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元宵节的记忆》张兰洲

 作家文坛 2020-08-12
征稿:一次投稿至少发布5家主流媒体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又是一年元宵节,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让我想起了儿时元宵节的喜庆与热闹。

  小时候过元宵节前一天,奶奶就提前准备好了粘粘的乔粟面。吃过午饭后,我就静静地等待着奶奶做香甜谗人的粘灯盏。这时候,奶奶总是把母亲叫来一起动手和面。我就搬个小板凳呆呆地往边上一坐,静静地观望欣赏。

  奶奶把从邻居家里用白面换来的粘粟面倒入一个干净的盆内,加入温水开始动手用筷子搅拌。根据面搅拌均匀的程度适量添加水,只见奶奶把袖子一卷,两手把面团翻卷抓捏揉均。不到一刻钟的功夫,面与盆之间毫无粘连,盆边光光锃亮。奶奶找来一块干净的湿布盖上,把面醒匀。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奶奶和母亲开始动手做灯盏。一个个如小圆凳子的灯盏表面用手捏出一个小圆坑,我不解地问奶奶。她解释道:“这个小圆坑是插槐棒棒的,沾上香油就可点亮。”

  我把三姑和大哥从外面捡拾来的槐棒,都缠上棉花。然后统一放到一个篦子上。第二天元宵节晚饭后,我们在奶奶、母亲的带领下开始把这些缠好棉花的槐棒棒都沾上香油洇透。

  我和大哥提前换上母亲给做的新衣服,手里挑着爷爷给买的红灯笼去街上一起玩耍。大街上早已人声鼎沸,一个个小伙伴们穿戴一新,手里挑着灯笼相互炫耀。和着鞭炮声,萦着一个个红灯笼,把这乡村的元宵夜装点得有声有色,年味犹浓。大家正玩得开心,有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把灯笼掉到了地上,瞬间烛火把红灯笼燃着。小伙伴望着只能哭闹泪恸!家长们也没有办法,只好哄着他回家吃灯盏。

  玩了一会儿,小伙伴们都把手里的灯笼往大人手里一递,一齐异口同声:“走,抢灯盏哟!”在一片欢呼声中顿时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那时候家家都做香甜的粟面粘灯盏,但是一般很晚才把灯盏点上放在大门口。主人们常常躲在门后抓偷灯盏的顽童。伙伴们每到一家门口,都是蹑手蹑脚不敢出声,生怕被主人发现逮个正中。顽皮的小伙伴们也挺聪明,一般都去抢年长者门口的灯盏。因为他(她)们岁数大了,行动不便。即便发现,也追不上顽童。小伙伴们得手后,边跑边往嘴里送。吃着香粘谗人的灯盏,心中美滋滋的,犹如吃了糖果、喝了蜂蜜般幸福。

  如今自己已成家立业,每每想起儿时元宵节的琐事,总是哭笑不得。总觉得非常有意思,回味悠久。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穿。再也没有孩提时抢灯盏那样的乐趣了,人们种粟麦的也少了,再也找不到儿时过元宵节的味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