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粉笔生涯的第35年》(外六篇) 毛竹

 作家文坛 2020-08-12

散文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截至目前为止,54岁的我在33年粉笔生涯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登堂入室侃侃而谈中,不知不觉地已经因为工作和生活辗转迁移到第8个学校,乖乖,也太频繁了吧。先小学后初中接着高中最后又初中,如今的现在就落脚在我热恋的故乡的华镇中。这无疑粉笔生涯的最后一站,我总算老大还乡般地叶落归根了,谢天谢地可真不容易啊!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上过岭,那是白日里妇女打猎的峻岭,即渴得嗓子眼冒烟的上甘岭。下过川,不仅东川而且西川,简直一马平川的米粮川。登过原,那是驱车登古原,登人家陈忠实的白鹿原。就是没有进过艰难困苦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山,尽管蓝田山接山来山连山,周围都是一圈的山。衷心感谢冥冥之中的上帝的宽厚与仁慈,他今生叫我没进山。据说山里边的景色常常使人流连忘返,连王维都在那里隐居并且在竹林弹琴吟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教语文是我的特长,教历史地理是我的爱好,教体育音乐不用备课,随叫随到,而且学生对我巴掌拍得呱呱叫。凭借语文扎实厚重的功底,把历史地理特别是高三补习班地理教得妙趣横生头头是道,上下满意一片欢笑,只一年,高考便取得了全县高中地理的第一名,把县城两个重点名牌高中,竟毫不客气地扔到了身后,尽管那两所学校各自都有一个不分伯仲的享誉全县的地理名教。事后细想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初出茅庐第一功。借助历史的摇旗呐喊,地理的两肋插刀,体育的潜移,音乐的默化,把语文教得既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初见成效,既温馨浪漫又冷静现实。通俗易懂,学生爱上;深入浅出,学生爱听,再加上高潮处引人入胜的婉转而悠扬的歌声,那多半是《我多想唱》甚至《粉红色的回忆》。就连兄弟班的学生,也常常在窗外隐身偷听。如今一天不上语文,听不到学生的歌声,我的心里就不宽松。45分钟的黄金时段,那是登堂入室侃侃而谈者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而充分地体现。故曰没事儿还是上课好,尽量上好课,最怕的是,有朝一日你想上课,人家却不要你上,就如此这般地被讲台抛弃,就连自己也不知其中的底细。

  2.放鸟捉

  我正在欣赏并浏览一本自己写的新书,忽然一只麻雀似的鸟落在了我书桌的一摞子书上,我的两只掌作拉开的小括号状,想从它的左右笼罩它,由于我既笨且拙关键是用心不良,它惊叫一声低飞进另一间屋子落在墙下,我又跑进去从它的两侧慢慢地缩短距离,轻轻地笼罩它,善良的它没有飞跑,被我轻轻地拿下,我一点也没有伤害它的意思,但它一直用力地扑棱鸣叫,张口咬我,用爪子撕我,不停地挣扎,仿佛我在对它施行大逆不道。我左手轻轻罩握着它,并理出它的一只爪,右手拿细细的塑料绳儿好不容易敷住了它,并把这一米多长的绳儿栓在了一个环形的齿轮上,然后再从它的四面八方细细地欣赏它。乍一看很像麻雀,特别是大小与羽毛,短短的尾巴还一翘一翘,但翅膀展开时很长很大,脑袋比较大呈半球形,一对黑豆大的眼睛亮晶晶,黑色的喙很长微微带钩。张嘴咬人时它的嘴巴一张一合,像一对扣在一起的金黄色的全等三角形,咬人叫唤时还可以看到它瓜子瓤般的小舌头,它的一对爪带钩很长分成四股,细细的黑黑的,它常常像狗一样蹲坐在地上,歪着头神情呆滞也挣扎着飞上飞下,但终究是没有办法,阅历与经验告诉我,这极有可能是一只正在学习飞行的雏鹰,看着它黄黄的稚嫩的嘴巴,瞧着它的不断挣扎,我想起了我儿时的一次遭遇,那是一个下午,我到村子前边的水渠里洗手,忽然发现水渠旁的草丛里,有一只燕子似的鸟儿在扑棱,心里一乐便用手轻轻去抓,刚抓到手,妈呀!手心一片钻心的疼,它的那个带钩的喙似锋利的锥子刺进了我的手心,还有钩形的锐利的一对爪像数根老枣刺也同时刺入我的手心,拔出它的左爪它刺进右爪,拔出它的右爪它刺进左爪,拔喙它刺进爪,拔爪它刺进喙,如此反复地刺进挑出,疼得我眼泪唰唰,手心一片血肉模糊,毫无办法,尽管如此它还扑棱着翅膀不停地叫唤挣扎,仿佛我在迫害它,这狗日的什么鸟,竟这般毒辣!无奈我喊爹叫妈,爹拔它左爪,妈拔它右爪,我拔它嘴巴,三个人一起拔总算从我手上摘除了它。那时那刻,爹说都捏好,一、二、三,扔掉!那家伙才算低飞着离我而去,又一次落进草丛。爹对我说,记住,这时一个名副其实的受伤的鹰的后代,鹰是鸟王,以后再也不敢逮它了……而今天的这位,虽然也咬也撕也叫,但只能让人感到滑稽与可,笑丝毫都没刺入我的皮肉,看样子不像鹰仔,可能是传说中把人家别的鸟赶尽杀绝的名声很坏的杜鹃,但我上网一查不是杜鹃,而是鸫一类的鸟,看着它可怜的样子,我很快就解开绳子,走出家门来到野外,在蓝天白云之下的花草树木中,自然而然地放飞了它。去吧,鸫,忘记我的玩笑。

