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藤博文访华,本打算援助戊戌变法,却直接导致康梁维新的失败

 浩然文史 2020-08-12

伊藤博文

戊戌变法因慈禧发动政变而宣告失败,光绪帝被囚禁,康梁流亡海外,六君子血溅菜市街,各省支持变法的官僚悉被罢免。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通过平稳改革进入近代化的机会,慈禧等守旧派也成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可你或许不知道,戊戌政变的发生,竟跟日本人伊藤博文访华有关。


一、伊藤访华


一般认为,甲午战争之后,中日仇恨自此开始。但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对对方的情感,似乎都不完全是仇恨那么简单。

中国方面,日本以蕞尔小邦打败了东方大国,这让那些开眼看世界的读书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深受触动,他们看到了日本的强大,所以在中日和约即成后,热衷于以日本为楷模,效仿日本变法自强。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以康梁为核心的戊戌变法正式开始。

日本方面,自己虽是战胜国,但国内资源严重不足,资本主义发展又不充分,不得不希求中国的市场和资源,所以对中国又打起了外交亲情牌,大谈东亚同文同种,表示甲午战争都是误会。同时,日本也乐于援助(至少是声援)中国资产阶级的改革,因为这样能提高中国政府的办事效率,以便加大资源开采效率和日企在中国的稳定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

在双方心照不宣下,出现了甲午战后第一次中日外交升温——伊藤访华。1898年6月30日,第三次担任首相的伊藤博文辞职,宣布以个人身份游历中国。9月11日到达天津,随后,洋人在华报纸大肆宣传伊藤是为中国变法而来。

此时戊戌变法已经接近尾声,陷入了困境。维新派正在策划围园杀后,守旧派正蓄势向维新派发起攻击,而伊藤博文的介入,让两派之间的天平瞬间倾斜。


二、戊戌变法勉强开始


1898年1月24日,在总理衙门西花厅,举行了维新派、洋务派、守旧派大辩论。在这次辩论前,康有为曾五次上书,表达了他的改革思想。慈禧等守旧派也仔细研究过康有为的五书,知道想要维持大清统治就得自强,而康有为五书里提到的军事、文化、经济改革等从前也搞过,所以他们对这几条改革并不反对,但对核心的政治改革,守旧派绝不松口,“若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戊戌变法丛刊》)。

公车上书

西花厅辩论给康有为最大的教训就是,皇帝无权,指望皇帝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根本不可能,如果想要变法必须得有自己的武装,以此为依靠掌握实权。在没有实权之前,必须妥协。所以西花厅辩论后,维新派对守旧派进行了妥协,康有为答应在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后,维新派对政治上的改革一概不提。

光绪这边,他表示如果再不改革宁愿“就此退位”,慈禧无奈之下只好“由他去办,侯办不出模样再说”(《戊戌变法丛刊》)。表面看,慈禧似乎放权了,但其实她只允许光绪搞搞洋务企业、澄清吏治之类,真要搞资产阶级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那就得镇压。

就这样,戊戌变法在各方力量的钳制下别别扭扭地开始了。在变法开始后,康有为私底下将变法策略由依靠皇帝和平改革变成了积蓄力量、扫除后党守旧实权派,尔后举国一致,奋发图强。

西花厅


三、新法的困境和争取武将


表面来看,百日维新轰轰烈烈,光绪帝几乎每天一封上谕,好不热闹。但地方督抚大员,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响应新法,其他大员对光绪的革新诏书拖沓不予执行,对慈禧的懿旨倒是奉若瑰宝,变法陷入困境。

守旧派和维新派双方都在采取动作,希望变法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守旧派这边,9月16日,慈禧就背弃前约,将高官人事任免权、京津军事权收归己有,直接扼杀了光绪帝的改革大梦,并进一步勒紧了光绪帝的紧箍咒。

康有为(中间)

