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药栀子的功效应用

 木丹园 2020-08-12

栀子(“卮”,原义为盛酒的器皿,以其果实形如“卮”,故“栀”,从“卮”,又名“山栀”,别名:越桃)首录于《神农本草经》,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江西、湖南、湖北、浙江。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本品气微,味微酸而苦。以皮薄、饱满、色黄、完整者为佳。生用、炒焦或炒炭用。

[栀子:清热泻火,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利湿退黄,清热解毒凉血,泻火除烦,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主治热病烦闷,湿热黄疸,小便短赤,血热吐衄,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清热泻火解毒宜生用,凉血止血宜炒黑用(焦山栀,黑山栀)栀子为苦寒药容易败胃伤阴。生栀子利小便滑肠。气分实热+心烦,可用栀子。注:甘寒药均能生津止渴,故大热大渴等气分实热证,可用甘寒药。]

一、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二、功效应用: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特点】

1、栀子为“清利之品”,可治疗火邪,毒邪,湿热,血热。栀子作为清热泻火药,温病气分一般不用。

2、栀子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热毒邪。治疗脏腑热证时,由于归三焦经,各个脏腑的实热证都可以治疗,尤善于清泻心火而除烦,是治疗热病心烦、燥扰不宁的要药

3、清热解毒时主要治疗皮肤上的疮痈肿毒

4、入血分能凉血止血。凉血一般用于杂病血热出血

5、栀子能清利下焦肝胆湿热。

【应用】

1.泻火除烦,用于热病烦闷,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栀子味苦性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善于消泻心、肺、胃经之火邪而除烦

1)栀子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常与淡豆豉同用,以宣泄邪热,解郁除烦,如栀子豉汤(《伤寒论》);

2)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常与黄芩、黄连、黄柏、连翘等凉血解毒、泻火除烦之品同用,如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3)栀子清泄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用于脏腑热盛,心经热盛烦躁。如栀子豉汤,黄连解毒汤。

2.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肝胆湿热郁结所致黄疸、发热、小便短赤等证。)栀子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效。善于清利下焦肝胆湿热,治肝胆湿热之黄疸(阳黄),常与茵陈、大黄等同用,可以增强利湿、退黄作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配伍黄柏,可增强清除湿热作用,如栀子柏皮汤。

3.清热利湿,凉血,用于淋证涩痛。栀子能清下焦湿热,清热凉血以止血,利尿通淋,治血淋、热淋涩痛,常与滑石、车前子、木通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4.清热凉血,用于血热吐衄(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栀子性寒,入血分,能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用治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焦栀子止血效果更好)

1)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者,常与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同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

2)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者,常与黄芩、黄连、黄柏等同用,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3)血热出血证,可用焦栀子,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

5.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目赤肿痛;热毒疮疡,红肿热痛。栀子清泄三焦火热毒邪,消肿止痛。

1)栀子能泻火解毒清肝胆火以明目,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与黄连、龙胆草、夏枯草等药配伍。

2)栀子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热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6.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扭挫伤痛。栀子外用消肿止痛,用治扭挫伤痛,可用生栀子粉与黄酒(或水或醋)调成糊状,湿敷,外敷患处,对外伤性肿痛有消肿止痛作用,孕妇可用。涂敷疖肿,也有疗效。

三、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治疗扭挫伤(用酒调和)。生栀子走气分而清热泻火,焦栀子及栀子炭入血分而凉血止血。又传统认为,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里热。

四、使用注意:栀子苦寒伤胃,脾虚便溏,食少者慎用。

【试述山栀子的性能主治及使用注意】

栀子,苦寒清利。

一善泻火除烦,治热病烦闷,证属邪热客心,心烦郁闷者,常配豆豉;证属火毒炽盛,高热神昏者,常配芩、连等。

二善清热利湿而退黄,治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三善凉血,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

四善解毒,治热毒疮肿。

五能消肿止痛,治跌打瘀肿。

本品苦寒,故脾虚便溏者慎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