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开封:相国寺(国7)

 璇琮坑 2020-08-12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相国寺山门)

 

相国寺,是“国保”清单内的名称,在开封习惯称“大相国寺”,入乡随俗,以下也按此相称。

最早知道“大相国寺”,源于《水浒传》脍炙人口的故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估计很多人与思泉差不多吧?一尊雕塑还原了这段脍炙人口的小说情节。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为纪念自己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多次扩建,曾是宋京城最大的寺院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之后又多次修葺2013年升级为“国7”,可是去年到此,只见“省保”碑,没有“国保”碑。是没找到,还是根本就没有?感觉怪异。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大相国寺按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由南至北主要建筑有大门、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大殿两旁东西阁楼和庑廊相对而立。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大相国寺的殿式山门,原为清乾隆年所建,毁于炮火。现山门新建,北面悬匾“护国佑民”。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大相国寺的钟、鼓两楼1992年重建。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钟楼中悬挂的铜钟,据说是清乾隆年间的遗物,重达五吨,高2.23米,口径1.81米,上铸“法轮常转,皇图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辉”十六字铭。钟声响亮优美,“相国霜钟”是为汴京八景之一。
     事先不了解,没上楼(也可能上不去)拍摄。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天王殿,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修,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屋顶上的琉璃瓦与山门比较,是有些年头。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天王殿之后,跨过放生池上的玉带桥,绕过万年宝鼎”,便是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清代顺治年间修建。重檐歇山绿琉璃瓦顶,面阔7间,进深5间,高约为13米,,为古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中原第一殿”。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所谓“万年宝鼎”,是一位香港居士于1992年捐赠的,有“永镇山门、万年和平、吉祥如意”之意。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大殿内部不好拍照,也就不再啰嗦。走的寺庙多了,感觉大同小异,常常产生视觉疲劳,有时干脆匆匆地穿(绕)殿而过。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大雄宝殿南面左右两侧各有一座九层八石经幢石经幢的称呼不知是否准确?因为上面雕的是佛像,没有经文,像是近些年的作品。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石经幢由基、须弥座、幢身、宝顶四部分组成。幢身九层,每层雕有8尊佛像,顶上雕有三尊佛像。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中轴线上的第三个佛殿为清乾隆年间建成的罗汉殿,八角飞檐,造型独特,俗称八角琉璃殿”,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属于孤例。该殿占地828平米,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汉殿中心的八角亭中,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在门外拍了几张,又从网上下载了一片)。

据说这尊像由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是乾隆年间一名民间艺人花了58年心血完成的艺术杰作。

像高3米多,重约2000公斤,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状小手三至四层,每只手掌中均刻有一只眼睛,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间俗称“千手千眼佛”。

此造像不仅材料珍贵,雕工十分精巧,可谓鬼斧神工,异常神奇,是大相国寺镇寺之宝。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1980年,将“八角琉璃殿”整体升高1.67米。与前面见过的延庆观玉皇阁(参见《【国保打卡】(84)延庆观(国3)》)采用的顶升技术不同,这里采用的是撬升技术顶升也好,撬升”也罢,对于保护历史文物无疑是有益的,但这种做法也引发争议。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藏经楼资圣阁“八角琉璃殿”之后的二层建筑是“藏经楼”,再后面是新建的“资圣阁”。

藏经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80余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米,高20余米。藏经楼明间檐下悬挂篆书匾额,白底黑字,笔力遒劲,传为清代书法家孙星衍书。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重建的资圣阁2006年就有重建的消息传出来,酝酿多年,2010年见过奠基典礼的报道,可是至去年五月份到此,尚未对外开放,原因不明。

历史上的资圣阁兴建唐玄宗时期,大佛阁,后来改为排云阁。在唐末与大相国寺一起毁于大火,直到后唐才得以重建。宋真宗时期,皇帝亲名资圣阁”,意为资助圣政”。资圣熏风这一汴京八景之一也不胫而走。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大相国寺见到几方艮岳遗石

北宋赏石之盛,史上多有记载。宋徽宗艮岳叠山造园艮岳位于开封东北隅,是一座奇石大假山,历时六载而建成。如今,艮岳早已不复存在,不过艮岳遗石尚存一些,主要集中在开封北京等地是为艮岳遗石”。

     有人将艮岳遗石“铁塔”(参见《【国保打卡】(82)祐国寺塔(国1)》)和“繁塔”(参见《【国保打卡】(83)北宋东京城遗址、繁塔(国3)》)并称为北宋时期留在开封地表上的“三宝”之一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开封博物馆”还见过一方艮岳‘留云峰’太湖石北宋)”,置于玻璃柜,石高约一米,上锐下,风化痕迹明显,左边皱深,右侧略显平坦,阴刻有篆书“留云峰”,落款“史致昌题”。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国保打卡】(87)相国寺(国7)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