维新派这边,开始争取武将,准备“围园捕后”,抓住实际操控朝政的慈禧,清洗守旧势力。当时直隶地方直接带兵还有可能被争取的就聂士成、袁世凯、董福祥三人,维新派判断“聂、董二人,一武夫”难堪大任,所以将宝押在了袁世凯身上,只有他能“拥兵权可救上”(《康南海自编年谱》)。

维新派多次派人造访袁世凯,但袁杜门不见。9月11日,即伊藤到达天津的那天,光绪根据维新派的意思,召袁世凯从天津小站进京。9月14日,袁无奈进京。16—17日,光绪两次接见袁世凯,对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能支持自己,以天下为己任,革新中国,事后重谢。

无力回天的光绪

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所议者,皆杀人作乱”(《袁世凯日记》)。袁世凯拍案而起,义正辞严,满口答应了维新派起兵勤王、围园捕后的要求。维新派自认为一切准备就绪。

影视剧中的袁世凯


四、伊藤直接刺激了戊戌政变


话分两头,再看伊藤访华。伊藤9月11日到天津,12日直隶总督荣禄宴请伊藤,袁世凯作陪。此时的报纸疯狂宣传伊藤是为支持中国变法而来,这种谣言传遍京津两地,最终传入皇宫,这让维新派和守旧派都很激动!

在两派看来,伊藤名义上是民间人士,但他三任首相,又是日本公爵,在日本有很大的影响力,一旦他支持光绪,那就代表日本支持中国变法,维新派将获得强大的外援,守旧派必将穷途末路,投鼠忌器。光绪也认识到伊藤的重要作用,令侍从把电话打到天津,邀请伊藤入京。

9月14日伊藤入京,陷入困境的维新派像打了一针强心剂,而守旧派则一片惊恐。9月16日,康有为和伊藤见面,按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所说,二人所谈皆变法之事,伊藤答应全力以赴帮助中国变法。当天光绪决定任命伊藤为客卿,当中国变法的导师,并定于9月20日接见伊藤,举行正式的任命仪式。

影视剧中的伊藤博文

这一消息流出,守旧派五雷轰顶,“伊之来华,乃非常之变”,甚至在守旧派中传出了伊藤将入军机处”(《戊戌变法丛刊》)的谣言。他们知道,一旦伊藤接受了光绪的官职,维新派的政治改革就不可避免,守旧派必然全面落败,因为如果要废弃变法就会得罪日本,日本很可能再次侵华。所以,这直接坚定了守旧派在20日光绪正式任命伊藤以前,对维新派发动政变的决心。

守旧派骨干杨崇伊上奏请太后赶紧“训政,方可救危局”(《戊戌变法丛刊》),慈禧为“天下”计,决定训政。

影视剧中的慈禧

9月19日,慈禧密诏直隶总督荣禄入京,当夜慈禧由颐和园赶赴紫禁城,控制了光绪,此即戊戌政变。

20日,受控制的光绪傀儡式地接见了伊藤和袁世凯,但在接见时他“一言不发”,表情“为之动容”却又“无答谕”(《清德宗实录》)。

21日,慈禧借被控制的光绪之口向各国公使公布了早已准备好的“训政”诏书,宣布中国重新回到太后当政的局势。

清朝彻底失去了一次维新自救的机会。

影视剧中的荣禄


文史君说


自古以来,变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为期103天的戊戌变法,是行将就木的大清帝国枯木发荣的良机,但是这场难得的历史机遇却葬送在慈禧等守旧派手中。表面看来,是伊藤访华刺激了守旧派围攻维新派,致使维新派一败涂地,但一场改革的成败绝不会系于一人。虽然戊戌变法是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但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其代价并不是所有的阶层和群体都愿意承担的。

参考文献

贾小叶:《从“逆后”到“贼臣”——戊戌己亥年间康党宣传的策略调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

杨天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社会科学论坛》2018年第6期。

郭霞:《伊藤博文访华与戊戌政变》,《晋阳学刊》2008年第2期。

毛海建:《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先前研究的认知、补正、修整》(一、二、三),《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4、5、6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