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动我自己 ——《沉重的翅膀奋力飞翔》 后记 || 梨花

 作家平台 2020-08-12

感动我自己

——《沉重的翅膀奋力飞翔》  后记

梨花

《沉重的翅膀奋力飞翔》 做完最后一次校对,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一桩历时5年的心事总算有了个完美的结局:《沉重的翅膀奋力飞翔》报告文学,终于可以付印了。22万字,29个残疾人代表,我用我的业余时间、我用我的心血来书写。

许多人问我:写书那么辛苦,你为什么会想到给残疾人写书?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回答。三两句话说的清楚吗?残疾人,本是被人歧视之群,但他们人残心不残,他们每做一件事,受的压力都比常人的付出要多的多,是他们感动了我。我只是淡淡地回答:就当做件好事吧!

2001年6月某日,原惠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任惠东县关工委主任的严加其打电话给我,约我去白盆珠共和村采访一个残疾人。白盆珠原为新庵公社,是惠东县的一个山区小镇,距惠东县城60多公里。7月中旬,我带着放暑假的儿子和严加其主任来到白盆珠共和村残疾人杨继娣的家。

 左为作者,右为肢残人杨继娣。

残疾人我见过,像杨继娣这样的残疾人、像她这样能干的残疾人我是第一次见。她的两条大腿(与正常人是这样说),如婴儿般细小,软软地盘在腰间,她完全是等于没有腿了,她坐在地上和我们交谈。见状我的心是一阵楸着的痛,鼻子酸酸直想哭。杨继娣告诉我,她一出生就这样,早已习惯了。杨继娣长到18岁,就经人介绍和一个48岁的“王老五”结了婚,还生了2女1男3个小孩。杨继娣这样的身体,要做一个家庭妇女所要承担的所有家务。前几年,大她30多岁的她丈夫病逝了,这如大厦倾倒,把个杨继娣压的喘不过气来。每天,杨继娣的双手扶着两张小凳子,煮饭炒菜、喂猪、下田插秧、收割、种菜等等做一切的家务活。现在能帮她手的是年仅15岁的大女儿。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久,我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写下了这个家庭的苦难故事,《惠州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刊载了我的这篇报告文学《沉重的翅膀奋力飞翔》。这篇报告文学是怎样完成的我都记不清了,因为我在书写时,我的眼睛一直是湿润的,我的心随着笔划一直在痛苦中“爬行”。 

左一起廖永钦、许媛媛、作者、韩景兹及夫人。

笔者经常乘坐公交车。有一次,好不容易盼来一辆公交车,穿着高跟鞋又提着两袋沉重货物袋的我上车后尚未站稳,车便“呼”的一下就又启动了,我身不由己便踩到了坐在座位上的一位靓女伸出的脚。她瞪了我一眼随口就骂“你盲的?”我无言以答,虽然我不盲但毕竟是我踩了她的脚。我想,如果我真是个盲人呢?我看见过道里还站着好几个年纪比我大的人,但车厢里“老弱病残孕”专位大都被青年人坐了,就是没人让坐。这些年轻人的心里在想什么呢?他们表面平静内心也一样平静么?哎!我们这代年轻人怎么了?我对双目失明的残疾人有了更深理解和同情,难怪盲人李爱民说,我天天有痛苦,现在有钱了,做老板了,但我还是有车不能开,走路踩到别人的脚,吃饭碰到杯子。李爱民是在1979年对越战争部队攻打扣林山战斗中失去双眼的退伍军人。

吉隆埔仔村的陈荣娣,是一个苦难重重的女人。由于她不甘被丈夫长期打骂,50岁那年已经做了奶奶的她和丈夫离了婚,60岁以后竟然又收养了3个弃婴。为了生活,她不得不去种菜、卖菜、捡垃圾。为了给兔唇的养子做矫正手术,她抱着儿子睡桥墩,还去讨过钱... ...历尽生活的种种磨难,我被她深深地感动了......《陈荣娣和她捡到的三个弃婴》报告文学在《惠州文学》及其它报刊发表后,许多人来电来信息说:感谢你为弱势群体讲话。后来我采访的残疾人就越来越多,有盲人、哑人、聋人、肢残人等等。那时候,这些人经常出现在我脑海里,我常常想,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如果能把这些残疾人内心的痛苦和他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结集成书,告诉人们、激励人们,也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弱势群体,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满。

左二陈荣娣和她捡到的三个孩子。

我把写好的每篇文章给正在读高三的儿子看,他说,残疾人都这么坚强,我们这些正常人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是的,正常人也需要感动需要激励。我每次到各地采访残疾人,至少要采访三至四人,记不到那么多,只得用脑记,晚上回来先把他们的话再慢慢回忆,每个人所讲的话、所做的事先记好。许多人都说,写作是如何的辛苦,我亲身体会,我的那些300字的稿纸会替我说话。那些稿纸可是我的宝贝儿,每写一个人,几乎要用上大半本,涂涂画画又再抄一遍,再请人打字,自己不会打字,苦啊!一次,家里只我一人,我买了两个面包权当晚餐,一下班就急不可待地抱着那些300字的稿纸就爬起来。写着写着,我忘了换衣服、忘了吃那两个面包、忘了冲凉、忘了已到深夜,到天亮时,才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在这本书的采访撰写的过程中,我非常感谢从头到尾陪我们去采访达两年的一位残疾人——原惠城区残联副理事长、市盲人协会主席廖永钦同志。我们去采访有个原则:不吃残疾人的饭、不拿残疾人的赞助。在采访过程中,大都过了工作用餐时间,只好去大排档快餐店经济解决。本单位一部破巴宁车“喝”油如喝水,经常途中息火,尴尬百出,险象环生。

本书的编写,得到惠州市委、市政府、市残联、市文联、市作协等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政协主席叶业坚为本书书名题字,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任市关工委主任田业如、市委副书记陈仕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幼荣为本书题词,市政府副市长林添好为本书写序;市残联、市工商局、市海洋与渔业局、惠东民政局、惠东工商局、惠东残联以及李帝轩、赖锦玉等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还要特别感谢杨城、周汉光、许媛媛等人对残疾人事业的热心支持,向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及各位仁翁善者表示感谢!

本书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由于水平、时间有限,有些篇章明显粗糙、缺乏深意。如果本书对人们有所启示,对构建和谐有所补益,则吾愿足矣。

   作者:2006918日。

送书到军营留影

作者简介:梨花,原名林丽华,现任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散文选刊·下半月》签约作家、《海外文摘》签约作家、惠州市、惠城区“非遗”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出版个人专著6本,曾获“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国当代小说奖”、广东省“第七届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优秀奖”、广东省《作品》提名奖,连续七年荣获《中国散文年会》奖。2016年,家庭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参加征文请点击蓝色字看链接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 暨第二届“星空杯”诗歌创作大赛联合征文


《中国当代文学精品选》

隆重征稿中,欢迎大家来稿

二、来稿请发到指定邮箱,文章后面附上150字内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微信、电话、详细地址、邮编)。文章审核通过后会邮件或者微信通知。作者也可直接加主编微信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