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医案研读:关幼波治食管良性肿瘤案(行气活血,化痰散痞)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20-08-12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关幼波(1913-2005),北京市人,主任医师,教授。16岁始师从其父关月波学习中医,27岁独立行医。1950年参加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1979年晋升为北京第二医学院教授。曾任内科主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崇文区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逝世前任全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国内外数十个医疗学术组织中任职,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师承制导师,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他潜心研究肝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积累了大量的典型病例,结合个人30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于1979年编著发表了《关幼波临床经验选》 。

【医案】

关幼波治食管良性肿瘤案

刘某,女,23岁。

初诊日期:

1970年1月17日。

食后作噎已3个月。患者于3个月前感到吞咽困难,食后则发,进行性加重。近1个多月来,自感胸骨后堵闷灼痛,继而不能吃馒头、米饭等稍硬食物,食则噎膈难下;甚至呕吐,仅能进流食。于1970年1月4日至本市某医院治疗,经X片发现,食管中段外围有一核桃大小肿物,初步诊为“结核”。经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后又诊为“食管外良性肿物”,建议开胸探查,进行手术治疗,患者未同意,来我院就诊。当时精神状况如前,体力尚好,二便、月经正常。

检查:

X线摄片示食管中段左前斜位有约4cm×5cm大小的园形肿物,表面光滑,食管呈2cm×5cm半月形压迹,钡剂通过呈线状,食管上端轻度扩张。脉弦滑,舌替薄白,舌质淡。

辨证:

气滞血瘀,痰气凝客于下焦,聚而成痞。

西医诊断:

食管外良性肿物

治法:

行气活血,化痰散痞。

方药:

代赭石、生瓦楞、刀豆子、泽兰、板蓝根、当归、瓜蒌、旋复花、杏仁、橘红、香附、佛手、赤芍、白芍、山慈姑、焦白术。

1970年1月21日复诊:

服上药3剂后,自觉症状稍有减轻但不显著,仍感觉胸骨后灼痛。依前方加藕节、南红花、生牡蛎,元胡,当归、赤白芍、泽兰加量,瓜蒌加量,减山慈姑、佛手。

服上方12剂后,食物作明显减轻,已能吃馒头、面条等食物,胸骨后疼痛亦轻。于1970年2月2日复查,Ⅹ线摄片所见:食管已增宽0.8cm,食管外物见小,咽喉部稍感灼痛。仍依前方加减化裁,继续服药3个多月,至1970年5月6日患者自觉症状已全部消失,不但可以吃馒头、米饭,亦可吃烙饼等较厚硬之食物,其他一切如常。有时稍感疲乏无力,容易起急烦躁,特拟一处方长期服用,以巩固疗效。

方药:

瓜蒌、地丁、代赭石、党参、赤白芍、丹参、葛根、旋复花、杏仁、橘红、酒胆草、香附、五味子、当归、生草。

经追访,患者一直服用上方,前症未犯,精神、体力均如常人。于1971年再次复查,从X线摄片中可以明显看出,食管外肿物已模糊不清,食管已基本恢复正常宽度,约1.2cm

本案引自《现代名中医类案选》。

【评析】

纵观本案,属气滞血瘀痰凝。方中以代赭石、旋复花、橘红、刀豆、香附、佛手理气和胃降逆,以泽兰、红花、元胡、赤芍、藕节活血通络,以生瓦楞、生牡蛎软坚散结,以瓜蒌、杏仁化痰,以当归、白芍养血和血,另以板蓝根、山慈姑清热解毒。分阶段治疗,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如需了解中医基础知识可关注 @梅小护科普 ,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