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福利院的新气象》李守明

 作家文坛 2020-08-12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前不久,受妻侄孙‘’到福利院看看、找找素材、激发灵感‘’之邀托,我一直铭记刻心。虽不是什么任务、于私于公于情于义,定是责无旁贷,欣然应许。只因杂事缠身,不静凡心,以至于脑中羞涩、素感无存,迟迟未能随愿,颇感不安。

  昨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一种关注老人生活、弘扬中华美德、褒赞敬老作为的责任担当推助我倍感焦急,决心以福利院为题,零距离走进老人,去体会老人的五味人生、了解老人的所想所盼、感悟老人的喜愁忧乐。

   星期一早上,胸存忐忑不安的爱心,走进泉口福利院。一个环境优美、管理有序、设施齐全的居家庭院印象,深深烙印入大脑。安全消防、治安监控、空调、报警设备应有尽有,院内自种菜园,规划得体、错落有致,青绿黄紫、层次分明,既是丰富的蔬菜园,又是优美的景观带。院民守责、值班制度、消防预案、管理规定、作息时间、风采展窗,赫然上墙,清晰可见。就餐厅、休息间、活动室,一切捣拾得那么的卫生整齐、井井有条。 

   我着实在想,与这些性格孤傲、粗暴的老人相处,绝非是件易事,这张成绩单的背后,包涵了管理者的呕心沥血,体现了院领导的亲民智慧。突然,一阵清脆的女人声打断了我的沉思:‘’沈院长吃饭啦‘’!院办公室内随即传出了回音:‘’你们在头里吃,我把这个星期的生活菜单写好,你好照单买菜‘’。这也是沈政担任院长以来又一次例行写单。

  看到我只身进院,沈院长一个健步迎上来,连连说道:‘’不好意思,正在坚持周院长的传统,安排好院民的生活也是我的职责所在,有点失礼‘’。‘’没关系,敬业精神可佳‘’。我深感佩服地说。

  在沈政的一番美誉介绍后,我和院民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戒备隔阂全消,像久别的亲人重逢,大家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情不自禁地道起了家长理短,欣喜之情益于言表。孤寡老人的寂寞、孤独、忧愁、卑怜荡然无存,裸露的只有灿然、快乐、自信、充实。

   二零一六年三月的一天晚上,福利院黄存海老人高烧不降,同住一室的付立才老人喊来周院长,他一边用湿毛巾糊住老黄的头,一边电话找来袁江华医生,又是降温药,又是退烧针,烧总算退了,周院长怕黄存海老人高烧再起,隔三差五起床瞧瞧,问问老人的感觉,这一夜他几乎没有睡觉,这让老人很感动,也很温暖。

   提起新来的沈院长,大家更是笑容满挂,翘指称赞。‘’别看他年轻,做事可细心周到,早上第一个起床,晚上最后一个睡觉。上任的时间不长,可三个月内就联系医生为我们体检了两次,而且体检的项目也由量血压、查血脂覆盖到血压、血脂、血糖、尿酸、心电图,常规性检查样样有。生活也在不断改善,每顿浑素达配很好‘’。福利院炊事员翟敏惠的动情评价,引起在坐同仁的啧啧叫好。

   院民吴信章喜形于色:‘’过去在东湾老屋呆了几年,虽说湾里有十几人,可白天他们各忙各的,晚上一家人窝在屋里,和我见面说话的机会少之又少,仍然是孤苦伶仃、寂寞无聊,身体状况很不好。自从进了福利院,我的心情、精神大变样,身体比以前强多了。如果没有福利院,我恐怕骨头早已打鼓了。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福利院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越来越高,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我的愿望就是把身体养好,争取活到九十岁‘’。

   说到福利院的生活,哑巴老人刘大山情绪激昂:‘’啊...啊‘’的唠叨不停,伴着不很规范的哑语动作,不时树起赞叹的拇指,一会扯着潘镇长的衣,一会拉着张书记的手唠嗑不休、余兴尚存。

   社会的倾情、组织的关爱为敬老事业注入了潜在动力,催生了勃勃生机。‘’每年中秋节、重阳节、春节都有政府部门领导来福利院看望,平时管民政的、安全的领导来的更多,三不三就来院里看我们,热心问寒问暖,排解安全隐患,我们可是比有子女的老人还幸福‘’!院民黄文春感慨万千。

  问及老人的所想所盼,大家都乐呵呵的异口同声地回答:没什么要求,政府、社会照顾得很好,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时代,很满足,也很荣幸!

    一院弱势群体,八方倾注关爱,融化老人孤独卑微的内心,重新燃起积极生活的欲望。团结协作、肺腑倾诉汇集成互敬互爱的情感大餐。每一段津津乐道的讲述,每一个生动可触的故事,成就了老人的一次次感动,编织着敬老的一个个善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