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今天60岁 ——写在公历2020年5月24日|| 门图 (哈尼族)

 作家平台 2020-08-12

品茶

我今天60岁
——写在公历2020年5月24日
门图 (哈尼族)

我今天60岁。
今天,庚子鼠年辛巳月丁卯日,农历闰四月初二,公历2020年5月24日,宜订盟、纳采、祭祀、动土、破土,是良辰吉日。
自然啦,我的生日又怎会差呢?按哈尼族父子连名习俗,我父亲以我爷爷罗标的名“标”为姓,取名“门”叫标门,而父亲的名“门”自然成了我们几个儿女的“姓”。我在姊妹中排行老二,却是儿子中的老“大”,父母亲友希望我一生无恙,健健康康,故取名“图。”姓名相加组成“门图。”哈尼语“门”意即好、美好;图,结实、健壮。姓名均好,人能不好?

美好的愿望与贫困的现实存在着距离和矛盾

父母给我取名叫门图,是希望我身体安然无恙,健康茁壮;生活无忧无虑,幸福美满。但天不遂人意,这个寄寓着父母亲友美好祈求的名字并未给我的童年、少年带来美好与实惠。
1960年5月,我出生于山花烂漫的勐海县格朗和爱尼山寨。那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母亲说,由于她时常忍饥挨饿营养不良,奶水出得少,致使我饥一顿饱一顿,啼哭不止。但人穷山饱,寨外的山林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68年我在老家苏湖小学上学,那时的小孩一入学就开始参加劳动,学校则实行半工半学,早上上课,白天要么在学校劳动,要么回家帮父母挣工分。平时,我也喜欢跟外公去串山,外公抬着一杆火药枪,背着一只大卡娅和一把刀,我自己背一只小背箩。外公见野兽打野兽,遇野鸟打野鸟,用于改善生活。此外,每次进山都要挖几塘山药,或者采集山林中、河滩上的野菜。挖到的山药有时做菜,常见的是腌菜煮山药。有时则把山药去皮后切成坨,与泡软的大米拌拢蒸熟,哈尼人叫它“们合刻”即山药杂粮。我历来吃口好,从不挑食,什么都会吃,吃什么都觉得香,尤其爱吃山药饭,时常嚷着要煮山药饭吃,为这,还挨过妈妈的骂:“人家是米不够才掺山药煮,你还说好吃。”妈妈说。

三代同堂

进入70年代,家乡依旧贫穷落后,村里大多数人家吃粮靠返销,花钱靠借贷。有这样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据说邻寨有一户人家,有一次背草排去山下卖,回来时拿出卖草排的一半钱买了一小块猪肉。回到家他舍不得吃完,只切开一小块肥肉炼了油,拿油碴炒菜吃。剩下的新鲜肉擦上盐巴后用扎篾穿起挂到火箱上。这以后,只要家里有客人来,他就取下那吊猪肉,割下一小点肉掺着其他菜煮吃,就这样,一坨肉吃了一年多。
这事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其实是被生活逼得无奈。以我老家丫口老寨为例,全村70多户人家,一年中条件好点的人家要两家人约起卖一头杀一头,叫杀卖各半。而一家半头猪肉又能吃得了多久呢?所以大部分时间既没肉也没油,更何况有些人家一年也杀不起一头猪呢。记得有几次村干部接待下乡来的工作人员,都是来我家借“猪油”炒菜。我家是“干部家庭”(父亲在县城工作),条件比其他家要稍好一些,起码油是基本保证的。

作者拜访著名作家马原


贫困的年月,母爱尤其坚强、伟大,母亲和大人们宁可自己节衣缩食挨冻受饿,也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吃饱,满足孩子们生长的需求。因此,我们的童年、少年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快乐。

