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周瑜篇(特别篇)

 金色年华554 2020-08-12

三国良将系列之周瑜(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原本计划以四篇文章讲完周瑜,结果写完前三篇,连赤壁之战都还未开打。剩余部分如果全部放在一起篇幅过长,索性再开一篇,把蒋干盗书拿出来作为特别篇。欢迎对三国有兴趣的朋友翻阅我的往期文章。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周瑜篇(特别篇)

周瑜

周瑜重大事件之十二——蒋干过江

无论正史还是演义,在赤壁之战前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便是蒋干。演义中周瑜能成功击败曹操,蒋干“功不可没”。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第一次是著名的蒋干盗书,劝降周瑜不成却使曹操中反间计,致使蔡瑁、张允被杀;第二次则是将庞统引荐给曹操,使曹操中连环计,将战船绑到一起,导致一把火全部烧尽。

那么,历史上蒋干过江到底是怎么回事?且往下看。

相对于演义中小丑一般的形象,正史中的蒋干并没有那么不堪。蒋干,字子翼,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闲,莫与为对。”也就是说,蒋干是仪表堂堂、才思敏捷的名士,在江淮地区颇有地位。

蒋干并非周瑜同学,也非同乡,只是同为江淮人士,所以曹操才派蒋干前去游说。

蒋干一身平民打扮,借口因私事路过,顺道拜访周瑜。周瑜听闻蒋干到来,亲自出门迎接。周瑜当然猜到以能言善辩闻名的蒋干此行目的,于是半开玩笑地说道:“子翼兄辛苦,远道而来可不是给曹操当说客的吧?”

听闻周瑜如此直接,蒋干倒也镇定,回答道:“我与足下也算同州老乡,相距遥远久未见面,听闻你在这边发展得不错,我也是正巧顺路,就来和你叙叙旧,切磋一下琴艺。说我是说客,这不是在骂我吗?”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周瑜篇(特别篇)

蒋干

周瑜心知肚明,脸上仍然保持笑容说道:“我虽然不敢跟古时的音乐大师相比,但听声识曲、鉴赏音乐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噢!”

寒暄过后周瑜请蒋干进营,设宴招待。席间宾主把酒言欢,好不热闹。酒足饭饱,周瑜对蒋干说道:“不好意思啊子翼,我一会还有公事去办,需要离开几天,你就在这住下,等我回来再好好招待你。”

三天后周瑜回营,再次设宴款待蒋干。席间,周瑜拉着蒋干走出大帐,参观江东军容、粮仓、武器库等地,展示江东的兵精粮足,然后回去继续喝酒。周瑜接着酒意对蒋干挑明:“大丈夫立于世间,一旦遇到知己之主,对外尽君臣之义,对内更有骨肉之恩。我对主公言听计从,祸福与共,就算是苏秦、张仪再生,郦食其复出,我都会拍着他们的后背拒绝游说,足下又怎么能让我改变心意呢?”

苏秦、张仪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郦食其为楚汉争霸时期著名说客,周瑜以此三人作比表决心,明确表示蒋干没有开口劝说的必要。蒋干也是聪明人,见周瑜话说道这个份上,于是自己也只能笑笑表示理解,从始至终未提劝降的事。这便是聪明人之间的谈话,点到为止,大家都明白,并且给对方都留有余地,不伤和气。

蒋干不久便回到江北,跟曹操汇报了劝降失败的事。周瑜的气度让蒋干深为折服,向曹操表示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这件事在中原士人中逐渐传开,人们对周瑜的忠诚气节都敬佩不已。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周瑜篇(特别篇)

蒋干

反间计与连环计并非史实

蒋干过江只有这一次,至于引荐庞统的第二次是演义杜撰,盗书与反间计也并不存在。周瑜与蒋干属于君子之间光明磊落的交谈,并没有演义中那么多阴谋诡计。蔡瑁并未被反间计害死,蒋干也不是小丑般的角色。

当然,小说的情节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进行的改编非常必要,也非常精彩。只不过正史中的周瑜少了心机,多了气度,并因为器量非凡被传为美谈。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周瑜篇(特别篇)

周瑜与蒋干

蒋干过江的发生时间

对于蒋干见周瑜的时间,演义中为赤壁之战时期,史料并未记载具体时间,但极有可能远早于208年。《江表传》载“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才派蒋干过江。而赤壁之战时周瑜已经34岁,虽然也算年轻,但早已过了“年少有美才”的年纪。而且周瑜当时在江东集团已经是孙权之下的二号实权人物,以这种地位周瑜转投曹操也得不到更好的待遇。

综合考虑笔者认为蒋干过江的时间应在孙权继位后不久,江东集团内忧外患之际。只有如此,才更加难能可贵,其忠诚气节才被中原士人纷纷称赞。但由于《三国演义》蒋干盗书情节在赤壁之战前的安排太过深入人心,所以没有在之前的文章中讲,仍然列在赤壁之战前讲述。

下一期,将会讲述赤壁之战、南郡之战中周瑜的事迹,以及关于周瑜与孙权之间关系的分析。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周瑜篇(特别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