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运河的那些事儿》第六课 | 1700多年历史的黄金水道——萧绍运河

 真友书屋 2020-08-12

杭州这座城市,水是灵魂。

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中国大运河,呈南北向贯穿杭州古城,数千年至今,依然静静流淌着。它成就了这座城市的经济,也沉淀了杭州悠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古往今来,大运河流经杭州古城的各个地方,究竟发生过哪些有意思的事儿,有着什么样的风土人情,在这些年的社会发展中,又能看到怎样的今昔对比?

自4月13日开始推出《大运河的那些事儿》“音频小课”系列,请来各路专家当主讲人,通过文字报道和音频小课的形式,将大运河杭州段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不为人知的历史娓娓道来,让你在这里读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

今日推出第六篇,和大家聊聊萧绍运河的历史。

萧绍运河,又名西兴运河,萧山的母亲河。老底子的萧山人都亲切地叫它“官河”。

这条1700多年历史的黄金水道,属于浙东运河的西段,是大运河浙江段遗产河道之一。从滨江西兴出发,绵延20多公里,流入绍兴,横贯萧绍平原,哺育了两岸儿女。

至今仍流淌在萧山城的萧绍运河,曾经舟行如梭。历史上宋高宗、康熙、乾隆的龙舟都来过这里;浙东丰富的物产,由此运往天南地北;乾隆、陆游的诗中,都有它的身影……

前身是山阴故水道
最早修建原因是灌溉

为什么说萧绍运河是萧山的母亲河?

用三句话来概括就是——萧山因运河而生存、因运河而繁荣、因运河而文明。

浙东运河200多公里,从西兴到宁波,其中西面打头的就是萧绍运河,在萧山境内的萧绍运河有22.6公里,占了整条浙东运河的十分之一左右。


浙东运河(盛锐 制图)

萧绍运河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当时正值吴越争霸,范蠡为了构建军事堡垒修筑山阴大小城,也就是绍兴城的雏形,同时也疏浚了废弃河道山阴故水道。河道从山阴城的东城门一直到上虞,连通了东西小江,成为越国的交通命脉。

公元307年,晋代会稽内史即当时的绍兴“市长”贺循主持修建了西兴运河,把各条旧河道打通,一路从钱塘江南岸的永兴西陵(今西兴)通到会稽郡,算是基本形成了萧绍运河的雏形。之后历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凿、维修和疏浚,才形成了今日仍旧在萧山城内流淌的官河。

最早修建西兴运河,最重要的目的是灌溉,相当于是一个水利工程。比如,北宋时期,湘湖是堰塞湖。萧绍运河和湘湖通过调节闸坝连通,两者互相配合,运河负责沟通各个水系,而湘湖则像一个水库,形成一个循环水系,旱时引水、涝时排水,灌溉了运河沿线14余万亩良田,成为哺育萧山百姓的甘露。

萧绍运河的航运功能是后来慢慢被挖掘出来的。

水运是古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海运风险大、成本高,钱江水道时常有泥沙淤塞,而萧绍运河是内河航道,既方便又安全。在漫长的1700多年间,萧绍地区出产的大量谷帛、盐酒、山货等物品,渡过钱塘江,通过走京杭大运河,运往北方,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品,则通过浙东运河,从宁波出海,远销海外。各地物资也通过运河抵达萧山,极大繁荣了沿线经济。

南宋时期,萧山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直到近代,运河沿岸依然商号云集,舟船日夜不息。回澜桥上清代的一副桥联,描写的就是昔日官河的繁华:“半市七桥足证东土人烟聚,一河六港汇使南流地利兴。


昔日繁华的萧绍运河

宋高宗出殡走的也是萧绍运河
康熙乾隆都来来过

物产走水运,人也一样。历史上,宋高宗、康熙、乾隆等多位皇帝的龙舟曾到过萧绍运河。

像宋高宗,前前后后多次往返浙东运河,途径萧绍运河的行程,有历史记载的有3次。就连死后出殡,也是经由萧绍运河抵达绍兴墓地。出殡的大队伍,从杭州到绍兴,整整走了5天。当朝大臣周必大所作《思陵录》有详细的记载:

三月十八日开始出殡,从新开门(在杭州清河坊与望江门之间)出发,登舟渡钱塘江抵达西兴。由马车送行二三里至运河埠头,由108只大船只开道,104只押后,自黎明出发至萧山县城江寺已经是傍晚,在江寺宿夜。十九日再行35里至白鹤桥(今衙前)午餐,后又前进15里至钱清江边。因当时钱清江水位低于运河,两边设坝,至钱清江涨潮与运河水位相平,才能拖坝过江,因此船队到钱清镇时又是夜晚。二十日续行,在柯桥休息用膳后,至晚进入绍兴城。

这支由213只船只组成的出殡队伍,从临安出发,横渡钱塘江,穿越萧山的古运河,历时5天才最后抵达上皇山麓墓地。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5次到浙江,其中第二次舟行浙东运河,前往绍兴祭禹。不论是前往绍兴祭禹,还是返回杭城,均途经萧山西兴。回城的一次,还在西兴过夜。