  3.三才

  35岁的三才是个爷们儿,但三才自小却是个让人瞧不起的不长胡须的娘娘腔,甚至有人还说上头没有下头肯定也没有,至于到底有没有据说谁也没有瞅见过,而三才小便总是小心谨慎地屁股对着人。三才自小爱穿经常穿得很新很整齐很干净并且色彩缤纷,比如绿的红的雪白的之类的鲜艳。三才小时他的姐姐很多一共四个,在姐姐的影响特别是同化下,三才长大后的性情严重的女性化。三才不光爱穿而且会穿,但穿得再好进了西安城一眼就让人认得是个与城里人无缘的地地道道的乡巴佬。三才小时学他的姐姐们飞针走线缝缝补补甚至织毛衣织围巾,就更不用说三天两头的洗头洗衣服,并且使用一些昂贵的化妆品,特别是清香迷人的香水。三才穿得很整齐,人显得很周正,让人感到崭新鲜艳干净,总而言之好看。三才不光自身爱好,而且把庭院屋子收拾得异常整齐干净美好,都说三才喜欢梳妆打扮,还要像女人一样描眉理鬓擦粉涂口红。据说三才整天同那些男不男女不女的狐朋狗友打成一片,简直热火朝天。更有甚者有人传说三才不光同女的来那事,而且还同男的也来那事。至于是真是假谁也没亲眼见过,但三才常来常往我行我素面不改色心不跳,照样同那些男不男女不女的狐朋狗友打成一片而且热闹非凡。三才没文化只能干一些笨重的体力活,多半是建筑队里的推砖推水泥推沙子推石头,而这就保证了三才一家三口的温饱。据说三才的妻女对三才不好,所以三才才示威似的同那些狗男女发疯似的风流快活。至于是不是真的谁也没见过。忽然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从西安方向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昨天夜里35岁的三才竟把气咽……

