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偷东西你会报警吗?

 轻风雾影 2020-08-12

这两天,在人民日报官博上刷到一个新闻,#7岁女童商场偷拿玩具亲妈报警#。

女孩在商场玩,路过店面,店员认出女孩曾经在店里偷拿过玩具,但询问女孩无果,于是选择联系孩子的妈妈。

妈妈赶到后,和店员一起再次询问,但小姑娘依旧不承认。随后,这位妈妈选择报警。

民警到达现场后,对小女孩进行了教育,女孩承认了自己曾偷拿玩具的事实。

事后,女孩的妈妈接受了采访,她说自己之所以选择报警,是因为之前看到过类似的视频,父母的做法是选择报警,她也这么做了,是想给女儿一个教训。

因为不是当事人,所以女孩妈妈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无法了解,也不应妄加揣测。

但7岁孩子偷窃后,亲妈选择报警,我觉得这种做法,应该是所有可能方法中,最极端的一种

但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却得到了很多支持,甚至是“摇旗呐喊”。

说实话,这样的“网络狂欢”让我有点诧异,所以,我想要跟大家冷静地聊聊这件事。

报警,真的有效吗?

从家长的角度看,它是有效的。

警察来了,跟孩子讲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偷盗是违法的,严重情况下,还会变成犯罪,需要坐牢。

民警描述对女孩的教育过程▼

孩子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在警察的劝说下承认了偷窃,这是妈妈和店员之前怎么问也没问出来的“好”结果。

而且,让孩子当众接受正义的“拷问”、不再狡辩,这也达到了“妈妈想给女儿一个教训”的目的。

但,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对孩子来说,这种教育方式真的有效吗?不会留下其他“后遗症”吗?

我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

试想一下,面对警察的询问,连成年人都会有些紧张,更何况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

当她处于紧张、恐惧中时,大脑更多的被情绪占据,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意愿去自省的。

当下承认错误,与其说是孩子“得到了教训”,不如说是被警察的到来、“坐牢、犯罪”等说法震慑住了,是一种迫于外界压力而做出的“自保选择”。

就像一个孩子打碎了碗碟,爸爸上来就是一顿臭骂。处于恐惧中的孩子,当下想的不是我哪里错了,而是什么时候爸爸才能停止骂我。

同样,当小女孩面对警察的教导时,她更多的不是思考自己错在哪里、以后要怎么改正,而是想把眼前的一切都尽快结束掉。

当然,等到事后孩子恢复冷静,她或许会意识到偷窃是违法的,也会深深地记住这件事。

但更有可能发生的是,孩子始终不能从这件事情里走出来,始终处于“被警察抓”的恐惧之中。

甚至这些恐惧、焦虑,会慢慢变成一种错误的自我暗示和自我认知觉得自己曾经是个小偷、是个坏人,这是怎么都摆脱不掉的黑历史。

恐吓教育,是伤人的软刀子

7岁的孩子,自我和自尊的意识已经非常强了。

妈妈报警,让孩子接受警察的询问,把她拼命想隐藏的“不光彩”的一面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这种“羞耻感”和“无力感”,无异于被人扒光衣服、赤裸于人前。

这样的教育方式,从开始就是“不对等”的,甚至裹挟着“你不承认、我就报警”的威胁。

而这样的恐吓,就像一把刀扎进孩子的心,一定会留下伤痕、造成阴影。

曾经看过一个调查:

近80%的人表示童年曾遭受过父母的恐吓式教育40%的人直到成年后,依旧留有心理阴影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新闻:母女俩因为上网课总是争吵不断,妈妈一气之下带着女儿跳海,虽然只是为了吓唬女儿,让她听话、好好学习,但给孩子造成的恐慌,很难根除。

这则新闻也炸出了很多网友的痛苦回忆:

