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走在寻找千寻的路上《千与千寻》观影有感 常存芳

 作家文坛 2020-08-12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前阵宫崎骏的老电影《千与千寻》影院上映,我带着六岁半的闺女一起去看了。因为是日语版本,期间我会给她一些提示,她看的很认真,我相信她是看懂了,好的影片传达出的正义、善良、勇敢这些人类美好的品质是无国界之分的。

  故事的情节大致如下:

  跟随父母出行的千寻,误入鬼蜮—“汤屋”,千寻父母在美食的引诱下,很快无节制地吃成了“猪”,千寻为了救回父母,必须先在这里生存下来,而作为人类如果想生存下来,就必须得到汤婆婆的允许,在这里找到一份工作。千寻虽然身体弱、力气小、胆子也小,但是因为她的天真、善良和勤奋,从一开始的胆战心惊和被人质疑,一路走来,逐渐赢得了帮助和追随,最终成功将父母救出,离开了这座魑魅小镇。千寻在这个过程中,邂逅了很多形象迥异、性格不同的人物:汤婆婆、白龙、锅炉爷爷、无脸男、河神、巨婴、钱婆婆……不得不说,这些人物各具特点,却又超乎寻常的都能找出可爱之处,这也是宫崎骏电影的童真之处。

  很多影评对里面的人物进行了剖析,认为映射了现实生活中不同的方方面面的社会角色。我的感受可能不同于此。自己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娇小瘦弱的千寻,一路走来,却获得了那么多人的追随和认同,让人惊叹正义、善良、关爱的力量如此之大,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经》里所言“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来,繟然而善谋”;儒家经典《大学》的第一句也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正义、善良、勤奋这些品质是符合天之道的,符合我们人类的内心良知。迷途中的人们一旦遇到了这些符合人类内心的正能量,就像黑暗中遇到了光明,使人紧紧追寻光的温暖与明亮。

  是的,即便是看起来邪恶的人,我们也不否认他内心里对良知的认可。因为善良是人的天性,但是不知什么时候人们被贪婪、仇恨、欲望这些邪念蒙蔽了心灵,而当被正义之光感召时,邪恶的力量也会被驱散,回归本心,所以影片中的无脸男、巨婴、犯错的白龙、青蛙怪、人头卫士等这些有着负面形象的人物到最后都站队到千寻这一边,他们无一例外的都越来越喜欢千寻,并从自己的错误角色中完成转变。这像极了我国古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心学学说,不得不说宫崎骏电影哲学是阳明式心学,而确实阳明心学在日本确实也有着很广泛的影响,王阳明的《传习录》,在日本被尊为“宇宙之书”。

  千寻刚开始不被欢迎,因为她太弱小和无力,但是在她面对极其肮脏恶心的客人“腐烂神”来洗澡时,千寻并没有像其它人一样嫌弃他,而是一心一意为他清理。洗掉巨大的污秽之后,才发现他并不是腐烂神,而是尊贵的“河神”,河神在走之前送给千寻了神丸作为报答,而这个神丸刚好可以解救她的父母。如《道德经》中所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强者莫之能胜”,柔弱的千寻非常认真地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像别人那样争相逃跑,不料却赢得了河神极为贵重的馈赠。水是最柔软的,却可以柔弱胜刚强,柔弱的千寻正有着水一样的精神,这深深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家“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曾住着一位千寻,可能是在很久之前的童年,她每天满满地居住在我们能心中,她善良、友善、勇敢、热爱自然,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想起她心中会不自觉升起一片光明。可是随着我们的长大,“竞争”、“赢”、“强大”、“名”、“利”、“金钱”这些欲望越来越占据了我们的内心空间,千寻这个小孩子,她逐渐被被我们丢失了。

  《千与千寻》的观影,让我们想起了那个躲藏在角落的“小孩”;座无虚席的影院,让我们发觉了对她强烈的思念,我们有些疲惫于充满竞争、戾气四溢的社会,我们厌倦了周围的强者和“征服”的口号,我们需要安静下来,只和那个孩子好好呆一会儿。

  看完电影的人们一遍遍在赞叹着宫崎骏的创造力、想象力,为他的电影倾倒,是这位大师帮我们找到了内心的千寻;可是当电影下线后,这种感动会渐渐褪去的,我们依然要过回当下忙忙碌碌、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我们好像无法让“千寻”久住,我想是因为我们缺少了让她留下来的环境吧。

  但是我们为何不创造一个让千寻留下来的环境呢?你看,宫崎骏大师中的小女孩分明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她在道家“利万物而不争”的河流之旁,顺着儒家“仁爱”精神的足迹,跟着阳明心学“良知”的步伐,从中国古代一路走来。她虽然看起来小,但是已经经历了两千年之久。现在的她,已经不能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竞争世界了。但我们确实该让她留下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让我们一起踏上寻找千寻的路吧!

  千回百转,百年沧桑,百年回归。值得欣喜的是,我们的国家已有所认识,并且逐渐地在行动,努力让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继续弘扬。

  而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也行动起来吧。如果我们朴实纯真,谁还不鄙视圆滑;如果我们志趣高洁,谁还不鄙视精致利己;如果我们尊重弱小,谁还不鄙视强者地骄横?让我们保持纯真和真实,关心弱者,深入内心,倾听良知,让仁爱、善良、信任一路相伴,赤子之心常存!

  

  2019年7月1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