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杯清茶,一份淡然

 博搜茶文化 2020-08-12

  万丈红尘千杯酒,千秋万代一壶茶。茶说,这一生就是在相逢,相逢在这一 天,你恰好来,我恰好在;你坐在我面前,从茫茫人海中走来,我能做的,是为你泡一杯茶。

  

  茶在生活中的地位,由疗疾的良药、提神的佳饮、交友的雅物一直上升到事艺的清品,并衍生出一系列的茶艺活动和具备了特定的思想内涵,是经过漫长岁月的嬗变而成的。特别是魏晋以来,诸如“以茶代酒”、“陆纳杖侄”等佳话的出现及茶与佛教结合而逐渐显现出朴素、廉洁、宁静、清雅、淡泊、去欲、和睦、互敬……一系列象征意义。因此,茶艺的精神及给人的审美愉悦总是离不开这些内容。它最终是对人的品行道德的一种修 炼。

  茶和水的缘分,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仿佛是来赴一场千年的邀约,茶是水最美的风景,水是茶久等的归人,见面时,无须言欢春花秋月,亦无需倾诉久别重逢的喜悦,只是默默无闻的相依相融,茶为水释放生命中最美的馨香,水陪茶同甘共苦,冷暖不弃。

  

  一个人在寂寞的雪夜,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看落叶飘零,听雪闻香,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 佳平衡点。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对于方外之人而言,一盏茶要尽可能沏到淡而又淡。古人言:“天不禁人富贵,而禁人清闲,人自不闲耳。”人的富贵荣华自古以来就不是老天可以左右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不必要的,要像一杯茶一样,学会在平淡处享受返璞归真。

  品茶品的是茶,静的是心,悟的是人生,涤的是灵魂。焚香:看的不是烟,而是自己的心境插花: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淡名,淡利,无争,无夺。一切自然,一切脱俗,一切入幽美邈远的意境去。方为一盏无味而至味的茶。时间从来不回答,生命从来不喧哗。一杯茶,一辈茶,茶从来不说话,宁静至此升华。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相较盛大严肃的茶席,一人独饮,内心才能升起那份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悠游自在。只可惜,这日常操持的事情,被现代人弄的高深莫测,三句两句不离茶道,有时过于讲究茶道,反而会忘记喝茶的本意。以前有一位学生问法眼禅师:师父,什么是人生之道?他说:“第 一叫你去行,第 二也是叫你去行。”同样,什么是饮茶之道?第 一是叫你去喝,第 二也是叫你去喝,哪需要那么多的大道理呢?山水自然,风声雨润,三两知己,喝茶听曲儿总归是惬意,不需要多说些什么,正所谓青山无语,胜我多情。所以,喝茶不应成为风雅华丽的伪装,喜欢喝,爱喝,尽管去喝好了。至于修道,无非是在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自然而然。禅宗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切所在,触目菩提。担水砍柴,著衣吃饭,煮水煎茶,无非是道。仰山慧寂禅师有一偈:“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意在钁头(锄头)边”。不须持戒,亦无须坐禅,饮茶,劳作便是修道。大道至简,不修乃修。

  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腹茶——唐·李昌符《婢仆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