  4.师范往事

  记得当时班里会唱歌且喜欢唱歌的人有这么几个,雷运良、金红叶、安林山、任忠尚、畅达、党师田等。定安虽不会唱但很喜欢唱,虽不会弹琴但很爱弹琴,他常常是一个人偷着唱偷着弹,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故畅达说定安的心情咱们可以理解,总而言之此人孺子可。教那次音乐课上音乐老师拉手风琴让同学们挨个儿看着简谱视唱,有位男生磕磕绊绊地唱完了而且好多音都没唱准,音乐老师说你觉得你唱得怎么样,这男生嬉皮笑脸地说我看我唱得还差不多,年轻的音乐老师文质彬彬地漫不经心地一句普通话,只一个成语——大言不惭,让全班同学笑了个没了没完。党师田没事拉他的二胡,安林山没事吹他的口琴,雷运良没事弹班上的风琴,金红叶没事也弹风琴,但与运良比起来却有天壤之别。因为她左手不会动听地雄壮地伴奏,让人感到琴声是那样的单薄单调不浑厚。记得那天傍晚她总是弹一首歌的这么几句,鼻中扑满野花香,成串的笑语在耳旁,噼啪噼啪的足声响彻田埂的那端。当班上那架风琴没人弹时才能轮到定安,其实不会没人弹,风琴是抢手货,人人都爱。定安本不会弹但他却很爱弹,他左手也不会伴奏。《飞吧,鸽子》弹了几十遍还是不能成篇,所以大家说只要《飞吧,鸽子》一响无疑就是定安。记得那架风琴有好长一段时间放在男生宿舍,只要运良驾到那个敢不给琴王让座,运良很快坐好,右手从白键滚过,左手雄壮而快乐,左右手并行不悖并且相得益彰配合默契,十个指头都在跳舞,手脚并用挥然一体,动作与琴声是那样的野,是那样的牛,是那样的疯,是那样的狂,是那样的神采飞扬,比我们的音乐老师都强,而且从来不要歌谱。那婉转悠扬动听迷人的旋律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把多少青春男女的心弦轻轻地拨动。红叶虽然爱弹但左手不会成功地伴奏,定安虽然爱弹但那是小孩学步,唯有运良十个指头都在熟练地繁忙地、热情地、快乐地、疯狂地、野蛮地跳舞,感情细腻而粗犷,热情充沛并洋溢,豪情气贯长虹横扫千军如卷席,两只手左右上下同时飞舞。琴王又是歌王,歌王唱起歌每次都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让人感到旋风四起波澜壮阔。他不是正儿八经地在教室里面对全体同学唱,而是不择时间不择地点地在校园里、在操场上、在教室里、在宿舍里……每次都是完整的一首歌。唱小小竹排……唱《牡丹之歌》,唱在那桃花……唱校园里有一排……唱清清的花溪水……唱《角落之歌》唱少林,少林……唱《喀秋莎》……记得那晚少青、歌王与我都在教学楼的阳台,晚自习早已下,所有教室都黑灯瞎火,整座教学楼就剩我们几个,我们当时不知在说些什么,突然歌王一声就开了火,是李双江的拿手好歌《红星照我去战斗》!简直是春雷爆炸,又似一阵铁的旋风,那粗那野那疯那狂简直令人大吃一惊,到了那句砸碎万恶的旧世界,歌王突然腰一猫,右拳猛砸左掌窝,把李双江的这首拿手好歌,肆无忌惮地演绎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高潮与地步。我与少青惊讶地面对如水月光中神采飞扬的运良,异口同声地点头,确实叹为观止……

  5.收破烂吧

  我多想成为一个收破烂的,就那么把方圆几十里家家户户的书报杂志及纸张,小山似的堆满在我的房间,让我在一支烟一杯茶一段音乐过后,擦拳磨掌般地挑灯夜战,从山麓把这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知识与智慧的高山饶有兴趣地、不遗余力地登攀,这时的我既是一个举着国旗的登山运动员,又是一个手拿洋锤与放大镜的为国家探寻宝藏的风餐露宿的地质队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这样披星戴月直达峰顶,把五星红旗插入雪山之顶,从山的那一边顺雪的滑道坐土飞机直达山麓,在山海相连处驾一叶扁舟,不管风吹浪打把五湖四海尽情地遨游,虽然书报杂志很不新鲜,但越不新鲜便越有价值。虽然书报杂志会藏污纳垢甚至破烂不堪,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精神面包的狼吞虎咽。此时此刻作为一名称职的考古队员,面对如此丰盛的珍贵史料,我差一点三尺垂涎,犹如在陕西的临潼,小孩无意中的一泡尿就冲出了一个铜铸的布满绿色铜锈的茶壶。而我则满怀喜悦地翻来覆去地欣赏并把玩,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有休闲,我肯定老牛反刍似的再把它们细嚼慢咽。你爱书吗?你没钱买书吗?你想买极便宜的书吗?那就赶快去收破烂处浏览并挑选,最终花极少的钱买回你心仪已久的精神大餐,或者干脆我说你呀就像我一样就开一个专收书报杂志及纸张的收破烂的门面,那么你就会像皇帝一样通过科举考试,把天下的英才都集中到自己的身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仅仅两三年,你就会拥有一个关于书报杂志的家庭图书馆。今生都不用花钱把书报杂志,买甚至连本子与纸张都会不请自来,而这样的生意不担丝毫的风险,它只会赚而绝不会烂,不信的话你试试看,我何时曾把人骗?

