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制中为何作弊者甚少,还能传承1300年?我一个明朝书童告诉你

 花开无田 2020-08-12

前言:

科举考试是中国自隋朝隋炀帝实行以来最为重要的国家考试,主要目的是为国家选拔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官员。而对于百姓学子来说,科举不仅仅是获得稳定工作、晋身仕途的考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几代人、乃至一个家族的命运。

所以自科举考试落实以来,为了使学生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书院和文社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而作为达到科举及第的手段,作弊、行贿也如跗骨之蛆一般如影随形。

明朝的科举形式

我叫宋小六,是宋家的一名书童。提起宋家,那在我们这个村子里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我们老爷是村里唯一一位秀才,是有功名在身的人。而我是在老爷中秀才那年捡到的一名弃婴,因此老爷给我取名叫宋小六。

科举考试分为多个阶段,首先考生们需要参加童试(一共三场),如果前两个考试都通过了,就是童生,如果第三个考试也通过了,那就成为了一名秀才。别看我们老爷只是一名小小的秀才,但考取秀才后,我们家里的几十亩的田地是不用交赋税的,这就是我们宋家能够衣食无忧的主要原因。

除了不用交税外,我们宋老爷还可以雇佣下人,衣锦着绣,这可是只有功名在身的人才拥有的特权,其他人哪怕再有钱都羡慕不来。

如果通过了童生考试考试后就可以参加乡试、会试和殿试。如果通过了乡试,那恭喜你就成为了一名举人,举人的权利就更了不得了,不仅可以粮食不用交税,还可以到地方做官。中举之后的考生可以继续参加会试,会试通过后就成了贡士,如果会试通过了,那就可以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科举考试的收获如此之大,当然难度也不小,落地之人比比皆是,如此一来针对考试的商机也就出现了。

宋小六的梦想

原本我们宋老爷是想继续参加乡试的,但宋老爷的父亲不幸去世,再加上又有了儿子,也就是我的主人——宋公子,权衡之下宋老爷放弃了继续科举的梦想,转而用心教导自己的儿子。

从小在宋老爷身边长大的我也有机会学习读书写字,待公子大一大后,我就成了公子的贴身书童。

虽然是书童,但我可是非常受村里人的尊敬,因为乡亲们有需要写书信或者需要认字的地方,大都会找到我帮忙。毕竟宋老爷一介秀才,是不屑于赚这些小钱的。

但在宋家我收获的可不仅仅是旁人的尊敬,更重要的是宋老爷曾经承诺过我,只要宋公子考取了功名,就恢复我的自由之身,让我也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用与人家为奴为仆。

自从老爷给了我这个承诺后,我就更加用心读书,因为我想在我离开宋府后,或是我自己参加科举考试,或是我培养自己的儿子考取功名,改换门楣。

陪公子去书院

"小六,路上照顾好公子,看着他读书写文章,不要偷懒知道吗?"

"放心吧老爷,我会照顾好公子的。"

与老爷和夫人告别后,我和公子踏上了去书院的路途。

"公子,还有两年就要参加童试了,你可得抓紧时间用功,不能再贪玩儿了,要是让老爷知道我没督促你,又该罚我了。"

"知道了,小六,你怎么变得像我母亲一样絮叨。"公子无奈的摇头道。

说起这位公子,我心中就泛起一阵无力,他是我们宋老爷唯一的儿子,奈何天生就不是块读书的料。但宋老爷尝到了功名在身的甜头后,非要让公子也考取个秀才。这不,这次乡里的书院要开讲了,老爷花大价钱帮公子争取到了一个名额。

说起书院,那可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在隋朝刚开启科举没多久,就有些商人将主意打到了科举上,尤其是在看到科举这么受欢迎后,针对考生的文社和书院数量一路飙升。但不论是哪所书院、文社,最主要的目的都是帮助即将参加科举的考生掌握考试的技巧,比如八股文的写法、拆题技巧、历年试题的练习等。

如果这所书院的背后是天子脚下的富豪,或者朝廷重要官员的话,那还有可能打听出今年试题的出题人,并根据他的喜好以及之前所做的文章,对考生进行更系统的教学。不过那些大的书院都在大的城市里,像我们这里的小县城是没有那种条件开设大型书院的。

