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在这里,在那里》王素艳

 作家文坛 2020-08-12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雨后,我坐在西辽河边,游目四顾,发现彩虹桥的红色像湿漉漉的油彩,甚是好看。桥下,车来车往,赤橙黄绿青蓝紫,点点相映,光影浮动,仿佛一条意气风发的河,奔向平和的西拉木伦大街……
  在我迷离之际,有个声音钻过彩虹桥的臂弯,循着车的足迹,来到我身旁,似小雨点滴答滴答。我听清了,它说的是——“在这里,在那里。”
  这里是哪里?那里又是哪里?没人回答。只有些许花瓣在瞬间静止的目光中飘落到树下,似一把没来得及发出的请柬……
  “啊,西拉木伦!这里是西拉木伦……我可爱的西拉木伦……”远远地,一个浑厚的声音和一个稚嫩的声音交替吟咏着,把我游离的思绪瞬间拉回到现实。原来,是一对父子在练习诗朗诵。看着小男孩因用力而微微震颤的身躯,和他爸爸轻抚他头发的手,我忽然想起,自己初次听说那条叫作“西拉木伦”的河,也是通过父亲。
  父亲对西拉木伦河的了解缘自一名奈曼旗同行。
  父亲曾是一名邮电职工,每天骑车送信送报,没时间溜达,就连奈曼旗,他也仅仅去过一次。但是,他对那里有好感,因为那边的人说话口音跟我老家人相近,都有土地的味道和金属的影子。每年老家荞麦花开的时候,父亲会淡淡地说起,“奈曼的荞麦也开花了。”我便想象,一片片细碎的花海越过奈曼旗边界,正向我老家那条老去的河颔首致意……
  父亲略感遗憾的是,西拉木伦河没有闻过我老家的荞麦香气。他知道,它在翁牛特旗与奈曼旗交界处与老哈河汇合,成为西辽河。“离咱老家恁近哩。”他说。
  老家的河无名,早年汤汤流淌,浸润了父亲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及至父亲四十出头时,它悄悄地枯萎了,一似爷爷日渐老迈的身躯。爷爷在土地上奔忙了一辈子,见证他的一生的,正是那条老掉了牙的河。“那河多好……”爷爷故去前,还呆呆地眺望老河的方向,花白的胡须一抖一抖地。那时候,他老人家已不大认人,脸上密密麻麻的皱纹却明明白白地道出了他的心事。
  其实,为一条河而神伤的人,不止我爷爷和我父亲。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读台湾省女诗人席慕容的名作——《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我们,竟分别在不同时段拥有与西拉木伦河有关的记忆。
  席慕容在诗中写道,“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西拉木伦河发源地是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席慕容的母亲便生在克什克腾。当终于看到这在母亲梦中萦绕了40多年、自己也期盼了40多年的“祖母河”时,席慕容泣不成声……
  与其说,席慕容籍由这诗句寻根,不如说,她泪光中的每一朵浪花都是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对红山文化史前文明的神往。
  西拉木伦河意为"黄色的河",历史上曾被命名为饶乐水、潢水、辽水、巨流河等。古籍《淮南子》把它列为"中国六大川"之一,郦道元也在《水经注》中给它留下了一席之地。千百年来,无论遭遇多少风霜,莽莽的西拉木伦河始终初心不改,载着日月星辰和诗人游子深情的诉说,九曲回环,又一往无前。有资料称,“西拉木伦河先后流经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林西县、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等地,全长约380公里,流域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真不知道,它曾惠泽两岸几代人的生活!
  我在西部区求学时,校友中有不少赤峰人。他们中最安静的那个,说起西拉木伦河来,眼里也会闪闪发光。
  我曾听见来自赤峰市两个相邻旗县的同学对话——“嗨,我小时候,成天长在河边儿。就愿意听那慌慌的水声,看水流过的地方黑黑的影儿。我奶喊我吃饭,我都听不见……”“我爸我哥都稀罕那河。他们在旁边干活儿,我就揣俩煮苞米,几个鸡蛋,再拿本书。哎呀,转眼一天就过去啦,时间忒短!”他们的口音相近,又略有不同,想来,西拉木伦河在不同地段逗留的时间不一样,以至于地势平坦的地方多了几分自得的甜,而地形较高的地方处处播撒淡淡的盐……
  有个赤峰籍女同学,比我大两三岁,肩膀宽宽的,脸儿又红又圆。她刚入校时,和我共过“患难”。话说那阵儿学校组织军训,我因动作不标准,被教官罚跑5000米。我低着头踏上跑道,又害羞,又难过。跑了一圈儿,发现一个高个儿女生也被罚出列了。那天挺热的,偌大一个操场上,只有我们俩像蜗牛在爬。“哎,我叫云。”她主动打招呼。我听了倍感亲切,寻思这算是东北老乡吧。多年后,我还能想起俩人相伴而行的画面——时而像两条河平行流淌,喁喁私语,时而像一条河,在拐弯的地方分作两段,追赶和衔接的过程却那么自然,带着几分秋日的温暖。我想,这也许是西拉木伦河的赤峰段与通辽段平常而戏剧化的相遇吧?
  ……
  而今,我坐在西辽河边默默地想心事,与西拉木伦河有关的片段像被揉皱的老照片,慢慢地舒展。
  不知何时,那对练习诗朗诵的父子旁边,多了一名穿蒙古袍的女子。她微微侧身,用手拨弄着辽河水,唱道,“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
  我不觉微笑了。阳光在我期待的目光中,化作轻柔洁白的蒲公英,时而依偎心灵的绿地,时而追逐梦想的彼岸,就像西拉木伦河水一样——在这里,也在那里……

=======================    

作  者  简  介: 王素艳,内蒙古通辽市人,文学爱好者。曾在《故事会》《内蒙古日报》《通辽日报》等纸媒和部分公众号平台发表散文、小说等作品。

关于我们

赞赏声明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稿件所得款项5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北京文学传媒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50%,我们将投入《北京文学传媒》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北京文学传媒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故66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欢迎指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