  6.涅槃之断想

  兵法讲究置之死地而后生,例如背水一战,例如破釜沉舟,神话传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二者无非是讲人必须经过极大的苦难或面临绝境,并经过艰苦卓绝的磨砺或奋斗才能出现新的或生的转机,直到最后的胜利。这就有点像把收集来的破铜烂铁,经过高温的销熔然后又重新铸造成崭新的铜器与铁器。破铜烂铁原本也是崭新而有用的,但经过人们的使用后才变破变烂,变得不能使用,但就这破铜烂铁经过高温的作用后经过重新铸造后(高温与铸造可视为涅槃与浴火),它们才获得了新生甚至永生。这难道不是凤凰涅槃而浴火重生吗?而改邪归正改过自新脱胎换骨破茧成蝶都是在讲这个道理。涅槃的过程是痛苦的(它是对自己缺点与错误的否定与抛弃,是对自己优点与成绩的肯定与发扬,是对教训的吸取是对经验的总结),但唯有这个痛苦才能达到新生与永生。叶挺将军在监狱中就慷慨激昂地呐喊,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延颈受戮无穷乐的、砍头只当风吹帽的、大无畏的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玉石俱焚的献身精神。古人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又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都可看做凤凰涅槃而浴火重生。真是无独有偶,我很欣赏下面这段话:不管属虎人有多么潦倒,所遭受的打击与失望有多大有多深,属虎人是不会气馁的,哪怕只剩下一星火花,属虎人也要用它重新点燃生命之火,那永不熄灭的精神会使属虎人再度复活变得生机勃勃而异常可爱。这难道不是又一个凤凰涅槃而浴火重生吗?仔细寻思,中国革命从星火到燎原直到最后的伟大胜利,这期间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牺牲了多少仁人志士啊?故曰涅槃与浴火是好事,芸芸众生每个人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地涅槃与浴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适就必须涅槃与浴火,从而不断地从昨天的旧我走向明天的新我,从昨天的死亡走向明天的新生,而今天只不过承前启后的桥梁般的过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蓝田到平舆

  今天中午一点多,我在操场闲转,意外接到了大姨从河南平舆打来的长途电话。我手机是女儿给我买的比较高价的新手机,但这手机在阳光之什么也看不见,尽管用手遮罩,还是看不见,只能用耳朵听。大姨那地道的河南话非常流利并且抑扬顿挫,让人感到刚过70的她,还是那么年轻那么精神那么干净那么爱说爱笑:

  喂,是正青吗

  是呀,姨

  现在还上班吗

  上着哪,姨

  小男孩考上大学了吗

  考上了,都上了一年了,姨

  考上啥大学了,在哪儿上

  考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了,就在杭州上,姨

  (姨一点也没听懂,她是文盲)

