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短短3个月后,没人再提地摊经济?

 胡华成 2020-08-12

3个月前,放开地摊经济成为了一种风潮。一时间,举国上下到处开始散发人间烟火气。

地摊经济的放开恰逢其时,所有人都摩拳擦掌,准备从地摊经济的放开中赚取必要的生活开支。

很快人们就发现了,地摊经济门槛很低,但是赚钱的难度并不低。

之所以我们看到一些人每天能从地摊经济中赚到上千元,这都是“幸存者偏差”在作祟。

大部分的人甚至很难从摆摊中赚到一天的餐饮费用。

久而久之,时间就过滤掉了大多数的参与者,最终地摊经济也就无人再提!

当然,以上只是原因之一,如果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地摊经济并没有凉凉,而是回归了理性而已。具体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地摊经济无人再关注呢?

第一、很难赚到钱。任何一个市场兴盛与衰落都与赚钱效应有关。地摊经济放开之时,很多人只是感兴趣而已,当真正去做的时候,没有经验的人会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短板有哪些。比如说选品能力不行,销售话术不行,吃不了苦等等。

很多人天真的以为,地摊经济放开了,只要脸皮厚点,肯定能够赚到钱。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忽略了一个常识,那就是门槛越低的市场,竞争就会越充分。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凭什么在这个市场脱颖而出呢?

很多人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去凑个热闹而已。随着热情的逐渐散去,很多没赚到钱的人自然也就放弃了这个市场。

不管你们信不信,能在地摊经济中生存下来的人大多数都是“地摊老油条”。他们早就在这个市场混了,对于人们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心理非常了解。

第二、疫情减轻,人们生活走向正轨。在地摊经济刚刚提出的时候,也是我国疫情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不少人的生活依然还有所影响,因此人们更多的会关注可能带来收益增长的部分。

不过最近两个月多来,人们早就回归到了原来的上班节奏中。人们对于疫情的担忧也正在消减,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对于地摊经济关注的消减。

第三、北京给地摊经济降温。地摊经济刚刚兴起的时候,四川、甘肃、辽宁等地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经济。

就在大家兴致勃勃搞活地摊经济的时候,北京多个官方媒体发布消息称北京不适合地摊经济。

为什么北京不适合地摊经济呢?

首先,北京是首都,北京是展现给世人面前的一张名片,如果北京到处充斥着地摊,可能会影响中国在全球的形象;

其次,北京对于地摊经济治理数十年,好不容易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果。如果此时放开,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最后,地摊经济的放开可能会影响北京的城市定位。每一个城市都有相应的定位,我们不能一刀切的去放开地摊经济。北京会通过一些补贴措施来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最终得出了北京不适合地摊经济的结论。

在北京主动给地摊经济降温之后,其他地方对于地摊经济的态度也开始趋于理性,地摊经济也就成为了过去式。

第四、媒体注意力转移。任何一个热点的兴起与冷却都与媒体的关注有很大关系。

在地摊经济开始放开的时候,所有的官方媒体都在大篇幅报道。在权威媒体的带领之下,所有的自媒体从业者都在蹭地摊经济的热度。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面对铺天盖地的地摊经济宣传之后,很难不对地摊经济有所触动。

很多媒体为了挖掘到地摊经济的一手资料,亲自实地考察。于是乎,数不清的日入过千的地摊经济牛人被挖掘了出来。

不少人是在媒体的“诱惑”下,纷纷投身地摊经济的大浪潮之中。

就在地摊经济的亮点被媒体逐渐挖掘完毕之后,人们渐渐就转移了注意力。

毕竟,当前的媒体主要靠流量生存。没有新颖的题材也就意味着没有流量,人们会对地摊经济的老题材产生疲劳。

除此之外,北京主动降温地摊经济,各路媒体也就心领神会其中含义。再加上,当前的国际关系紧张,热点事件层出不穷,相较之下,地摊经济已经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种种原因叠加之下,媒体也就失去了报道地摊经济的动力。

只要媒体停止报道地摊经济,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热点也就会随之转移。于是乎,地摊经济这个词火了不到三个月就结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