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铎、黄道周书法比较——用笔与用墨的不同

 事奴 2020-08-12

王铎和黄道周用笔有相近之处,但不同之处更多。我们将二者纳入历代帖学杰作中作比较,很容易发现:王铎的用笔自出机杼,"气足为壮","不知以何为祖也",黄道周用笔则运用了大量的古典元素,这和他的道媚浑深的书学观是一致的。

王铎作书多用长铎羊皇,多逆势裹铎入笔,收势回护,羊毫较软,容易写的绵弱,长铎更难驾驭,但王铎却充分掌握长铎羊毫和生宣洒墨的特性,点画浑厚,不露圭角,不拘细节,不显铎颖,线形峨峭多变,但又无规律可循,常常聚墨成点,粗头乳服。这样的用笔和线条实在大胆而新奇,甚至是主流帖学中所忌讳的,若放在魏晋至明中期,一定是被斥为"巧道"的。正是这种大胆和独到,使我们看到了一种从所未有的用笔,其行笔中正饱满,笔画中段壮实,一反时人"中怯"么病,雄壮挺拔,邮健沉厚,且左冲右突,纵而能敛,放而能收,展现的是力度和壮美,启功先生论书绝句中赞王绎:

破阵声威四海闻,敢移旧句策殊勤。王侯笔力能枉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可见,王铎用笔线条的力度有多强!他也中所渴求的那种雄奇的,能撼天动地的力量也只有通过扛鼎的笔力展露出来。王铎对于线条的内部变化的丰富性并不关也,长铎羊毫也不利于婉转的小动作的表达,过多的小动作会影响线条的为度。为了保持线条的"厚"和行笔的痛快,单根线条提按起伏变化也不太大。王铎强化了线条的直曲变化和角度的变化,更是使笔画么间粗细对比极其强烈,常常是大块的面和细劲的长线交织在一起,成功地解决展而大后的耐看,这种创新也是前人所没有的。王绎用笔多以长线条,所谓长枪大戟,横刀立马,线条间连绵不绝,断笔相对较少,草书更是"一笔书",于转折处,多用方笔,,生拙老辣,显得筋骨强健,似受魏碑用笔的影响。

王铎一生标榜忠实地学"二王",若以他的笔画线形以及为度和"二王"比对,实在很难直接找到"二王"的影子,甚至王铎之前的书史中的任何一家也难找到这样的用笔和线条。是"基因突变’也好,还是锐意革命也罢,其用笔和线条最终被历史所承认,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变"。

黄道周用笔主要取法钟繇,他将钟繇的笔法贯穿于他的楷行草中,尤以小楷为甚。他在《书品论》中说:

楷法初带八分,以章草《急就》中端的者为准。《曹孝女碑》有一二处似《急就》,只此通于古今,余或远于同文耳。真楷只有右军(按:原文如此,应为钟絲)《宣示》,《季直》,《墓田》,诸俱不可法。但要得其大意,足汰诸坪靡也。

如果将黄道周的小楷《石斋逸诗》和钟繇的小楷《荐季直表》放在一起,就会发现两幅作品里的笔法太接近了。细比较之,可发现黄道周的小楷里很多笔画的写法就直接学自钟礙,如《石斋逸诗》中"渡"字左侧的撇和《荐季直表》中"廉"字左侧的撇,《石》中"弓"字最后的竖勾和《荐》中"剧"字最后的竖勾等等。《荐季直表》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期的典型作品,古朴而姿媚,隶意极浓,黄道周极力追寻这种古意,甚至小楷和行草中浮鶴钩的钩法和横钩直接就是隶书中的写法,极为特别,横折和撇掠也借鉴了隶法,但用笔又不似钟繇和隶书那般圆浑和苍涩,应该吸收了王義之秀丽逸致的笔法,又揉入硬朗劲峭之气,这样的用笔与魏晋之后的小楷完全拉开了距离。

与王铎大不相同的是,黄道周的行草用笔多以侧势露铎入纸,收笔多出铎。小字起行收分明,顿挫得当,线条内部轻重变化明显,圭角分明,用笔精到,起承转合一丝不苟,线条细劲,曲线很多凝练如绕指柔,如果将王铎的线质和用笔发力比作刚猛直接的外家拳,黄道周则是内劲十足的太极拳。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黄道周运笔在使转自如的基础上,加入大量点画线形的变化,但自然而不突兀,使其单字内部节奏异常丰富,表达了他丰富的内屯、世界和卓尔不群的君子气。黄道周行草笔法来自于二王和楷法的精熟,其楷法本来自钟繇,又参以索靖章草笔意。关于这点,黄惇先生在其所著《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中说;

他(指黄道周)的行草书显然与其小楷具有相同的风格特征,清人秦祖永评其"行草笔意离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他虽以二王为宗,个中又揉入许多章草意味,如其所言章草《急就》为法,可"通于古今"。巧笔多用转折,并将这种表现刚健的用笔与圆转巧妙地结合起来,于生辣中见流贯。

与王铎的线与线之间强烈对比不同,黄道周行草的线与线之间反差相对较小,其优雅典丽直逼右军整体而观之,单字线条之间,字与字的线条断点很多,均以势相呼应。大字较小字浑厚圆劲许多,应该渗入篆隶笔意。无论大字小字横线较纵线要细,且横线部分多虚笔,纵线多社实,撇画和竖画下部逐渐变粗,这种线形也明显是受钟繇影响。

王铎是大胆运用涨墨第一人,其大块面的对比,行笔过程中,墨色从积墨到润墨,到少墨再到枯墨,因墨的变化而运笔由快到慢的节奏产生线条的强烈对比,在大尺幅的立轴中形成极强的视觉冲击为,这是王铎利用生宣快速烟墨的特性和长篇巨幅的新形式完美的结合,可以说丰富了草书的墨法和表现手段,被誉为当代草圣的林散之即是在王铎墨法的继承吸收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故散之老人极力推崇王铎,他认为王铎是自怀素后第一人。王铎的墨法传入日本,更是对近现代日本和东南亚的书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王铎在用墨上的开拓创新其历史意义是无人能及的。

用墨上,黄道周小字作品墨的变化不大,基本沿装前人,大字立轴部分作品有明显的由浓到淡到枯到渴的自然变化,墨气也很浓重,这和王铎倒是很相近的,另一-部分则墨的变化不明显,这可能和他用的书写材料有关吧,黄道周除在宣纸上写字外,还喜欢在绫和绢上写字,绫、绢的渗墨要比宜纸差的多,墨的变化很难体现出来。

王、黄二人在用笔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线条自然也有相近的特点,最大的共同点是盘曲缠绕、率意连绵的长线条大量使用,线条的内部动作极少,且线条起承转合不计工拙,变化莫测,自由奔放,气势如虹,自出己意。这种共同处在大幅立轴中尤其明显,一定程度消解了前人用笔成法对感情宣泄的束缚,这也是他们有别于时人和先贤的重要之处,也是他们创新所在。但他们在用笔上的差别更大,用不同的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他们的用笔,线形、线质都完全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