有网友说,自己小时候因为贪玩不写作业或者顶嘴,妈妈就拿着菜刀要跟他同归于尽,直到现在自己25岁了,还经常做噩梦,梦到妈妈提着菜刀。

还有网友说,为了让自己长记性,爸爸直接把自己放在晾衣架上,自己当时真的怕死了,生怕掉下去摔死。

当然,除了行为上的恐吓,育儿中更常见的是语言上的恐吓:

你再磨蹭,我就自己走啦;

别闹了,再闹不要你了,怎么这么不懂事;

你都多大了还哭,要点脸不要啊。

长时间接受“恐吓教育”的孩子,是没有安全感可言的。

他会觉得,只要自己不听从父母、不达到他们的期望,就会随时被抛弃,处于长久的不安中。

我一直觉得,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还要可怕。

就像学前教育专家张博所说:恐吓教育比棍棒教育更糟糕,因为,它会让孩子的心灵遭受伤害。

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

把孩子推出去,本质上是在“偷懒

孩子偷东西,当然要教育,任由发展或者纵容包庇,都会害了她。

但这位妈妈选择报警来让孩子认识偷东西的严重性,意图通过警察的威慑来达到警示孩子的目的,这样的做法有些简单粗暴了。

看上去是无计可施之下的无奈之选,但某种意义上说,这位妈妈实际上在“偷懒”,她把孩子推出去的同时,也把教育的责任推了出去。

我一直觉得,“你不教育孩子,社会自然会教育他”是一句很无奈的话,也是一句不够负责任的话。

因为,孩子的成长中,教育的内核一定是在家庭,越小的孩子越是。

就像报警的妈妈,她只想到了让警察来,给孩子一个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教训,但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

警察的劝说再有威力,也只是社会教育范畴上的“管”,是强硬的、冰冷的、短期的。

面对一个是非观、价值观都处于初建期的7岁孩子,更需要的是来自家庭的“教”、来自父母的循循善诱。

一味借助外力来教育孩子,本质上就是推卸责任。而且,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失了“度”,把“教育”变成“恐吓”和“伤害”。

更可怕的是,只懂得把孩子往外推的父母,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一直“被嫌弃”“被抛弃”,从未“被保护”,如此一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必然会越来越远。

孩子不再信任父母、不再依赖家,家庭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战场,形同虚设。

孩子犯错,父母试着这样做

我很赞同《正面管教》里的一句话:

犯错是孩子学习的好机会。当孩子犯错时,怎么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而不是惩罚。

这句话也是我对整个事件的看法。相比于简单粗暴的报警,我更赞成这样做:

1. 平复情绪,确认情况、了解原因

在被店员告知孩子有偷窃行为后,我会第一时间先跟店员私下再次确认事实,必要时查看监控,避免听信一面之词,冤枉了孩子。

如果孩子确实偷了东西,会第一时间把钱补交上。

然后,我会把孩子带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暂时离开当下的环境,让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孩子,先平静下来(可以尝试让孩子深呼吸,利于快速舒缓情绪)。

接下来,我会低声和孩子确认事情的来龙去脉,避免引起他人注意,让孩子感到难为情。

孩子主动说,是最理想的状态。

当然,如果孩子因为担心、害怕承担后果,而坚持撒谎,我们也可以“曲线救国”:

  • 低龄的孩子,可以讲一个类似的偷盗故事,让孩子明白偷东西是违法的,需要承担后果,故事可以降低孩子的抵触心理;

  • 大一点孩子,比如这个7岁的小女孩,可以尝试通过对“既成事实”的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说出真相:妈妈看到你新买了一个玩具?是谁买的?在哪里买的?