这次公子参加的书院,是由县里的乡绅和官员共同出面举办,聘请的先生都是已经中举的人。即使是举人,那也是我们仰望的存在,如果好好跟着先生学习,通过童生考试中个秀才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这次我不仅要好好督促公子,自己也要用心偷学,为自己的以后做准备。

即将童试,公子忧心

到书院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公子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明里暗里地偷偷记下先生所教授的技巧和方式,再配合上先生给发的历年试题集锦,我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历年的试题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了什么难度。毫不客气的说,以我现在的水平去参加童试中个秀才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在偷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弊病,那就是历年的试题及所谓的标准答案会在很大程度上禁锢学生的思想,将所学的知识变得太死板了,这样下去会导致考生缺少自己的思考,文章更是空洞没有内涵,无法应对接下来更难的考试。

可是看看书院中各个心不在焉的公子就明白了,可能这些人也同我家公子一样天生不是读书的料,所以家里才用这种方式教导孩子,想着不管怎样中一个秀才就可以了。

可能公子也知道凭自己的天分是没有办法通过考试的,所以对于固定的方法及解题技巧,公子向来牢记在心。可是还有半年就要考试了,公子成绩依旧堪忧,今天放假回家,我该怎么和老爷交代呢?真是愁人。

企图作弊,刑法严峻

一回到家中我和公子就被姥爷叫去大厅问话,再一考察公子的功课,老爷气的要对我和公子动家法,要不是老夫人死命拦着,我和公子可能已经被打断腿了。

夜半三更,我看到老爷和夫人还在书房中,看来应该是在为公子的未来发愁。想想我到宋家这些年,虽然是公子的书童,但全家人都没有把我当下人来看,吃穿用度都与平常人无异,也没有责罚过我,老爷更是毫无保留的教我读书写字作文章,是时候报答宋家的养育之恩了。

敲门走进书房,果然看到了老爷和夫人。

"老爷,夫人,我有让公子通过科举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比较冒险,不知道能否试一试。"

"小六啊,你有什么办法就说说吧,我这个儿子文不成武不就,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若是没有功名傍身,以后我们老两口去世了,他该怎么办呢?"说着夫人就忍不住落泪了。

"在书院时我和其他书童聊天也掌握了一些情况,有两种办法,一就是让公子夹带着纸条进去,夹带纸条的工具有很多人在卖,我这里有资源可以买到。二就是找人代考。"

听到我说的话,老爷陷入了沉思。

"夹带纸条进考场我也想过这个办法,但现在检查越来越严,即使有夹带的工具也躲不过考官的检查。至于这个代考么,又哪里去找人选呢?"

"老爷,我虽然不是天资聪慧之人,但陪伴公子这么长时间也学到了一些知识,虽不能保证必中秀才,但几率应该会比公子大一些。"

"小六,这件事先别告诉任何人,包括公子,你先回去睡觉吧,我再想一想。"

回到床上的我也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知道老爷在想什么,替别人考试本就困难重重。首先要五个考生互相证明身份,同时也要一名秀才为五个考生做担保,一旦有一人出现问题,那么其余四名考生的成绩作废,为其担保的秀才也会被除去功名,更严重的甚至会被发配。冒这么大风险的事情,老爷一定会思考值不值得。

果然,第二天一早老爷就放弃了作弊的想法,儿孙自有儿孙福,能不能中秀才,就看公子自己的天分了。

结尾:

或许是公子幡然醒悟,又或许是上天垂怜宋家,三次落榜后,终于在老爷有生之年,公子考中了秀才,我也得以恢复自由之身,追求自己的生活。

科举是中国古代最为健全的文官制度,而它之所以能够延传1300年,其实根源在于它在保证"程序的公正"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有别于汉朝时的"察举制""征辟制",有别于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它在中国家族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中,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优秀人才的拔擢。

谁都想在官员的选拔上实现,实质的公正,但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显然只能退而求其次,科举制也成为了一项创举。诚然,在明清时期,八股文盛行,也有一系列的科考舞弊案件发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稳定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