其子孙后代为人处事的训诫和勉励。

据说灵柩抬出的时候,五位孝子九位孝孙跪在道路两旁,参加仪式的旁人都说外婆是有福气的人,这个人数刚好凑足九五之尊。

外婆在平凡生活中开出了高贵的野葛藤花,把生活过成了诗,把人生的篇章写得隽永华美!

 

当离

当离(客家话),又称桃金娘、山捻,是我们客家地区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其全身是宝:根能祛风活络,收敛止泻;根可治慢性痢疾、风湿、肝炎及降血脂;叶能止血。

喜欢当离,是因为它美丽的花和甘甜的果。如果说梅花是山中高士、月下美人,那么当离花则是朴实健康,活力漾然的客家女神。六七月的客家山野,当离花先白后红,红白相映,艳丽夺目。最为特别的是其边开花边结果的特点,其紧凑的植株上经常是浅白的花蕾夹杂在粉色和紫红色的花中间,牛乳状的绿色浆果镶嵌在黄色果和紫色果中间,花果同株营造出一派前呼后拥,众星捧月的气派。

童年时代最喜欢上山摘当离吃,熟到发紫的浆果味道异常甜美,生津止渴,回味甘甜。因为当离果肉为紫红色,所以每次吃完当离我的舌头牙齿也会被染成紫红色。记得有一次我肆意大吃当离,并不断用黑色的舌头和牙齿朝外婆吐舌头搞怪,第二天竟然肚子疼且拉不出便便。

外婆一边帮我揉肚子一边安抚我:“中药里面有一味药叫做当归,就是‘应当归来’,这个当离啊,其实就叫做‘应当离开’,古人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当离已经把你的嘴巴牙齿搞成黑色,以此来提醒你应当离开了,人要懂得控制自己。因为好吃就不加限制,‘当离不离’到头来就要受罪!”儿时的这些平常对话,当时并没有像电光火石般击中我,只是在我长大后的无数个瞬间会突然记起外婆“‘当离不离’必受其罪”的论断,悟出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我甚至怀疑上天是特意把一个具有绝顶智慧的女神化妆成一位普通村妇派到我身边渡我趋美向善!

对于喝酒,像男人一样干农活的外婆有着像男人一样的豪爽劲。外婆的床底下有一个十斤装的玻璃罐,里面装着用客家米酒和当离果泡制的药酒。据说此酒有滋阴益肾、保健养生作用,且对治疗贫血有良效。外婆每天晚上都要把那台破旧的收音机开得山响,一边听《上夜三斤狗下夜三叔公》(客家山歌)的故事,一边倒上一碗当离酒慢慢品。

幼时的我对外婆喝酒非常不解:“阿婆,酒都是又热又辣喉的,一定是当离好吃,你才喜欢喝这个当离酒!”

外婆:“是啊,当离好吃,不仅仅我们人类喜欢吃当离,山上的鸟儿也很喜欢吃当离啊,当离树很聪明啊,它把自己的果子长成又软又甜,鸟儿最喜欢了!”

我不解:“当离又软又甜是恰好长成这样吧?怎么就变成当离树聪明啦?”

外婆:“当离树想让自己的家族长在所有山林里,它没有腿怎么办?所以它就把种子包进软且甜的果子里面,鸟儿吃完当离飞到远远的地方去拉屎,消化不了的种子就跟着鸟屎到了不同的山上长出当离树来,这不是当离树很聪明吗?”

我恍然大悟:“哦,原来种子包在当离里面就像酿豆腐(客家地区节日必吃的美食)一样好吃,所以才有人喜欢吃!”

外婆高兴地点头:“对啦,我们要学学山上植物的聪明,要让人帮忙办事自己要先做好的自己,用好的自己对人就是你的诚意!”

当离,当离不离必受其累!

当离,用好的自己对人就是你最大的诚意!

我的文盲外婆却又是智慧的化身。突然想起周恩来的一句话:“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外婆的视野完全超越了书本,她的知识文化取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她的性灵好像与天地万物相通,从无声处听惊雷从无字句处读天书,“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外婆在客家的山水福地读懂了一草一木读通了地上的文章,进而融汇成案头文章和知识,她是一名在生活中考取功名的读书人!