两个愿望实现了一个半

人在小的时候都喜欢做梦,或者说是爱幻想,对自己未来的前途做出种种猜测或规划,我自然也不例外。学生时代,我最敬仰的职业有两个:一是老师,二是作家。每次填报志愿或当别人问我将来要干什么时,我总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当老师和作家。
多年以后,我实现了其中的一个愿望。
上小学时,我偏好语文,喜欢作文,所写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颂或粘贴到班级或学校学习墙报上。有时,老师生病或外出,往往指定我为“临时老师”替老师给自己同学上课。三中全会召开前一年,我以优异成绩考取当时当地师资力量最雄厚的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两年后毕业分配工作时,州师范学校领导写信向勐海县教育局领导推荐“该生可胜任中学语文老师。”教育局据此将我分到一所乡村学校,我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了却了多年的凤愿。
至于另一个愿望,即当作家的梦想,虽然长期奔波于追梦的路上,但一直未能真正实现,顶多算圆了半个梦。
参加工作当年,即1980年,我开始了业余创作,起初以诗歌、民间故事和新闻报道为主,诗歌处女作《山溪》在《西双版纳报》发表,民间故事《海友王的女儿》发表在《版纳》杂志。1983年,经勐海县教育局同意,我参加成人高考并获得录取,脱产带薪到昆朋师专进修中文专业!期间,仍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课余写作,文章先后在学校《百草园》《校刊》和《滇池》以及《山茶》等杂志上刊登!
两年后学业结束,返回老家勐海二中(后改名格朗和中学)重操旧业。1987年改行,先后在国营勐海茶厂和多个行政部门供职,期间,仍常年坚持于八小时外“舞文弄墨。”并于80年代中期加入了西双版纳州作协和云南省文艺家协会、云南省民族理论研究会。
2016年10月15日,勐海县文联成立,我当选为副主席。之后不久,我先后加入了云南省作家协会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至此,我成了不是专业作家的“作家,”算是实现了我当作家的半个梦想!

作者带部分会员采访南糯山

以自己的方式弘扬传承哈尼族文化

学生时代,我喜欢看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我非常喜欢,没齿难忘: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从那时起,这段名言便成了我的座右铭,而我的兴趣爱好与写作这个特长,让我成为所在单位的宣传报道员和秘书,成为同行和周围人眼中的“能人”和“有本事的人,”成了我为自己民族、为自己所热爱的文化、文学工作和奉献的独特方式。在国营勐海茶厂,我倡议创办了《勐海茶讯》;与西双版纳报社联合开设了“茶王杯"摄影赛;参与了《勐海县志》茶业卷主撰工作;在民委,我牵头组织勐海县各族文学青年,收集、整理民族民间传说、故事、颜语,负责民族民间文化三套集成工作,编辑、出版了《西双版纳哈尼族民间故事》《布朗族民间故事》《勐海县少数民族纪略》等书,曾被评为西双版纳州搜集抢救民族民间文学工作积极分子。在勐海县林业局,我主持创办并主编《勐海林情》,与西双版纳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办了以保护森林和自然为主的专题节目。    “我热爱民族文化,我喜欢写作,写作是我毕生的爱好,也是我最主要的特长,我愿以我的方式和特长,为自己的民族文化奉献一份力量。”90年代,我曾在西双版版纳报上,以整版的形式推出了哈尼族节日文化介绍,首次系统地向外宣传展示哈尼族文化,我曾联合傣族学者岩温扁(李正祥)等专家、学者,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民间文学培训班班、改稿班,在《山茶》杂志开设了西双版纳民间文学专号刊登版纳作者作品,在格朗和建乡30周年之际,我征得乡党委同意,在《云南民族报》推出格朗和专版,全面系统宣传展示格朗和乡发展成就以及民族文化和习俗!
回首往事,未曾做过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值得多么辉煌的业绩,聊以自慰的是,没有虚度过自己的年华,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自己钟情的哈尼文化和文学创作上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坚守着、耕耘着,先后创作、发表了3000多篇各类作品,有百余篇获奖。其中,新闻特写《吃了文字的民族在飞跃》获云南日报“边地欢歌”征文三等奖;散文《重游打洛镇》获云南日报“八千里边防线”征文二等奖;纪实作品《爱尼山寨按摩女》获全国文学征文优秀奖;散文《母亲以哈尼族古训引导我前行》获第五届中外散文诗歌比赛一等奖;茶文化专著《勐海茶事》获西双版纳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作品三等奖。编著、出版了7部文化、文学专著,在西双版纳哈尼族文化史上创下多个第一:第一个出席阿卡/哈尼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且参加次数最多的学者之一;第一个扑国外参加东南亚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的西双版纳本土哈尼族学者之一;第一个参与编写辞典、县志等文献专著的作者之一;第一个在西双版纳报、云南民族报上推出哈尼族文化专版的哈尼族作者。此外;1998年组织了丫口老寨三度活动,开创了以村寨为单位庆祝节庆活动的先河;2017年牵头组织了近3000人参加的标神阿谷家族聚会活动,创下了此类活动最大规模记录;2019年9月创建了勐海县流沙河文学社。