谎言终究是谎言,孩子可以圆一个谎话,但是面对一连串的发问,瞬间就招架不住、漏洞百出了。

这时,在顺势指出孩子“偷东西的行为是错误的”,让孩子明白利害关系。

当然,确认孩子的错误行为,只是我们了解情况的第一步,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像这个7岁的小女孩,她没有告诉妈妈,她偷玩具的内在原因。是后来,在民警的劝说下,她才说了出来,因为看到小玩具很漂亮,但也知道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不好意思向妈妈开口要钱,一时没忍住就偷拿了几个。

听她这么说,莫名有些心酸。小女孩并不是贪婪、不择手段的“坏孩子”。她只是个想要玩具的小女孩,但因为知道家里困难,想体谅父母的她,选择了一种错误的得到玩具的方式。

了解了这个底层原因,我们就能更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告诉她有任何想要的,一定要跟爸爸妈妈说,我们一起来讨论能否、通过什么方式来满足她的需要,决不能再用“偷拿”这种错误的方式了。

2.承担后果,努力修正

在孩子明白了事件的性质之后,我们还要告诉孩子:

犯错后,不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承担后果。

  • 就像这个小女孩,偷拿了玩具,必须把对应的钱支付给店家,弥补过错给店铺造成的损失。

  • 同时要真诚的道歉,以求得到对方的原谅。道歉的形式,我觉得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写检讨、或者是行动上的将功补过。

就像下面这个妈妈,她的处理方式就很好。

儿子因为顽皮,在电梯里尿尿,被发现后,这位妈妈对孩子展开了教科书般的教育。

孩子先是写检查,主动在业主群道歉;又主动承担了一个月的电梯打扫任务,得到了全部业主的原谅。


3. 学会自省,提问代替说教

很多家长做到上面一步,就给事件画了句号。

但我觉得,还有一步很重要,一定不能少,那就是让孩子学会自省。

相比于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孩子“左耳进、右耳出”,我更推荐“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方法。

它让孩子自己复盘、自己来重新书写事件的剧本,发现不恰当的地方,再自我修正。

可以分为5步:

发生了什么?

你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事情完成之后,你的感受怎么样?

如果事情不像你期待的那样,你还会这样做吗?

如果不,你打算怎么做?

就像这个7岁小女孩,她的自省提问可以是这样的:

我偷拿了玩具。

因为自己不好意思找妈妈要钱,但自己又想要这个玩具,所以才拿的。

拿了之后,被店员发现了,自己感觉很害怕、很恐慌,也很后悔,因为我知道那是错误的行为。

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不会再偷拿玩具了。

我会跟妈妈商量,可不可以给我买这个玩具;如果妈妈不同意,我可以自己攒零花钱来买。

我一直觉得,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有时,是无伤大雅的小错误,有时,是触达底线的原则问题。

但是,不管面对哪一类问题或者错误,有一个不变的原则:情感上接纳孩子,理智上修正错误。

接纳孩子,让他始终明白,不管他犯错与否,爸妈始终爱他,家始终是他可以说真话的港湾;

修正错误,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就要承担责任、尽全力修正,不能逃避、更不能逃跑。

教育从来不是争输赢,孩子犯错,父母最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恐吓。

因为,养育路上,唯爱不破。



川妈说说


前两天的文章,有位妈妈留言说,现在的教育好难,“在正面管教、尊重、平等对待&溺爱之间的界限好难把握呀!想给孩子多一些的爱,但过了就成宠,无法立规矩!”

我很理解她的焦虑,养育孩子本来就是一件特别困难和复杂的事。但事实上,道理,我们都懂;方法,我们也都能学会。我们有时的不太妥当甚至错误的选择,往往只是被一时的情绪左右,而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当孩子“横竖不听”“屡教不改”,我们被气的要爆炸时,就很有可能选择简单粗暴的“有效”方式,以求在和孩子的battle一争高下,停止他的错误行为,照着我们的意愿行动。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我们因为孩子“丢脸”,被别人judge的时候,更容易剑走偏锋。

所以,当妈这几年常常提醒自己:为了孩子,情绪要稳、脸皮要厚。有这两条,很多问题都能避免。

茫茫人海别走散,看完文章随手点个“赞”“在看”,“分享”给需要的人,或者直截了当给“小板牙”加个星标。一星一赞一在看,茫茫江湖我们不走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