金银花

金银花,学名忍冬。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出在外,成双成对,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金银花(鸳鸯藤)不仅名字寓意祥瑞,花繁且香,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而且易于栽培,农谚有讲:“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真可谓是美人形态、金银质地、平民价格,怎能让人不爱它?

外婆一生为了子女不断创造物质财富,更为可贵的是她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与人为善的精神品质被人爱戴受人敬重,她就是我们家族的金银花!

外婆养猪,而且还用不舍得吃的家鸡蛋孵了很多鸡鸭,整个院子叽叽喳喳的。其实子女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完全不需要外婆紧巴巴地算计着资金的运转。可外婆坚持她的方式去操持家庭。有些东西就像姓氏一样无可更改地生长着,在外婆的身上。

除了搞好种养,外婆还当过小老板。外婆在祖屋旁开了一间小店,做糖烟酒小买卖。那年月的农村,虽然购买力非常有限,但整个村子只有外婆一间小店,惨淡经营很是不易。尤其难得的,是小店进账出帐记帐这些功夫是我的文盲外婆一点点摸索积累起来的。有一次,我无意间打开房间里高高的壁橱,发现壁橱内的木板上用粉笔画着整齐的数字和符号,我问外婆那些“○1”,“△1”代表的是什么?外婆笑笑说那里画着她的钱……那是让我终生难忘的帐本,外婆把村子里的二十几户人家分成○和△,在河这边的第一家就是○1,河对岸的第一家就是△1,符号后面的数目就是那些家庭赊下的帐,简洁精当,毫厘不差!

小店的收入,最重要的支出是供孙辈们上学和吃饭。那时农家的饭菜经常缺乏油水,外婆的饭菜却把7个小孩都养得格外壮硕。那时,正流行一个很阔绰的词语:老板。孙辈们都戏称自己有一个老板阿婆。那个每天操持着闹哄哄饭桌的老板,以她年老瘦削的身板举重若轻地爱、奉献和劳作着。

记得童年时代,村头小学的下课铃一响,舅舅家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冲进弥漫着米饭香味的外婆的小店。孩子们把汤喝的吧哒吧哒响,筷子放箭似地飞快夹走可口的饭菜。记忆最深的就是外婆做的咸菜干焖五花肉,被咸菜吸尽了油腻的五花肉肥厚、丰盈,用筷子一夹,既有沉甸甸的质感又有肉乎乎的弹性;含进嘴里,鲜香便被拢进喉咙,稍用嘴巴碾压油而不腻的汁液恣意横流,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美食享受。

外婆的咸菜焖五花肉,除了有味觉上的满足,还需佐以听觉上的刺激,孩子们“嗦嗦嗦”大口吃饭的声响,直接呼应了菜色的丰富。再者,外婆嗓音圆润清亮,她一再地强调:“满子(客家话,对家中最小的孩子的称呼,表示疼爱)不要吵,快快吃,吃饱了写的字更漂亮,读书声音更响亮!”她实心实意的疼爱混入了童年的味蕾,乃至多年以后,我无数次在其他地方吃咸菜闷五花肉时,因为少了童年餐桌的吵闹和外婆的关爱,总觉得吃得不够正宗,总觉得少了这道菜的情感内涵。的确,一份美食代表对过往的眷恋,对童年味蕾的救赎以及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涫接!

一个小本经营的店实在是没有很大的营利,但是它让孙辈们的童年过得更为富足,因为外婆就是孩子们眼中全身是宝的金银花!

夜凉如水,夜深似海!

外婆的故事,外婆的影像,与外婆相关的一切她就长在贵枝粟的枝头,藏在布惊籽的中间,开在金银花的花心,长在野葛藤的藤蔓上,结在当离的果子里,黏在苍耳的毛刺上……外婆一直不曾离开,她与青山绿水同在,与天地万物同在!

此篇全文刊载于最新一期客家风情画卷《侨乡月报》。

作者简介:谢子娟,大学教师,文学爱好者,宅妈,热爱生活,钟情书写,作品散见《写作》、《广东教育》等各级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