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散文《尘封的童年记忆打陀螺》张兰洲

 作家文坛 2020-08-12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提起陀螺,知道者甚多!尤其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更是耳熟能详、喜欢至之!

  每当我脑海中浮出陀螺被顽童抽打得飞转的画面,一种浓浓的乡愁和思绪犹如放电影般时刻萦绕心底…

  但真正知道陀螺的渊源和历史者,少至又少…

  陀螺是汉族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也叫陀罗,罗汉的“罗”。据度娘说,闽南语称陀螺为“干乐”,北方人叫它“冰尜”。河北吴桥地区则把它称为bo。陀螺是它的学名。

  陀螺的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在则有了塑料或铁制的。玩时或用蝇子缠绕,用力抽绳;或利用发条的弹力使其直立旋转。

  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陀螺转呀转,我仿佛又回到了乡间梦中的童年。记得立秋前后,村子里的晒场空闲着,这可是全村孩子们的天堂。

  吃了晚饭,一场的孩子。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有抓人玩的,有躲猫迷藏的,有跳橡皮筋的,有斗拐的…最引人注目的是打陀螺。

  农家谚语曰:“谷子收上场,陀螺打得喔喔响。

  曾经记忆犹新,那时候爷爷常用村家门口的槐树枝做陀螺。只见他将粗壮的槐枝拿在手中,用斧头截成四、五公分的木段,然后用锋利的弹簧刀开始削制陀螺。先将木段四周的树皮削干净,再将一头慢慢削成尖锥形。底部收工时若当时手头没有钢珠,就直接用弹簧刀尽量削成小珠子模样。等爷爷下次找来钢珠再镶嵌在陀螺的底部。鞭子则是用尼龙绳或柳树皮做成,自己玩时是兴趣,大家玩时是开心。特别是两人的陀螺相互

  挑战对比,那更是一种赏心悦目和人生最大的乐趣!你看那两个飞转的陀螺,呼呼生风、慢慢彼此靠近,相撞的瞬间更叫旁观者拍手称奇。瞬间的爆发,瞬间的分离,一种原始的动能让二者变得情同陌路。然后双方犹如受伤的勇士,慢慢士气萎蔫低迷、最后终变为平心静气!

  这是何等的豪迈场面,这是何等的撼人心扉!“鞭子声声悦耳响,陀螺旋转急如风;欢声笑语萦耳际,丰收连年似飞螺。”这是我对当时乡间农村业余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

  如今已时过境迁,心中颇多感言抒志。当年的晒场,已变成了新农村战略规划中的二层小洋楼。当年打陀螺的小伙伴们如今也都成了生活的主人,各自为幸福美好生活奋战!

  一个充满希望和朝气蓬勃的我的故乡正向幸福美好的明天飞速前进…

  耳边此时仿佛又回荡起当年那陀螺飞转的画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