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藩之乱声势浩大,占领大半个中国,为何突然就打不过了?

 鹿文康金 2020-08-12

字数:1686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三藩之乱”是清朝自建国以来遭到的最大军事动乱,年轻的康熙差点而为此断送了大清王朝的命运,因当时三藩(云贵的平西王吴三桂、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权力太大,所以康熙决定“削藩”,此举导致三藩奋而反清,大乱由此而起。
大权独揽
由于吴三桂在反明和打压李自成等农民军起义中功劳最大,所以他在清朝中混的最好,地盘最大。吴三桂在坐镇云贵地区时,经常无视清廷的禁令,还广征各类钱粮,垄断盐业、矿业、渔业等权,财务问题从不向朝廷供述,其他两藩王跟吴三桂基本差不多,吴三桂的门客臣下众多、陕西提督王辅臣、贵州提督李本深、四川总兵吴之茂等都曾是他的手下。“三藩”的总兵力差不多能到达清朝绿营兵的一半了。

揭竿而起
实际上清廷与吴三桂的矛盾早在吴三桂刚坐镇云南时,就已经出现了,后来吴三桂以眼病为理由,主动将云贵地区的司法大权交出,但吴三桂的兵权还仍然紧紧的抓在手中,所以康熙不安心,双方之间勾心斗角,越来越仇视对方。1673年春,康熙作出取消三王藩号的决定,1673年12月28号吴三桂以“兴明讨虏”为口号宣布讨伐清廷。
1674年3月,广西将军孙延龄起兵叛清,响应吴三桂。
1674年4月,福建的耿精忠起兵叛清,响应吴三桂。
1675年1月,陕西提督王辅臣发动兵变,响应吴三桂,不久就攻占了陕西、甘肃。
1676年4月,广东尚之信发动兵变,响应吴三桂.

1675年5月形势图
仅仅3个月时间而已,吴三桂就并吞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西、四川六省,平南王尚之信加入后,三藩及其盟友已经占领中国11个省,康熙给吓到了,于是赶紧下令撤销撤藩,声名此事都是吴三桂引起的,只要愿意与吴三桂脱离关系,依然还是清朝的藩王,至于其他吴三桂盟友愿意投降也一概不咎。康熙帝还是年轻了,政治经验不足,这些起兵反叛者根本不搭理康熙,一心想着跟随吴三桂推翻大清。

起义军气势如虹,一路势如破竹,为何最终败给了清军?
令人意想不到的吴三桂
此时的吴三桂可谓春风得意,只要他一声令下继续北进,可以说清朝的覆亡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吴三桂大军占领湖南后就止步不前了,吴三桂自己也没过长江。本来耿精忠在刚起兵反清之初就跟吴三桂说好联合进攻浙江、山西。结果山西还没打,吴三桂就令大军不再北进,给了清朝死里逃生的机会。
吴三桂是想跟清朝划江而治,而且此时达赖喇嘛五世也在北京向康熙传递“划江而治”的想法,康熙根本不同意,将清军能派的兵几乎全派出去镇压起义军,先进攻陕西、甘肃,最终陕西提督王辅臣因缺少援兵于1676年六月向清军投降,虽然康熙答应不追究他的重任,反而还加封他为太子少保,鼓励他杀敌,但王辅臣还是因为羞愧而自杀身亡。
妄自称帝,不得人心
王辅臣投降后,清兵便投入更多力量对付盘踞在福建、浙江的耿精忠,仅仅几个月时间,浙江、福建相继失守,1676年年底,耿精忠向清军投降。就在起义军失去陕甘和闽浙,战事处于焦灼之时,吴三桂算了个命,算命先生告诉他如果称帝的话对稳定人心有好处,于是吴三桂在1678年3月23日宣布称帝。

吴三桂起义时,打的是“兴明讨虏”旗号,意在反清复明,大家才纷纷加入,就连台湾的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也因此而率大军联合耿精忠一起北伐。吴三桂称帝让大家明白了他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反清复明,于是一些高级将领就向清军选择了投诚,郑经也因此心寒,从而退回了台湾。
耿精忠在吴三桂称帝之前的一两个月被清廷处死,虽然尚之信在1677年1月已降清,但他却对康熙的命令经常置之不理,意图保存实力,一直到吴三桂失去郑经等一些高级将领的支持后,他才选择进军广西。当然,三藩之乱结束后,尚之信这样的墙头草还是被康熙处死。
1678年10月,吴三桂病死,他的孙子吴世璠就任大位,继续抵抗,但此时战况对吴军越来越不利,1679年清军攻克湖南、广西,次年又攻克四川、贵州,直捣吴军老巢云南,吴世璠自杀身亡,部将投降。
虽然吴三桂开始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而打响了反清战争,但此时距离明朝崇祯帝灭亡已有29年,人民早已习惯了现在的和平社会,并不想再经历战争,就连吴三桂刚起义时,被南明朝廷统治的主要地区——福建,也基本上没有人支持。
参考资料:范传男《三藩之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