选自《康熙南巡图》第九卷,

呈现了萧山境内萧绍运河两岸的
市容市貌、风土人情,
堪称萧山的清明上河图

乾隆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南巡浙江。其中第一次南巡时,经浙东运河,前往绍兴祭禹。一人出游,万人随从,当时的萧绍运河,巨舟千百艘,首尾相接,列队渐进,旌旗招展。

乾隆帝为萧绍运河的美丽景色所倾倒,直接用萧山、西兴作为诗名,写下《西兴诗》、《萧山道中》,回杭州行宫后意犹未尽,继续下了首《至圣因寺行官》。

除了帝皇,家住绍兴的陆游,出绍兴的必经之路也是浙东运河。从杭州出发,通常到船行至萧山,就到了晚上,所以萧山也成为浙东第一驿。陆游途径萧绍运河,在萧山夜宿时,留下了很多有关萧山的诗句,直接以地名为名的就有《雨中泊舟萧山县驿》、《过江至萧山县驿,东轩海棠已谢》、《梦笔驿》、《萧山》、《西兴泊舟》等等。

陆游的诗(来自《萧山古诗五百首》)

清末民初的城河街
名副其实的萧山CBD

运河带给萧山繁华富庶,让西兴老街、萧山城河街、衙前老街等都成为当时的闹市街区。其中,清末民初城河街的繁荣景象便是一个缩影,据记载,当时城河街两岸的旅馆、酒家、当铺、五金店、百货店、茶楼等各种店铺多达上百个,是名副其实的萧山中央商务区。

旧时城河街

陈公桥、市心桥一带商店平面分布图,
向世人昭示昔日城河街的繁荣

光是吃的方面,就各种选择。去茶楼喝茶,当数绣衣坊的旭日东升楼茶社规模最大,跨越城河,前后三进,分别供应碗茶、壶茶、名茶,一边喝茶一边还能听说书,无比惬意。

茶馆说书

摆宴席的饭店,“同春园酒店”菜肴经济实惠,“荷叶粉蒸肉”清香可口、齿留余香;西市的“朱万和酒店”菜品丰富,晚上生意尤其兴旺。此外,还有明月坊的“姑苏鸿运楼菜馆”、东门新市场的“四季春菜馆”、仓桥上街的“湘湖饭店”,每一家都各具特色,若遇节日,店家还会邀请名角唱戏,好不热闹。

还有西市凌家桥的“万隆茶食店”,、明月坊的“同馥昌香糕店”、“戚士林馄饨”、“ 李大昌水磨年糕”等,都是萧山知名的老字号,保证你走一趟城河街吃到扶墙出。

万隆茶食店广告

自家请客,定是要去陈公桥到板桥一带的码头大采购一番。这个地方,每天有三、四十艘左右南自临浦、义桥,东自坎山、衙前、长山来的船只,运来大米、山货、水产、家禽家畜等各类农副产品停靠在各埠头售卖。

想要采购河鲜,就到凌家桥,就在现今西门菜场一带,这里是西乡水产品的集散地,南门江的鱼虾、湖头陈的河蚌螺蛳、湘湖的鲫鱼等应有尽有。

“老大昌酱油”这家老字号,从1842年开店一直开都现在。去东门打一壶鲜得掉眉毛的“老大昌酱油”,成为每户萧山人保留至今的生活习惯。

“老大昌酱油”酱缸

穿的方面,作为浙东首邑的萧山,也是豪得很。没有穿一件绣有自己名字的手工订制套装,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

东门的“德号”“ 裕号”,西市“义顺绸布”“ 公裕绸布”“ 惠和衣庄”等服装店,都有专门的师傅为你量体裁衣,中式长衫马褂、旗袍,还是西式洋服,任君挑选。

当然,在吃喝玩乐的同时,城河街也会提供各方面保障。如果头痛脑热,就去创办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的“公济号中药店”,店里居然养着梅花鹿,专门卖金鹿丸、黄病降矾丸,还有名医坐堂。如果要看儿科,就去东门直街的“天生堂药店”,这里的小儿回春丸最负盛名。如果手头紧张,就去萧山最大的典当行——安仁当铺,这里童叟无欺,价格公道,能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安仁当铺契据

还有当时萧山最大、最先进的工厂,位于东门外转坝、萧绍运河南岸的通惠公纱厂,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正式投产,萧山人陈光颖是创始人之一。它与杭州通益公纱厂、宁波通久源纱厂并称“三通”,是当时浙江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最具影响力的三家民族资本工厂。

通惠公纱厂依靠运河便利的交通和过硬的质量,产品销售供不应求,在1910年南洋劝业会竞赛中获超等奖,一度享誉海内外。到1918年,该厂年产值高达500余万元,光是工人就有1000多号人。只可惜后来因为战争倒闭了。

时至今日,不妨到萧山沿着官河走一走,去永兴桥、市心桥、梦笔桥、回澜桥转一转,或许还能感受到当年萧山CBD的繁华。



编辑:任黎

图文来源: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杭州历史建筑微信平台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