作者率部分作协会员到边境乡村关双采访

我的文学事业,从我退休后开始

退休后,我变得更忙了。妻子常常如是说。
“是的,”我告诉妻子:“我的事业,从退休以后才真正开始。”   2010年,我从勐海县林业局主任科员任上退休。当月,我当选勐海县林业系统老龄体育协会秘书长,在之后两届换届选举中又分别当选秘书长和主席,直到现在还在任主席。退休后第二年,即日012年初,我被勐海县哈尼族学会聘为办公室主任,成为首届勐海县哈尼族学会两名专职工作人员之一。在2016年换届选举中,当选勐海县哈尼族学会第二届副会长。2014年,西双版纳报社聘请鉴约摄影师,我顺利鉴约,成为当时勐海县两名鉴约摄影师之一。在2016年10月勐海县文联成立时,我当选为副主席。2019年,我与部分志同道合的文学人士共同倡议,并牵头组建了勐海县流沙河文学社,紧接着勐海县作家协会获得县文联批准,目前挂牌前的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我成了事实上的负责人。
时光荏冉,岁月如梭。
不知不觉间,我退休快要满10个年头了,而今年这个月的月末,我将迎来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60岁。作为60岁的人,我上有80多岁的生父生母,年近80的岳母,她们平时的吃喝拉撒都需要我们照顾。下有一双儿女,儿子已于两年前结婚,女儿亦将于今年内完婚,我们俩老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升级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为凡夫俗子,我们与大多数国民一样肩负着赡养长辈、呵护小辈的义务。
另一方面,按新的国际年龄划公标准,65岁之前尚属青年人,按照这个标准,我离步入老年人行列尚有一大截距离,我目前的身体也还算硬朗,趁现在自己还能动,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且喜欢做的事情,也算是在其位谋其政。今天是我60岁生日,但我还不能在家尽享天伦之乐,陶醉于亲友美好祝福的欢笑声中,我必须前往州府所在地景洪世纪金源大酒店报到,出席将于明天即2020年5月25日召开的西双版纳州第六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5月30日,我得主持召开勐海县作家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近期还有两个征文活动,一是“好讲好勐海故事”,二是“勐海茶勐海味”百篇文章。此外,争取于近期创办流沙河文学公众号,年底或明年初创办流沙河文学纸刊,为勐海县本土作家、作者提供发表作品平台。勐海县作家协会成立后,我将团结带领班子成员,致力于凝聚本地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发现、培养文学新人,开展学习、培训、交流、探讨和文学采风活动,繁荣发展勐海文学事业!


门图,西双版纳本土哈尼族作家,大学文科毕业,业余时间喜欢“舞文弄墨”,先后在中央、省、州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民族风情、理论文章、新闻作品近3000篇.有百余篇获奖。出版了《爱尼风俗歌》、《勐海少数民族纪略》、《西双版纳爱尼村寨文化》、《勐海茶事》、《秋千架下的欢歌 ——门图文学作品选》、《西双版纳哈尼族谱系.标神阿谷》、《追梦阿卡人》等文化、文学专著7部,其业绩被载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多种书刊。
现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勐海县哈尼族学会副会长、勐海县文联副主席、勐海县作家协会主席。

稿稿

广稿广稿

CIP16500

稿

稿20191220208


稿150  

稿3423330539@qq.com

13113308976

wxfwxf3366

QQ3423330539





(:zjptzjpt  )稿稿++

稿2163064132@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