  你妻子还上班吗

  她不上班了,在家呆着,给我做饭哪

  你闺女还在深圳上班吗

  上着哪,姨

  你闺女来回去深圳,路过驻马店,怎么不到我家来呢

  姨,人家火车不停驻马店哪

  你应该领着小男孩,到我们这儿来一趟哪

  对,姨,我一定领着他去你们那儿

  你怎么连一次电话,都不给我们打哪

  对,姨,我以后一定给你们打

  现在你舅就在我对面,你和你舅就说说话吧

  好的,姨

  ……

  我第一次去河南,应该是87年春节前夕,那时我还未婚。那年是在大姨家以及老舅家过的春节。那年的春晚推出的费翔吼出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烧毁了大兴安岭偌大的一片森林。那时候妗子还在,秀珍表妹还未出嫁,印象中,妗子蒸的白馒头特别香甜。那些热气腾腾的白馒头,整整齐齐地被白棉被捂盖在小小的笸箩里,随吃随取,既白又胀,而且很劲道,确实非常香甜,不经意间,两三个已经下肚,但还没有吃够。以后的几次去河南,再也没吃到那么好的馒头。因为喜笑颜开的妗子,早已不在人世。我第二次去河南,应该是88年的8月间,当时我带着妻子,与妻子一块去。印象中,那天晚上,三舅与几个村人应邀来到舅舅家,三舅个子矮矮的,人长得黑黑的,会补雨靴,又特别会做菜。妗子杀了一只老母鸡,请三舅做好了一盘盘美味佳肴。于是亲人们围坐在一起喝着美酒品尝着香甜可口的饭菜,海阔天空地谈笑着,晴天霹雳般地划着拳,宾主频频举杯。我与妻子都不会喝酒,妻子被迫喝了两三杯,结果第二天嗓子哑了。我不知被迫喝了多少,结果当场脖子就举不起脑袋了。结果三更半夜,竟爬在床边吐了一地。朦胧中,舅舅举着煤油灯,几个表妹用土盖,用锨铲,用笤帚扫,并且不断地说着什么……当我们要走的时候,无意中撞见了大舅,大舅硬给了我们10元钱,那时的10元钱哪,少说也值现在的50。大舅高个子,严肃而少言,戴着一顶尖顶的竹帽子,当时好像是去县城赶集,而大妗子与其闺女见了我们都非常热情好客,记得大妗子个子不高但又白又胖,说话时喜眉笑眼,奇怪的是以后两次去,竟再也没有撞见她们。对了,还有大舅。我第三次去河南,应该是2012年的春节之后,我和母亲一起去的,黎明前的黑暗里,在解放街老粮站处,大姨夫与大姨冒着严寒,小雨小雪中热情地接待了我们。70多岁的大姨夫伸过有力的胳膊,接过了我提的沉甸甸的大提包……我第四次去河南,是参加女儿的婚礼结束后,即2016年10月3日天,不明就坐926到了三府湾,买了票上了车,但没有吃早点,只带了一大瓶橙汁饮料,在下午的五六点,才奇迹般地出现在解放街,因为我坐的是高速汽车。大姨热情地给我做好了饭,大姨夫又提回来一碗买回来的饭。他们俩人都热情得不得了,大姨给舅打了电话,不多时舅就在大姨门外发现并叫住了我。于是在舅家呆了两天,到小姨家呆了半天,在大姨家呆一天半。这期间,舅舅的小儿子静锋以及舅舅的两个女婿邀请舅舅与我赴宴,宴席非常丰盛,酒肉很充足,可惜我那会儿吃不下去肉,白白辜负了他们一片好心与盛情。这期间,静锋同他妻子给了我一件崭新的蓝底白点的衬衫,又给了我两瓶价值近400元的茅台酒。70多岁的大姨给我洗了汗衫,又给了我一件崭新的汗衫,还要给我拿10斤芝麻油,硬是让我给把油拒绝了。因为上次我与母亲带回去的油,大部分还没吃呢!这次临走之时,大姨又硬给我拿了1000元钱,真的是很难拒绝。舅舅把我送上汽车,他也上了汽车,汽车不开他坚决不走,直到车出了站,他才依依与我挥手作别。天快黑了,我还未到家,他就来电话询问我到家了没有。对了,小姨的儿子红卫,也打来电话问我到家了没有,就在舅舅打过一个钟头以后。啊,我的舅我的姨我的亲人们啊,我祝你们好人一生平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